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車身骨架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汽車后圍骨架總成。
背景技術:
現有的汽車后圍骨架總成由兩根側立柱和數根橫梁構成,橫梁焊接在側立柱上,其存在的主要缺陷是,結構穩定性差,容易發生變形。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后圍骨架總成,其能夠提升結構穩定性,不易發生變形。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汽車后圍骨架總成,包括U形支撐框、加強梁、第一橫梁、第二橫梁、第三橫梁及兩個豎梁,所述加強梁的兩端分別連接U形支撐框的兩個側框,所述第一橫梁、第二橫梁及第三橫梁平行設置在所述U形支撐框上,所述第一橫梁、第二橫梁及第三橫梁的兩側分別連接所述豎梁,所述第一橫梁與第二橫梁之間設有一隔梁,所述隔梁的兩端分別與兩個豎梁相連,所述隔梁與第一橫梁之間連接有筋條,所述隔梁與加強梁之間連接有筋板,所述第一橫梁、第二橫梁及第三橫梁分別開設有連通孔。
優選地,所述的兩個豎梁的末端設有連接梁。
優選地,所述筋條和筋板上分別開設有減重孔。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與背景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本實用新型設計有加強梁、筋條及筋板,能夠提升結構穩定性,不易發生變形;第一橫梁、第二橫梁及第三橫梁上設計有連通孔,便于進行排水、排氣;筋條和筋板上設計有有減重孔,能夠節省材料,降低整體重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汽車后圍骨架總成,包括U形支撐框1、加強梁2、第一橫梁3、第二橫梁4、第三橫梁5及兩個豎梁6,其中:
參考圖1所示,加強梁2的兩端分別連接U形支撐框1的兩個側框。
第一橫梁3、第二橫梁4及第三橫梁5平行設置在U形支撐框1上,第一橫梁3開設有連通孔31,第二橫梁4開設有連通孔41,,第三橫梁5開設有連通孔51。
第一橫梁3、第二橫梁4及第三橫梁5的兩側分別連接豎梁6;第一橫梁3與第二橫梁4之間設有一隔梁10,隔梁10的兩端分別與兩個豎梁6相連;隔梁10與第一橫梁3之間連接有筋條7,隔梁10與加強梁2之間連接有筋板8。
兩個豎梁6的末端設有連接梁9。
在本實施例中,筋條7上開設有減重孔71,減重孔71為長圓孔;筋板8上開設有減重孔81,減重孔81為圓孔。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