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領域,具體為一種滑塊斜抽芯結構模具。
背景技術:
模具,工業生產上用以注塑、吹塑、擠出、壓鑄或鍛壓成型、冶煉、沖壓等方法得到所需產品的各種模子和工具。簡而言之,模具是用來成型物品的工具,這種工具由各種零件構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構成。它主要通過所成型材料物理狀態的改變來實現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業之母”的稱號。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為有特定形狀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廣泛用于沖裁、模鍛、冷鐓、擠壓、粉末冶金件壓制、壓力鑄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膠、陶瓷等制品的壓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模具具有特定的輪廓或內腔形狀,應用具有刃口的輪廓形狀可以使坯料按輪廓線形狀發生分離(沖裁)。應用內腔形狀可使坯料獲得相應的立體形狀。模具一般包括動模和定模(或凸模和凹模)兩個部分,二者可分可合。
普通滑塊只能實現水平方向的倒勾脫模,塑膠產品若在斜方向上有倒勾,往往需要建議客戶修改塑膠產品設計將倒勾修改為水平方向,普通模具無法實現斜方向上倒勾的抽退。客戶不同意修改產品設計,要求模具必須設法能自動化生產,這將要求模具滑塊結構能脫模斜方向上的倒勾。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滑塊斜抽芯結構模具,具有結構簡單,制造方便,客戶不需要修改產品降低要求,滑塊斜抽芯模具結構能實現斜方向上倒勾的順利脫模從而達到自動化生產的目的的優點,解決了普通滑塊只能實現水平方向的倒勾脫模,塑膠產品若在斜方向上有倒勾,往往需要建議客戶修改塑膠產品設計將倒勾修改為水平方向,普通模具無法實現斜方向上倒勾的抽退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滑塊斜抽芯結構模具,包括模具,所述模具內設有母模仁和公模仁,所述母模仁位于公模仁的上方,所述母模仁與公模仁之間設有塑膠產品,所述母模仁和公模仁的一側設有滑塊入子,所述滑塊入子與母模仁、公模仁共同壓緊塑膠產品,所述滑塊入子的下方設有公模仁墊板和滑塊導向塊,所述公模仁墊板的一側位于滑塊導向塊的下方,所述滑塊導向塊呈直角梯形結構,所述滑塊導向塊的滑塊導向面與滑塊入子相貼合,所述滑塊導向面為滑塊導向塊的傾斜側面,所述滑塊導向塊的下側面與公模仁墊板貼合,所述滑塊導向塊的其余側面與公模仁相貼合,所述滑塊入子、公模仁墊板與滑塊導向塊的一側設置滑塊束塊。
優選的,所述模具整體的四個角設有螺柱。
優選的,所述滑塊束塊設為上小下大的結構,所述滑塊束塊的兩側上部對稱,滑塊束塊的兩側上部呈傾斜狀,所述滑塊束塊的下部設為超過公模仁墊板的所在位置,滑塊束塊的底側設為平行公模仁墊板,所述滑塊束塊的傾斜側面與滑塊入子的側面相貼合。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結構簡單,制造方便。
2、客戶不需要修改產品降低要求。
3、滑塊斜抽芯模具結構能實現斜方向上倒勾的順利脫模從而達到自動化生產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滑塊斜抽芯結構模具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滑塊斜抽芯結構模具外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滑塊斜抽芯結構模具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模具,2-母模仁,3-公模仁,4-塑膠產品,5-滑塊入子,6-公模仁墊板,7-滑塊導向塊,8-滑塊導向面,9-滑塊束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滑塊斜抽芯結構模具技術方案:一種滑塊斜抽芯結構模具,包括模具1,所述模具1內設有母模仁2和公模仁3,所述母模仁2位于公模仁3的上方,所述母模仁2與公模仁3之間設有塑膠產品4,所述母模仁2和公模仁3的一側設有滑塊入子5,所述滑塊入子5與母模仁2、公模仁3共同壓緊塑膠產品4,所述滑塊入子5的下方設有公模仁墊板6和滑塊導向塊7,所述公模仁墊板6的一側位于滑塊導向塊7的下方,所述滑塊導向塊7呈直角梯形結構,所述滑塊導向塊7的滑塊導向面8與滑塊入子5相貼合,所述滑塊導向面8為滑塊導向塊7的傾斜側面,所述滑塊導向塊7的下側面與公模仁墊板6貼合,所述滑塊導向塊7的其余側面與公模仁3相貼合,所述滑塊入子5、公模仁墊板6與滑塊導向塊7的一側設置滑塊束塊9。
模具1整體的四個角設有螺柱,便于安裝外模。
滑塊束塊9設為上小下大的結構,所述滑塊束塊9的兩側上部對稱,滑塊束塊9的兩側上部呈傾斜狀,所述滑塊束塊9的下部設為超過公模仁墊板6的所在位置,滑塊束塊9的底側設為平行公模仁墊板6,所述滑塊束塊9的傾斜側面與滑塊入子5的側面相貼合,使得滑塊束塊9易退出。
工作原理:滑塊束塊9向外退出,滑塊束塊9運動的同時帶動滑塊入子5運動,在滑塊導向塊7的導向作用下,滑塊入子5斜向外運動,直到完全退出倒勾,塑膠產品4能脫模。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