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械攪拌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帶有可循環螺桿泵的攪拌機。
背景技術:
物料攪拌的加工工藝在各行各業中均有涉及,尤其是在化工或食品行業中,小型或中型攪拌機對于有大需求量的工廠來說已無法滿足其市場需求,單純地放大攪拌釜對攪拌效果有很大的影響,因此需要采用性能更為優異的大型高速攪拌裝置來進行處理。
目前密封膠的生產流程如下:首先在攪拌機中攪拌混合原料生成的密封膠產品;然后將反應釜推至壓機,通過壓機擠壓,將密封膠擠出用于后續生產或裝料包裝。上述的生產流程中,反應釜需人工轉移,因此生產成本高、生產時間長;并且,原料、成品與外界有接觸,對車間環境也有影響;此外,反應釜轉運占用車間空間,生產過程人工干預較多。螺桿泵本身內部易產生積料現象,雖可采用螺桿泵反轉不斷將物料返回釜體,但不能完全消除積料影響,從而造成攪拌機攪拌物料不充分,并嚴重影響密封膠質量的穩定性。
技術實現要素:
[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帶有可循環螺桿泵的攪拌機。該攪拌機增強了攪拌混合及分散的效果,確保了產品的質量,并提高了生產線質量的穩定性。
[技術方案]
為了達到上述的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帶有可循環螺桿泵的攪拌機,它包括機架、攪拌系統、釜體、螺桿泵和回流管道,所述釜體固定在機架上,所述攪拌系統通過釜體上的釜蓋插入到釜體內腔,所述攪拌系統包括低速攪拌軸,所述低速攪拌軸設置在釜體中心軸的位置,所述低速攪拌軸與釜體的底部有間隙,所述低速攪拌軸上的低速攪拌槳通過柔性材料與釜體底部和側部的釜壁充分貼合;所述釜體底部非中心位置設置開口,并且所述開口與所述螺桿泵的吸入口密封連接;所述回流管道的一端與螺桿泵連通,連接位置靠近出料口,另一端與釜體上的釜蓋連通,所述螺桿泵與釜體通過回流管道連通。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所述攪拌系統還包括高速軸;所述高速軸上設置有蝶形攪拌槳和高速分散盤。
所述高速軸優選兩個,分別安裝在低速攪拌軸兩側。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釜體與釜蓋的接觸面通過O型圈密封,并帶旋轉螺栓連接緊固;所述釜蓋上設有進料口。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高速軸為空心軸,當高速分散盤為一個時,所述高速分散盤的安裝位置在高速軸的下端。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低速攪拌槳至少有兩個,所述低速攪拌槳均勻分布在以低速攪拌軸為中心的圓周上。在密封膠擠出的過程中,該低速攪拌槳開啟并不斷攪拌,以防止反應釜出料口被堵塞,輔助密封膠不斷被擠入螺桿泵中。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螺桿泵與釜體之間設置有防護罩。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回流管道上靠近螺桿泵的一端設置回流閥;所述螺桿泵上設置出料閥,該出料閥的位置在螺桿泵與回流管道的連接位置和出料口之間。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的螺桿泵是定制的,根據不同密封膠的粘度、流動性和腐蝕性等要求,對螺桿泵進行定制,通過螺桿體積變化原理,達到不斷帶動密封膠產品向出口方向推動擠出的作用。所述釜體底部非中心位置設置開口,其開口大小根據螺桿泵具體設置,保證釜體底部開口與螺桿泵之間密封連接。釜體開口的設置位置為非中心位置,以避免低速攪拌槳中心刮壁盲區。
利用本實用新型的攪拌機生產密封膠,首先,釜體固定在機架上后,釜體底部安裝螺桿泵;然后,攪拌系統將原料攪拌混合后生成密封膠產品;接著,開啟螺桿泵,將反應釜內成品擠出,用于后續生產或裝料包裝。利用本實用新型的帶有螺桿泵的攪拌機生產密封膠,其釜體不用人工轉移,因此提高了自動化的成都,此外,減少了壓機設備,生產成本和周期大大降低;由于釜體的出料口即非中心位置的開口與螺桿泵的吸入口直接密封連接,其攪拌、出料系統完全密封,因此車間的作業環境相較于現有技術有所改善,并且提高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性,螺桿泵輸出產品更加穩定均勻,有利于連續化的生產線要求。
此外,本設備由三根攪拌軸進行物料混合,其中高速分散盤和蝶型槳安裝在高速軸上,從而能在同樣工況下使物料上下翻騰以達到物料的充分混合。本實用新型的低速攪拌槳為仿形制造,通過柔性材料如柔性刀刮片等能與整個釜體的底部和側壁充分貼合而又不破壞釜體內壁,從而使粘合在釜壁上的物料不斷地被刮下參與攪拌混合,以便達到充分混合的效果。為了保證低速攪拌軸轉動的穩定性,低速攪拌槳至少設置為2個,并且低速攪拌槳均勻分布在低速攪拌軸的四周。
在螺桿泵上增加回流系統,有利于螺桿泵腔內積料回流,使得物料混合分散過程更加充分均勻,對分層的物料尤其具有優勢,確保了密封膠生產質量和生產過程的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利用本實用新型的設備生產密封膠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增強了密封膠生產的穩定性;減少了壓機設備,降低了生產線成本;并且本設備自動化程度高、人工干預降低,生產成本和周期大幅降低;本設備的物料回流穩定平穩,滿足生產線要求。
本實用新型設備整體密封,避免物料與外界接觸,確保了生產的穩定性,已經生產環境安全衛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帶有可循環螺桿泵的攪拌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帶有可循環螺桿泵的攪拌機的釜體內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闡述和說明。
實施例:
一種如圖1和圖2所示的帶有可循環螺桿泵的攪拌機,它包括機架、攪拌系統1、釜體2、螺桿泵3和回流管道7,所述釜體2固定在機架上,所述攪拌系統1通過釜體上的釜蓋插入到釜體內腔,所述攪拌系統1包括低速攪拌軸8,所述低速攪拌軸設置在釜體中心軸的位置,所述低速攪拌軸與釜體的底部有間隙,所述低速攪拌軸上的低速攪拌槳9通過柔性材料與釜體底部和側部的釜壁充分貼合;所述釜體底部非中心位置設置開口10,并且所述開口與所述螺桿泵的吸入口密封連接;所述回流管道的一端與螺桿泵連通,連接位置靠近出料口,另一端與釜體上的釜蓋連通,所述螺桿泵與釜體通過回流管道連通。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案,所述攪拌系統還包括高速軸;所述高速軸上設置有蝶形攪拌槳和高速分散盤。
所述高速軸優選兩個,分別安裝在低速攪拌軸兩側。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方案,所述釜體與釜蓋的接觸面通過O型圈密封,并帶旋轉螺栓連接緊固;所述釜蓋上設有進料口。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方案,所述高速軸為空心軸,當高速分散盤為一個時,所述高速分散盤的安裝位置在高速軸的下端。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方案,所述低速攪拌槳至少有兩個,所述低速攪拌槳均勻分布在以低速攪拌軸為中心的圓周上。在密封膠擠出的過程中,該低速攪拌槳開啟并不斷攪拌,以防止反應釜出料口被堵塞,輔助密封膠不斷被擠入螺桿泵中。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方案,所述螺桿泵與釜體之間設置有防護罩4。該防護罩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用于將螺桿泵與釜體之間進行間隔。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方案,所述回流管道上靠近螺桿泵的一端設置回流閥5;所述螺桿泵上設置出料閥6,該出料閥的位置在螺桿泵與回流管道的連接位置和出料口之間。
所述的螺桿泵是定制的,根據不同密封膠的粘度、流動性和腐蝕性等要求,對螺桿泵進行定制,通過螺桿體積變化原理,達到不斷帶動密封膠產品向出口方向推動擠出的作用。所述釜體底部非中心位置設置開口,其開口大小根據螺桿泵具體設置,保證釜體底部開口與螺桿泵之間密封連接。釜體開口的設置位置為非中心位置,以避免低速攪拌槳中心刮壁盲區。
該帶有可循環螺桿泵的攪拌機的使用方法如下:首先,開啟攪拌機,開啟回流閥和螺桿泵,關閉出料閥,待攪拌機攪拌反應完全后,得到密封膠產品;然后,關閉攪拌機,繼續開啟低速攪拌槳攪拌,螺桿泵暫停,關閉回流閥,開啟出料閥和螺桿泵,使得產品均勻穩定輸出。
本實用新型攪拌機正常工作的同時開啟螺桿泵和回流閥門,讓物料不斷從螺桿泵腔體重新返回釜體,使得物料繼續參與攪拌混合,避免腔體內積料。同時螺桿泵、釜體、回流管道完全密封,確保生產成品質量和環境安全。生產攪拌完成后,關閉回流閥,繼續開啟低速攪拌槳進行輔助出料,同時開啟出料閥,通過螺桿泵擠壓輸出成品。釜底開偏心槽,避開低速攪拌槳中心刮壁盲區;釜蓋增加回流接口。經現場測試螺桿泵回流效果,物料回流穩定平穩,滿足生產線要求。
盡管這里參照本實用新型的解釋性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描述,上述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應該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設計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實施方式,這些修改和實施方式將落在本申請公開的原則范圍和精神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