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電機冷卻的水冷機座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機的冷卻結構,特別涉及一種電機冷卻的水冷機座。
背景技術:
電機在持續工作的情況下,所產生的損耗較高,因為這種損耗生產大量的熱。如果 這部分熱量不帶走,會導致電機溫度持續升高,這會造成電機絕緣構件的使用壽命縮短,甚 至影響到電機的正常工作。因此,一般中大型的電機都會配備相應的冷卻設備。通常,在制造機座時,直接在機座內部鑄造出夾套,里面灌注水或者其他冷卻介 質,外部加設風扇,通過外部風扇的驅動將夾套中水帶出的熱量及時散掉,這種方式結構復 雜、成本較高、體積較大。另外一種是專門在機座或者機箱上側面配備冷卻器,這種方式的空水冷卻器冷卻 效果較好,但冷卻器造價較高,另外由于機座和冷卻裝置時分開設置的,這對兩者之間的連 接、密封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而且對安裝空間要求較高的場合使用有一定限制。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將電機機座和冷卻裝置合二為一,提供一種用 于電機冷卻的水冷機座,結構簡單,生產成本降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種用于電機冷卻的水冷機座,包括安裝和支撐的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 于底架上的圓形外筒、一在外筒內的圓形中間筒以及一在中間筒內與中間筒齊平的圓形內 筒;所述的內筒和中間筒相齊平的兩個端面通過圓形封頭密封;所述的內筒與中間筒之間 形成密封的第一環腔,進水管和出水管穿過外筒和中間筒,與第一環腔相通;在第一環腔 內,所述的進水管和出水管之間設置用于實現第一環腔內冷卻介質循環、避免冷卻介質流 向串通的隔板;所述的外筒與中間筒之間形成第二環腔。所述的第一環腔內設有多數個折流板,所述的折流板與中間筒、內筒、一側的圓形 封頭密封連接,與另一側的圓形封頭之間不連接,形成開口 ;相鄰的折流板之間設有不同的 開口方向。所述的第二環腔內設有多數個筋板,所述的筋板連接中間筒和外筒。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種用于電機冷卻的水冷機座,將電機機座和冷卻 裝置合二為一,通過循環水冷卻電機定子的同時電機內部的熱空氣形成內循環,在冷卻循 環水和外界流通空氣的作用下降低溫度;本實用新型減少了制造材料,降低生產成本,同時 保證了冷卻效果。
圖1是本實用新型水冷機座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水冷機座的側剖視圖;圖3是圖1中A向視圖;[0015]圖4是圖1中B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如圖1所示,一種用于電機冷卻的水冷機座,包括安裝于底架9上的圓形外筒6、一 在外筒6內的圓形中間筒7以及一在中間筒7內與中間筒7齊平的圓形內筒8 ;在圖2中, 內筒8和中間筒7相齊平的兩個端面通過圓形封頭13密封;所述的內筒8與中間筒7之間 形成密封的第一環腔11,進水管和出水管穿過外筒6和中間筒7,與第一環腔11相通;在第 一環腔11內,所述的進水管和出水管之間設置用于實現第一環腔11內冷卻介質循環、避免 冷卻介質流向串通的隔板1 ;所述的外筒6與中間筒7之間形成第二環腔12。內筒8用于裝設電機的定子和轉子,內筒8和中間筒7之間形成的密封的第一環 腔11內,直接通過外部管路連接進水管注入冷卻介質,由于隔板1與中間筒7、內筒8、以及 中間筒7和內筒8兩端面的圓形封頭13是完全密封連接的,因此從進水管注入的冷卻介質 能從出水管流出實現冷卻介質的循環流通,一般冷卻介質是水,用于冷卻電機的定子和轉 子,說明書附圖中標注的兩個水管2,其中一個是進水管,一個作為出水管。結合圖1和圖4所示,所述的第一環腔11內設有多個折流板5,折流板5與中間 筒7、內筒8、一側的圓形封頭13是密封連接的,與另一側的圓形封頭13之間是不連接的, 形成開口 ;相鄰的折流板5之間設有錯落的開口,即不同的開口方向;設置的多個折流板5 形成多個冷卻介質流程。 中間筒7和外筒6之間形成的第二環腔12,外筒6的長度比中間筒7的長度長,實 現其和內筒8中安裝的電機的內腔相通,與電機內部風路相通,電機內部的熱空氣在電機 自帶風扇的驅動下形成一個內循環。結合圖1和圖3所示,所述的第二環腔12內設有多個筋板4,所述的筋板4連接 中間筒7和外筒6,筋板4的長度比中間筒7要長,從工藝需要的角度,其長度比外筒6小。 所述的筋板4既能起到連接中間筒7和外筒6的作用,又能加強強度和剛度的作用,同時還 能起到散熱的效果。為了加強散熱效果,在相鄰兩個筋板4之間設置多根筋片3,筋片3長 度和中間筒7—致,筋片不是必須的,只是起到強化傳熱的作用。如圖1所示,在水冷機座底部設有排污放水孔10,排污孔和放水孔合二為一;頂部 還設有放氣孔14。這兩個口對實際冷卻不產生效果,但在實際應用運行中,用來制造時的檢 驗檢測和運行一段時間后的定期排污和維修。排污放水孔10和放氣孔14是本領域技術人 員能夠實現的公知技術。電機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熱量,一部分熱量通過定子傳遞到機座表面散發出來,與 內筒和中間筒之間形成的第一環腔內的冷卻介質發生熱量傳遞,通過進水管注入的冷卻介 質由出水管流出形成循環,通過循環的冷卻介質將熱量快速帶走;另一方面,電機內部的 風路與第二環腔相通,內部的熱空氣在電機自帶風扇的驅動下形成一個內循環,由于第二 環腔與第一環腔共有一個中間筒,第二環腔與外界空氣通過外筒隔開,因此,電機內部的熱 空氣經過第二環腔時,通過筋板和外筒與外界空氣進行熱量傳遞,同時通過中間筒與第一 環腔的冷卻介質進行熱量傳遞,在循環冷卻介質和外界流通空氣的作用下熱空氣的溫度降 低,進入電機內部再帶走電機散發的熱量后,再次進入第二環腔,如此循環冷卻電機。[0025]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 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 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 求的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
權利要求一種用于電機冷卻的水冷機座,包括安裝和支撐的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于底架上的圓形外筒、一在外筒內的圓形中間筒以及一在中間筒內與中間筒齊平的圓形內筒;所述的內筒和中間筒相齊平的兩個端面通過圓形封頭密封;所述的內筒與中間筒之間形成密封的第一環腔,進水管和出水管穿過外筒和中間筒,與第一環腔相通;在第一環腔內,所述的進水管和出水管之間設置用于實現第一環腔內冷卻介質循環、避免冷卻介質流向串通的隔板;所述的外筒與中間筒之間形成第二環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電機冷卻的水冷機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環 腔內設有多數個折流板,所述的折流板與中間筒、內筒、一側的圓形封頭密封連接,與另一 側的圓形封頭之間不連接,形成開口 ;相鄰的折流板之間設有不同的開口方向。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電機冷卻的水冷機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環 腔內設有多數個筋板,所述的筋板連接中間筒和外筒。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電機冷卻的水冷機座,包括安裝和支撐的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于底架上的圓形外筒、一在外筒內的圓形中間筒以及一在中間筒內與中間筒齊平的圓形內筒;所述的內筒和中間筒相齊平的兩個端面通過圓形封頭密封;所述的內筒與中間筒之間形成密封的第一環腔,進水管和出水管穿過外筒和中間筒,與第一環腔相通;在第一環腔內,所述的進水管和出水管之間設置用于實現第一環腔內冷卻介質循環、避免冷卻介質流向串通的隔板;所述的外筒與中間筒之間形成第二環腔。所述的第一環腔內設有多數個折流板,所述的第二環腔內設有多數個筋板。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電機冷卻的水冷機座,結構簡單,生產成本降低。
文檔編號H02K9/19GK201570947SQ200920210649
公開日2010年9月1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13日 優先權日2009年10月13日
發明者張奎, 沈志勇, 茅忠萍, 茅文焯 申請人:上海東潤換熱設備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