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機定子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定子是電動機靜止不動的部分。定子由定子鐵芯、定子繞組和機座三部分組成。定子的主要作用是產生旋轉磁場,定子性能的好壞對電機起著決定性作用。現有的電機定子的繞線槽設計不合理,導致槽滿率低,而且定子絕緣性不佳,導致電動機損壞的情況時有發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改良型電機定子。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術方案:改良型電機定子,具有一本體,本體呈矩形,本體的正中央開設有一圓形通孔,所述的本體其四角均設置有倒角面,本體上繞圓形通孔均勻設置有多個第一通孔,第一通孔與圓形通孔之間通過一開槽連通;于本體的四角上對應于倒角面上設置有第二通孔。
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本體呈正方形,本體的長度為108mm,所述的圓形通孔其半徑為23mm,第二通孔半徑為4mm。
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本體上設置有8個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呈梯形,相鄰的兩第一通孔間的相臨的側壁相平行;相鄰的兩個第一通孔側壁間的距離為12mm。
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開槽其寬度為2mm。
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倒角面兩端沿本體的側面開設有凹位,凹位與本體的側壁之間通過弧形面連接。
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弧形面其半徑為8mm。
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本體其側壁上開設有弧形的槽體,槽體的半徑為4mm。
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本體其厚度為18mm。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的成品率更高,以往的嵌線方式由于工序復雜,操作人多,并不能保證電機的質量,本實用新型完全改變這一現狀,不僅使裝配工序簡潔化,人員精簡化,更好的保證了每顆電機的質量;
2、簡化了每個電機的生產步驟,減少各種復雜工序,提升整體生產效率,增加年產,由于生產步驟的簡化,員工只需要進行簡單培訓,便可實現一人完成之前數人的工作,極大的節省了人力成本;
3、本實用新型中定子的各尺寸都是經過精密的檢測,而做出的最優選擇,達到相同要求(功率、轉速、溫升),可以使用更少的硅鋼片和銅線。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 是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見圖1-3所示,改良型電機定子,具有一本體1,本體1呈矩形,本體1的正中央開設有一圓形通孔2,所述的本體1其四角均設置有倒角面11,本體1上繞圓形通孔2均勻設置有多個第一通孔3,第一通孔3與圓形通孔2之間通過一開槽4連通;于本體1的四角上對應于倒角面11上設置有第二通孔5。
所述的本體1呈正方形,本體1的長度為108mm,本體1厚度為18mm。所述的圓形通孔2其半徑為23mm,第二通孔5半徑為4mm。本體1上設置有8個第一通孔3,第一通孔3呈梯形,相鄰的兩第一通孔3間的相臨的側壁相平行;相鄰的兩個第一通孔3側壁間的距離為12mm。所述的開槽4其寬度為2mm。
所述的倒角面11兩端沿本體1的側面開設有凹位12,凹位12與本體1的側壁之間通過弧形面13連接,弧形面13其半徑為8mm,本體1其側壁上開設有弧形的槽體14,槽體14的半徑為4mm。
本實用新型中定子本體1的規格都是經過不斷測試而得出的最佳規格,此規格的定子與傳統的定子相對比,達到相同要求(功率、轉速、溫升)的情況下,可以使用更少的硅鋼片和銅線。
當然,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非來限制本實用新型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述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于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