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電機的定子。
背景技術:
電機運行時會產生損耗,這些損耗轉變為熱能,從而使電機各部分的溫度升高,影響永磁體及絕緣等材料的性能。隨著電機單機容量的日益增大,如何提高散熱能力以限制電機溫升是電機發展需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
目前現有的電機定子結構對于降低溫升效果很有限,本領域技術人員的慣用的降溫手段是使用導熱快的材料或對定子的外部進行主動散熱。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以解決目前電機散熱能力差的問題的電機的定子。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是:
一種電機的定子,包括定子本體,定子本體的內腔環形陣列有若干個定子齒,相鄰的定子齒之間設有定子槽,定子槽的左側和/或右側的槽壁上設有向槽內伸出的若干個散熱筋,所述若干個散熱筋沿徑向間隔設置,使得定子槽沿徑向被分割成若干個定子分槽,定子分槽內設有繞組。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定子槽的左側槽壁和右側槽壁的散熱筋相連。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繞組為分布式繞組。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定子槽的左側槽壁和右側槽壁的散熱筋之間設有間隙。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位于左側槽壁和右側槽壁的兩個散熱筋的間隙不大于其所在的槽長的38.2%。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繞組為分數槽集中繞組。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散熱筋與繞組平齊。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定子本體由多個獨立定子片堆疊而成。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種電機的定子,包括定子本體,定子本體的內腔環形陣列有若干個定子齒,相鄰的定子齒之間設有定子槽,定子槽的左側和/或右側的槽壁上設有向槽內伸出的若干個散熱筋,所述若干個散熱筋沿徑向間隔設置,使得定子槽沿徑向被分割成若干個定子分槽,定子分槽內設有繞組。通過散熱筋的導熱作用,可將繞組中心的最高溫度降低至少40度。本發明用于電機定子。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說明。顯然,所描述的附圖只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設計方案和附圖。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a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a1的結構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a2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a2的結構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5是傳統定子結構的等溫線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a2的等溫線示意圖;
圖7是傳統定子結構的熱阻等效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a2的熱阻等效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發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只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發明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其他實施例,均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聯接/連接關系,并非單指構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據具體實施情況,通過添加或減少聯接輔件,來組成更優的聯接結構。本發明創造中的各個技術特征,在不互相矛盾沖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組合。
參照圖1和圖2,這是本發明的實施例a1,具體地:
一種電機的定子,包括定子本體1,定子本體1的內腔環形陣列有若干個定子齒11,相鄰的定子齒11之間設有定子槽,定子槽的左側和/或右側的槽壁上設有向槽內伸出的若干個散熱筋13,所述若干個散熱筋13沿徑向間隔設置,使得定子槽沿徑向被分割成若干個定子分槽,定子分槽12內設有繞組。定子槽的左側槽壁和右側槽壁的散熱筋13相連。通過散熱筋的導熱作用,可將繞組中心的最高溫度降低至少40度。本實施例所采用的繞組為分布式繞組,這樣裝配方便的同時,也能最大限度地進行繞組的散熱,由于繞組的溫度低,所以繞組的電阻也相對較低,電阻低也導致本發明較為節能。由于太厚的散熱筋也會導致定子的空間不能有效的利用,故經過大量的實驗,散熱筋的厚度不大于定子分槽徑向上的寬度的五分之一。
參照圖3和圖4,這是本發明的實施例a2,具體地:
定子槽的左側槽壁和右側槽壁的散熱筋13之間設有間隙。這樣可以很方便地進行繞組的繞制,也能為熱量提供一條散熱同懂。為了有效地利用空間,同時位于左側槽壁和右側槽壁的兩個相對的散熱筋間隙不大于其所在的槽長的38.2%,而若上述兩個散熱筋間的間隙大于38.2%的話,完全可以將定子的整體尺寸做小,因為實驗證明具有同樣外形尺寸的定子,所述間隙為槽長的50%與間隙為槽長的38.2%間隙時,繞組的中心溫度降僅僅為5度以內,但是定子的磁性能就下降了30%。本實施例的所述繞組為分數槽集中繞組。為了讓散熱筋能最大地發揮其作用,散熱筋13與繞組平齊。為了減少鐵損所述定子本體1由多個獨立定子片堆疊而成。
參照圖5和圖6,傳統定子的溫度,如圖5中的四條等溫線由內至外分別為135℃、1112℃、74℃、50℃,且其中心最高溫度為161.65℃;而圖6為實施例a2的等溫線,如圖5中的四條等溫線由內至外分別為102℃、87℃、64℃、50℃,且其中心最高溫度為117.46℃;經過數據對比,可知本發明能有效地降低繞組的中心溫度。
參照圖7和圖8,圖7是對傳統定子的熱阻等效示意圖,而圖8是對實施例a2的定子的熱阻等效示意圖,從圖中可知,傳統和本發明的定子的熱阻結構是一樣的,但是由于散熱筋的設置,導致圖8中被填充的熱阻變得很小,故此處導熱快,讓本發明的等溫線的兩側呈波浪形。
以上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發明創造并不限于所述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發明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種種的等同變型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