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農用覆膜機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
現有的農用覆膜機的膜只用一個圓桿穿在一卷膜中間的空腔內,在一卷膜釋放的過程中圓桿有時會彈起、甚至脫離覆膜機,覆膜時存在安全隱患,使用效果不理想。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很好的固定穿膜的圓桿及卷膜本身,使用安全、效果好的新型農用覆膜機固定裝置。
上述的目的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新型農用覆膜機固定裝置,其組成包括:左支梁、右支梁,所述的左支梁固定連接左弧形托板,所述的左弧形托板連接軟體左托套,所述的右支梁固定連接右弧形托板,所述的右弧形托板連接軟體右托套,所述的左支梁連接左前豎梁和左后豎梁,所述的右支梁連接右前豎梁和右后豎梁,所述的左后豎梁與所述的右后豎梁之間通過橫梁連接,所述的橫梁垂直連接左固定梁和右彈性梁,所述的左固定梁開有左通孔,所述的右彈性梁開有右通孔,所述的左通孔連接左軸承,所述的右通孔連接右軸承,所述的左軸承與所述的右軸承之間通過轉動通桿連接,所述的轉動通桿穿過農膜卷的空腔,所述的左固定梁與所述的右彈性梁之間連接有農膜限位裝置。
所述的新型農用覆膜機固定裝置,所述的農膜限位裝置包括左橢圓環和右橢圓環,所述的左橢圓環固定連接所述的左固定梁,所述的右橢圓環固定連接所述的右彈性梁,所述的左橢圓環連接左轉套,所述的左轉套連接轉動壓板,所述的轉動壓板連接右開口卡環,所述的右開口卡環卡入所述的右橢圓環內,所述的右開口卡環的開口處均連接磁板,所述的右開口卡環的開口處通過所述的磁板相互吸合固定閉合,所述的轉動壓板限位所述的農膜卷。
所述的新型農用覆膜機固定裝置,所述的左支梁的前端和后端均連接萬向轉輪,所述的右支梁的前端和后端均連接萬向轉輪,所述的左前豎梁連接左外接連接環,所述的左后豎梁連接右外接連接環,所述的轉動通桿的兩側端部均具有螺紋段,所述的螺紋段連接鎖緊螺母。
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的轉動通桿在左軸承與右軸承的配合下轉動的靈活,釋放農膜卷時順利,不卡,使用效果好。
2.本實用新型的轉動壓板位于農膜卷的上方、不接觸農膜卷,還能夠限位于農膜卷,使農膜卷在釋放時非常的安全。
3.本實用新型的右彈性梁既能夠限定轉動通桿不脫離左固定梁和右彈性梁,使使農膜卷在釋放時安全,又不影響轉動通桿穿入左軸承、右軸承,使用方便靈活。
4.本實用新型的軟體左托套和軟體右托套能夠很好的保護農膜卷在釋放的時候不劃傷,與左弧形托板和右弧形托板配合使用,使農膜卷的中間不出現彎曲,釋放時順利、效果好。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產品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附圖1的后視圖。
附圖3是本產品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實施例1:
一種新型農用覆膜機固定裝置,其組成包括:左支梁1、右支梁2,所述的左支梁焊接連接左弧形托板3,所述的左弧形托板連接軟體左托套4,所述的右支梁焊接連接右弧形托板5,所述的右弧形托板連接軟體右托套6,所述的左支梁連接左前豎梁7和左后豎梁8,所述的右支梁連接右前豎梁9和右后豎梁10,所述的左后豎梁與所述的右后豎梁之間通過橫梁11連接,所述的橫梁垂直連接左固定梁12和右彈性梁13,所述的左固定梁開有左通孔14,所述的右彈性梁開有右通孔15,所述的左通孔連接左軸承16,所述的右通孔連接右軸承17,所述的左軸承與所述的右軸承之間通過轉動通桿18連接,所述的轉動通桿穿過農膜卷19的空腔,所述的左固定梁與所述的右彈性梁之間連接有農膜限位裝置。
所述的農膜限位裝置包括左橢圓環20和右橢圓環21,所述的左橢圓環固定連接所述的左固定梁,所述的右橢圓環固定連接所述的右彈性梁,所述的左橢圓環連接左轉套22,所述的左轉套連接轉動壓板23,所述的轉動壓板連接右開口卡環23,所述的右開口卡環卡入所述的右橢圓環內,所述的右開口卡環的開口處均連接磁板24,所述的右開口卡環的開口處通過所述的磁板相互吸合固定閉合,所述的轉動壓板限位所述的農膜卷。
所述的左支梁的前端和后端均連接萬向轉輪25,所述的右支梁的前端和后端均連接萬向轉輪,所述的左前豎梁連接左外接連接環26,所述的左后豎梁連接右外接連接環27,所述的轉動通桿的兩側端部均具有螺紋段,所述的螺紋段連接鎖緊螺母28。
工作原理:
將轉動通桿穿過農膜卷的空腔,轉動通桿的一端穿過左軸承并用鎖緊螺母固定,轉動通桿的另一端穿過右軸承并用鎖緊螺母固定,將轉動壓板放在農膜卷上不壓實,將右開口卡環卡入右橢圓環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