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食品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以刺玫果、甜角為原料,加入具有保健功效的中藥材,制得的一種刺玫果風味甜角醬。
背景技術:
刺玫果,小灌木,具長匍枝,成弓形彎曲,散生短小而彎曲皮刺,有時被刺毛。小葉7-9,稀5,連葉柄長4-11厘米,小葉片卵形、橢圓形或長圓形,稀倒卵形,長1.5-3厘米,寬1-2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銳鋸齒,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色淡,無毛或在中脈上有稀疏柔毛,或有小皮刺和腺毛;托葉大部貼生于葉柄,離生部分披針形,邊緣有不規則鋸齒和腺毛。味酸,性溫,具有健脾益胃、消食化積的功效,主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腹脹滿、小兒食積等癥。
甜角,又稱羅望子、“木罕”(傣語),為酸豆屬植物,其成熟果實褐色、味甜,類似干桂圓的味道,貓哆哩的原料。甜角果肉富含鈣、磷、鐵等多種元素,其中含鈣量在所有水果中居首位。冬春兩季,天高云淡,風清氣爽,走進西雙版納的傣家村寨,很容易見到一種當地人們特別喜愛的果樹——甜角。它樹身高大,樹干粗糙,枝葉扶疏,枝頭掛著一串串、一嘟嚕褐色的彎鉤形莢果。甜角對補腦和頭發很有好處。具有清涼解暑,開胃健脾,主治防治腹瀉、氣脹、麻痹、癱瘓、壞血病等癥。
垂盆草,多年生肉質草本。其莖纖細,長可達500px以上,部分節上可見纖細的不定根。3葉輪生,葉片倒披針形至矩圓形,綠色,肉質,長1.5-70px,寬0.3-17.5px,先端近急尖,基部急狹,有距。氣微,味微苦。喜陰濕環境,較耐寒。常生于海拔1600m以下的向陽山坡、石隙、溝邊及路旁濕潤處。味甘、淡,性涼,歸肝、膽、小腸經,具有利濕退黃,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癰腫瘡瘍等癥。
芫荽子,別名胡荽子,為傘形科植物芫荽的果實。雙懸果呈圓球形,直徑3-5mm,表面淡黃棕色至黃棕色,較粗糙,頂端可見極短的柱頭殘跡及5個萼齒殘痕,有不甚明顯而呈波浪形彎曲的初生棱脊10條及較為明顯而縱直的次生棱脊10條,主棱脊與次生棱脊相間排列,有時可見長約1.5cm的小果柄或果柄痕。果實較堅硬。氣香,味微辣。性味辛、酸,平,歸肺、胃經,具有散寒理氣,消化積食的功效,主治食積不消,痘疹不透,外用煎湯漱口治牙痛等癥。
調味醬就是用于協調各類食品的味道,以滿足食用者要求的醬狀調味品,調味醬的種類可謂多如牛毛,具有酸、甜、咸、香的風味,炒菜或煮火鍋時放入適量魚醬,菜肴會特別鮮美,不僅能增進食欲,更有健胃作用。以刺玫果、甜角為主要原料,垂盆草、芫荽子為保健原料,生產出一種刺玫果風味甜角調味醬,目前還未見報道和產品上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以刺玫果、甜角為原料,同時添加垂盆草、芫荽子開發出一種刺玫果風味甜角醬,填補了國內使用這類原料制作調味醬的一項空白。
1.一種刺玫果風味甜角醬,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驟制作:
A.刺玫果預處理:取表皮完整、飽滿的新鮮刺玫果,去除雜質,清洗干凈,放入裝有60-80目網篩的制漿機中打漿,制得刺玫果漿;
B.甜角預處理:取表皮完整、無蟲蛀的甜角,放入洗滌槽清洗干凈,將果肉連同嫩皮一起放入裝有60-100目網篩的打漿機進行打漿,制得甜角漿,后加入甜角漿重1-3%的果酒酵母,密封靜置發酵,待酒精度達到0.5-1%重量比,結束發酵;
C.中藥材預處理:按一定比例取中藥材垂盆草、芫荽子,加入原材料重5-15倍的水,浸泡2-3小時,再煎煮0.5-1小時,后連同煎煮液一起,用打漿機制成中藥泥,再入漿渣分離機,制得中藥汁;
D.配料:取刺玫果漿40-50重量份,甜角漿80-100重量份,中藥汁3-5重量份,白砂糖10-20重量份,果膠0.2-0.6重量份,充分攪拌均勻,制得刺玫果甜角中藥混合漿;
E.濃縮:將刺玫果甜角中藥混合漿倒入夾層鍋,加熱濃縮,加熱過程中適當攪拌,待果醬溫度達103-108℃時,加入檸檬汁0.015-0.03重量份,攪拌均勻,制得刺玫果風味甜角調味醬;
F.罐裝:將刺玫果風味甜角調味醬趁熱稱量,分裝入已滅菌的容器中,裝罐溫度控制在85-90℃;
G.殺菌:將裝罐好的刺玫果風味甜角調味醬,放入沸水中用蒸汽加熱18-22分鐘,進行殺菌;
H.檢驗、貯存:將檢驗合格的刺玫果風味甜角調味醬置于陰涼、干燥、通風的庫房中存放。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刺玫果風味甜角調味醬,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C中一定比例的中藥材為以下原料重量比: 垂盆草50-60%、芫荽子40-5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刺玫果風味辣甜角醬,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F中容器可以是玻璃杯。
本發明的作用機理:
刺玫果,滋補強壯、理氣降壓;甜角,通利五臟、開胃益氣;垂盆草,止咳祛痰、平肝明目;芫荽子,理氣寬中、行滯消脹;利用以上四味中藥相互配伍,協同生效,通過調節肝的升發,肺的肅降,促進脾的健運,以達理氣止痛、食積不化的功效。
本發明以刺玫果、甜角為原料,同時添加垂盆草、芫荽子,制作出一種刺玫果風味辣甜角醬。其充分利用刺玫果、甜角的營養價值,與中藥相互配伍,協同增效,具有消化積食的功效。發明中,對甜角進行了果酒酒母初發酵,為成品添加了醇香味,制得的成品清甜可口,營養豐富,且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易保存,長期食用可明顯改善食欲不振、飲食積滯人群的不適。其制作工藝簡單,易于實現,經濟價值、社會價值較高,可以進行批量生產。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較為詳細的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刺玫果風味甜角醬,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驟制作:
A.刺玫果預處理:取表皮完整、飽滿的新鮮刺玫果,去除雜質,清洗干凈,放入裝有60目網篩的制漿機中打漿,制得刺玫果漿;
B.甜角預處理:取表皮完整、無蟲蛀的甜角,放入洗滌槽清洗干凈,將果肉連同嫩皮一起放入裝有60目網篩的打漿機進行打漿,制得甜角漿,后加入甜角漿重2%的果酒酵母,密封靜置發酵,待酒精度達到0.8%重量比,結束發酵;
C.中藥材預處理:按重量比例取中藥材垂盆草45%、芫荽子55%,加入原材料重7倍的水,浸泡2小時,再煎煮0.5小時,后連同煎煮液一起,用打漿機制成中藥泥,再入漿渣分離機,制得中藥汁;
D.配料:取刺玫果漿100kg,甜角漿200kg,中藥汁8kg,白砂糖25kg,果膠1kg,充分攪拌均勻,制得刺玫果甜角中藥混合漿;
E.濃縮:將刺玫果甜角中藥混合漿倒入夾層鍋,加熱濃縮,加熱過程中適當攪拌,待果醬溫度達105℃時,加入檸檬汁0.05kg,攪拌均勻,制得刺玫果風味甜角調味醬;
F.罐裝:將刺玫果風味甜角調味醬趁熱稱量,分裝入已滅菌的容器中,裝罐溫度控制在85-90℃;
G.殺菌:將裝罐好的刺玫果風味甜角調味醬,放入沸水中用蒸汽加熱18分鐘進行殺菌;
H.檢驗、貯存:將檢驗合格的刺玫果風味甜角調味醬置于陰涼、干燥、通風的庫房中存放。
實施例2.一種刺玫果風味辣甜角醬,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驟制作:
A.刺玫果預處理:取表皮完整、飽滿的新鮮刺玫果,去除雜質,清洗干凈,放入裝有80目網篩的制漿機中打漿,制得刺玫果漿;
B.甜角預處理:取表皮完整、無蟲蛀的甜角,放入洗滌槽清洗干凈,將果肉連同嫩皮一起放入裝有80目網篩的打漿機進行打漿,制得甜角漿,后加入甜角漿重1.5%的果酒酵母,密封靜置發酵,待酒精度達到0.6%重量比,結束發酵;
C.中藥材預處理:按重量比例取中藥材垂盆草18%、芫荽子20%、甘松25%、金錢草17%、牛蒡子20%,加入原材料重7倍的水,浸泡2小時,再煎煮0.5小時,后連同煎煮液一起,用打漿機制成中藥泥,再入漿渣分離機,制得中藥汁;
D.配料:取刺玫果漿150kg,甜角漿300kg,中藥汁10kg,白砂糖50kg,果膠1.5kg,充分攪拌均勻,制得刺玫果甜角中藥混合漿;
E.濃縮:將刺玫果甜角中藥混合漿倒入夾層鍋,加熱濃縮,加熱過程中適當攪拌,待果醬溫度達106℃時,加入檸檬汁0.08kg,攪拌均勻,制得刺玫果風味甜角調味醬;
F.罐裝:將刺玫果風味甜角調味醬趁熱稱量,分裝入已滅菌的容器中,裝罐溫度控制在85-90℃;
G.殺菌:將裝罐好的刺玫果風味甜角調味醬,放入沸水中用蒸汽加熱20分鐘,進行殺菌;
H.檢驗、貯存:將檢驗合格的刺玫果風味甜角調味醬置于陰涼、干燥、通風的庫房中存放。
甘松,為敗醬科植物甘松的干燥根及根莖, 本品略呈圓錐形,多彎曲,長5-18cm。根莖短小,上端有莖、葉殘基,呈狹長的膜質片狀或纖維狀。外層黑棕色,內層棕色或黃色。根單一或數條交結、分枝或并列,直徑0.3-1cm。表面棕褐色,皺縮,有細根和須根。質松脆,易折斷,斷面粗糙,皮部深棕色,常成裂片狀,木部黃白色。氣特異,味苦而辛,有清涼感。味辛、甘,性溫, 歸脾、胃經,具有理氣止痛,開郁醒脾的功效,主治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嘔吐;外用治牙痛等癥。
金錢草,為報春花科植物,注意金錢草不應與馬蹄金或者連錢草混淆,別名:過路黃、鏡面草、翠屏草、荷苞草、肉餛飩草、金鎖匙、連錢草、對座草、葉金錢草、錢葉草,錢芊金等。管狀花目、報春花科多年生匍匐小草本。葉腎形至圓形,直徑4-25毫米,花單生葉腋,花柄短于葉柄,絲狀;綠葉,開黃色小花。味甘、微苦、性涼。歸肝、膽、腎、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祛風止痛的功效,主治急慢性肝炎、黃疸型肝炎、膽囊炎、腎炎、泌尿系感染、扁桃腺炎、痢疾、瘧疾等癥。
牛蒡子,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實。呈長倒卵形,略扁,微彎曲,長5-7mm,寬2-3mm。表面灰褐色,帶紫黑色斑點,有數條縱棱,通常中間1-2條較明顯。頂端鈍圓,稍寬,頂面有圓環,中間具點狀花柱殘跡;基部略窄,著生面色較淡。果皮較硬,子葉2,淡黃白色,富油性。無臭,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味辛苦,性寒,歸肺,胃經,具有疏散風熱,宣肺利咽的功效,主治風熱感冒、溫病初起、風熱或肺熱咳嗽、咯痰不暢、咽喉腫痛等癥。
本發明實施例2的作用機理:
刺玫果,滋補強壯、理氣降壓;甜角,通利五臟、開胃益氣;垂盆草,止咳祛痰、平肝明目;芫荽子,理氣寬中、行滯消脹;甘松,理氣止痛、開郁醒脾;金錢草, 清熱利尿、祛風止痛;牛蒡子,疏散風熱,宣肺利咽;利用以上七味中藥相互配伍,協同生效,通過調節肝的升發,肺的肅降,促進脾的健運,以達理氣止痛、食積不化的功效。
本發明實施例2經17位食欲不振的人群,連續食用10天,每日30克,癥狀明顯緩解人數為12人,有效率為70.59%;連續食用20天,每日30克以上,癥狀明顯緩解人數為14人,有效率為82.35%。
實施例3.一種高良姜風味甜角醬,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驟制作:
A.高良姜預處理:取成熟干燥的高良姜,去除雜質,清洗干凈,放入裝有80目網篩的制漿機中打漿,制得高良姜漿;
B.甜角預處理:取表皮完整、無蟲蛀的甜角,放入洗滌槽清洗干凈,將果肉連同嫩皮一起放入裝有80目網篩的打漿機進行打漿,制得甜角漿,后加入甜角漿重1.5%的果酒酵母,密封靜置發酵,待酒精度達到0.6%重量比,結束發酵;
C.中藥材預處理:按重量比例取中藥材垂盆草18%、芫荽子20%、甘松25%、金錢草17%、牛蒡子20%,加入原材料重10倍的水,浸泡3小時,再煎煮0.5小時,后連同煎煮液一起,用打漿機制成中藥泥,再入漿渣分離機,制得中藥汁;
D.配料:取高良姜漿200kg,甜角漿350kg,中藥汁20kg,白砂糖60kg,果膠2kg,充分攪拌均勻,制得高良姜甜角中藥混合漿;
E.濃縮:將高良姜甜角中藥混合漿倒入夾層鍋,加熱濃縮,加熱過程中適當攪拌,待果醬溫度達107℃時,加入檸檬汁0.09kg,攪拌均勻,制得高良姜風味甜角調味醬;
F.罐裝:將高良姜風味甜角調味醬趁熱稱量,分裝入已滅菌的容器中,裝罐溫度控制在85-90℃;
G.殺菌:將裝罐好的高良姜風味甜角調味醬,放入沸水中用蒸汽加熱22分鐘,進行殺菌;
H.檢驗、貯存:將檢驗合格的刺玫果風味甜角調味醬置于陰涼、干燥、通風的庫房中存放。
高良姜,本品呈圓柱形,多彎曲,有分枝,長5-9cm,直徑1-1.5cm.表面棕紅色至暗褐色,有細密的縱皺紋及灰棕色的波狀環節,節間長0.2-1cm,,一面有圓形的根痕。質堅韌,不易折斷,斷面灰棕色或紅棕色,纖維性,中柱約占1/3。氣香,味辛辣。味辛,性熱,歸脾、胃經,具有溫胃止嘔,散寒止痛的功效,主治脘腹冷痛,胃寒嘔吐,噯氣吞酸等癥。
夜交藤,為蓼科植物何首烏的藤莖或帶葉的藤莖。藤莖長圓柱形,稍扭曲,長短不一,直徑3-7mm。表面棕紅色或棕褐色,粗糙,有明顯扭曲的縱皺紋及細小圓形皮孔。節部略膨大,有分枝痕。外皮菲薄,可剝離。質脆,易折斷,斷面皮部棕紅色,木部淡黃色,導管孔明顯,中央為白色疏松的髓部。氣無,味微苦、澀。以枝條粗壯,均勻,外皮棕紅色者為佳。味甘,微苦,性平,歸心、肝經,具有養心安神,祛風通絡的功效,主治失眠多夢,血虛身痛,肌膚麻木,風濕痹痛等癥。
白朱砂蓮,原形態 多年生具塊狀宿根的草質纏繞藤本,全株無毛。背蛇生葉互生;葉柄長7-14cm;葉片三角狀心臟形,生于莖下部的老葉長約12cm,寬約11cm,先端鈍,基部心形,上面綠色,下面粉綠色,兩面都不見有露出的油點,基出脈5-7條,網脈不顯著,花單生或2-3朵成總狀花序著生于葉腋或小枝基部;花梗長約1.5cm,基部有1片卵形小苞片;花被紫藍色,全長約3.5cm,下部管狀,長約1.5cm,基部膨大呈球形,直徑約5mm,上部唇形,上唇向一側壓扁,長圓形,長約2cm,寬約4mm,有平行脈5條,先端鈍圓而具小尖頭,下唇極短;花藥卵形,長約1.5mm;蕊柱體先端6裂。白朱砂蓮歸心、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理氣止痛的功效,主治濕熱痢疾、泄瀉、脘腹冷痛、咽喉腫痛、肺結核等癥。
本發明實施例3的作用機理:
高良姜,溫胃止嘔、散寒止痛;甜角,通利五臟、開胃益氣;垂盆草,止咳祛痰、平肝明目;芫荽子,理氣寬中、行滯消脹;甘松,理氣止痛、開郁醒脾;金錢草, 清熱利尿、祛風止痛;牛蒡子,疏散風熱,宣肺利咽;夜交藤,養心安神、祛風通絡;白朱砂蓮,清熱解毒、理氣止痛;利用以上九味中藥相互配伍,協同生效,通過調節肝的升發,肺的肅降,促進脾的健運,以達理氣止痛、食積不化的功效。
本發明實施例3經25位食欲不振的人群,連續食用10天,每日30克,癥狀明顯緩解人數為18人,有效率為72%;連續食用20天,每日30克以上,癥狀明顯緩解人數為21人,有效率為84%。
以上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發明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本發明未涉及部分均與現有技術相同或可采用現有技術加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