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輪椅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輪椅移動輔助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輪椅是康復的重要工具,它不僅是肢體傷殘者和行動不便人士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使他們借助于輪椅進行身體鍛煉和參與社會活動。普通輪椅一般由輪椅架、車輪、剎車裝置及座靠四部分組成。
但是現有技術中的輪椅在不平整路面時通過性能較差,在生活中有許多地方并沒有設置無障礙通道,比如草地,碎石子路面等,而使用輪椅的人群多為通過外力輔助輪椅過障,極其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輪椅移動輔助裝置及方法,解決了或部分解決了現有技術中輪椅在不平整路面時通過性能較差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輪椅移動輔助裝置包括:萬向輪機構;前輪起落機構,與所述萬向輪機構連接;夾持機構,與所述前輪起落機構活動連接;鉤爪機構,與所述夾持機構及前輪起落機構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萬向輪機構包括:前叉支撐架;前輪連接軸,設置在所述前叉支撐架內;輪椅前叉,通過所述前輪連接軸與所述前叉支撐架連接;第一深溝球軸承,外圈與所述前叉支撐架的一端內壁貼合,內圈與所述前輪連接軸的一端連接;第二深溝球軸承,外圈與所述前叉支撐架的另一端內壁貼合,內圈與所述前輪連接軸的另一端連接;連接部件,與所述前輪連接軸另一端連接;第三深溝球軸承,外圈與所述輪椅前叉內壁貼合,另一端與所述連接部件連接;卡圈,設置在所述前叉支撐架與所述輪椅前叉連接處;端蓋,設置在所述前叉支撐架的一端;輪胎,與所述輪椅前叉活動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前輪起落機構包括:第一軀干連接板,與所述萬向輪機構連接;第二軀干連接板,與所述第一軀干連接板活動連接;起落扳手,一端與所述第二軀干連接板活動連接,所述起落扳手上開設有凹槽;第三軀干連接板,一端與所述第一軀干連接板活動連接,另一端與所述起落扳手活動連接;套筒,設置在所述第三軀干連接板與所述第一軀干連接板連接處,所述套筒的尺寸與所述凹槽尺寸相匹配,所述套筒與所述起落扳手活動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夾持機構包括:夾持把手,一端與所述前輪起落機構活動連接;夾持搖桿,一端與所述夾持把手活動連接;夾持連接板,與所述前輪起落機構活動連接;第一連接軸,穿過所述夾持連接板與所述夾持搖桿的另一端活動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鉤爪機構包括:夾持架,與所述夾持機構連接;夾持前部鉤爪,設置在所述夾持架兩端;踏板橫桿鉤爪,與所述前輪起落機構連接。
基于相同的發明構思,本發明還提供一種輪椅移動輔助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當輪椅行走遇到不平整路面時,將鉤爪機構與輪椅車架及輪椅下部踏板橫桿勾住,下壓夾持機構使鉤爪機構與輪椅車架及輪椅下部踏板橫桿扣緊,下壓前輪起落機構將所述夾持機構及鉤爪機構鎖緊在所述輪椅上,同時將輪椅抬起,所述輪椅通過萬向輪機構形成三輪結構進行行走;當輪椅行走完不平整路面時,上提所述前輪起落機構使所述輪椅自帶的輔助輪接觸地面,上提夾持機構,使鉤爪機構與輪椅車架及輪椅下部踏板橫桿脫離,卸下所述萬向輪機構。
進一步地,所述萬向輪機構包括:前叉支撐架;前輪連接軸,設置在所述前叉支撐架內;輪椅前叉,通過所述前輪連接軸與所述前叉支撐架連接;第一深溝球軸承,外圈與所述前叉支撐架的一端內壁貼合,內圈與所述前輪連接軸的一端連接;第二深溝球軸承,外圈與所述前叉支撐架的另一端內壁貼合,內圈與所述前輪連接軸的另一端連接;連接部件,與所述前輪連接軸另一端連接;第三深溝球軸承,外圈與所述輪椅前叉內壁貼合,另一端與所述連接部件連接;卡圈,設置在所述前叉支撐架與所述輪椅前叉連接處;端蓋,設置在所述前叉支撐架的一端;輪胎,與所述輪椅前叉活動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前輪起落機構包括:第一軀干連接板,與所述萬向輪機構連接;第二軀干連接板,與所述第一軀干連接板活動連接;起落扳手,一端與所述第二軀干連接板活動連接,所述起落扳手上開設有凹槽;第三軀干連接板,一端與所述第一軀干連接板活動連接,另一端與所述起落扳手活動連接;套筒,設置在所述第三軀干連接板與所述第一軀干連接板連接處,所述套筒的尺寸與所述凹槽尺寸相匹配,所述套筒與所述起落扳手活動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夾持機構包括:夾持把手,一端與所述前輪起落機構活動連接;夾持搖桿,一端與所述夾持把手活動連接;夾持連接板,與所述前輪起落機構活動連接;第一連接軸,穿過所述夾持連接板與所述夾持搖桿的另一端活動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鉤爪機構包括:夾持架,與所述夾持機構連接;夾持前部鉤爪,設置在所述夾持架兩端;踏板橫桿鉤爪,與所述前輪起落機構連接。
本發明提供的輪椅移動輔助裝置當輪椅行走遇到不平整路面時,將鉤爪機構與輪椅車架及輪椅下部踏板橫桿勾住,下壓夾持機構使鉤爪機構與輪椅車架及輪椅下部踏板橫桿扣緊,下壓前輪起落機構將所述夾持機構及鉤爪機構鎖緊在所述輪椅上,同時將輪椅抬起,所述輪椅通過萬向輪機構形成三輪結構進行行走,提高輪椅在不平整路面時通過性能,保證了使用者的舒適性和省力程度,當輪椅行走完不平整路面時,上提前輪起落機構使所述輪椅自帶的輔助輪接觸地面,上提夾持機構,使鉤爪機構與輪椅車架及輪椅下部踏板橫桿脫離,卸下萬向輪機構,能夠方便從輪椅上安裝和拆卸,能適應多種不同座寬和座高的輪椅,保證了輪椅的正常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輪椅移動輔助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輪椅移動輔助裝置的萬向輪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輪椅移動輔助裝置的前輪鎖死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中前輪鎖死機構的第一軀干連接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3中前輪鎖死機構的第二軀干連接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1中輪椅移動輔助裝置的起落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6中起落機構的夾持連接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輪椅移動輔助裝置包括:萬向輪機構1、前輪起落機構2、夾持機構3及鉤爪機構4。
所述前輪起落機構2與所述萬向輪機構1連接。
所述夾持機構3與所述前輪起落機構2活動連接。
所述鉤爪機構4與所述夾持機構3及前輪起落機構2連接。
本發明技術方案當輪椅行走遇到不平整路面時,將鉤爪機構與輪椅車架及輪椅下部踏板橫桿勾住,下壓夾持機構使鉤爪機構與輪椅車架及輪椅下部踏板橫桿扣緊,下壓前輪起落機構將所述夾持機構及鉤爪機構鎖緊在所述輪椅上,同時將輪椅抬起,所述輪椅通過萬向輪機構形成三輪結構進行行走,提高輪椅在不平整路面時通過性能,保證了使用者的舒適性和省力程度,當輪椅行走完不平整路面時,上提前輪起落機構使所述輪椅自帶的輔助輪接觸地面,上提夾持機構,使鉤爪機構與輪椅車架及輪椅下部踏板橫桿脫離,卸下萬向輪機構,能夠方便從輪椅上安裝和拆卸,能適應多種不同座寬和座高的輪椅,保證了輪椅的正常使用。
參見圖2,詳細介紹萬向輪機構的結構。
所述萬向輪機構包括:前叉支撐架1-2、前輪連接軸1-9、輪椅前叉1-4、第一深溝球軸承1-10、第二深溝球軸承1-3、連接部件1-6、第三深溝球軸承1-5、端蓋1-1、卡圈1-7及輪胎1-8。
所述前輪連接軸1-9設置在所述前叉支撐架1-2內。
所述輪椅前叉1-4通過所述前輪連接軸1-9與所述前叉支撐架1-2連接,使所述輪椅前叉1-4可以轉動。
所述第一深溝球軸承1-10外圈與所述前叉支撐架1-2的一端內壁貼合,內圈與所述前輪連接軸1-9的一端連接。
所述第二深溝球軸承1-3外圈與所述前叉支撐架1-2的另一端內壁貼合,內圈與所述前輪連接軸1-9的另一端連接。
所述連接部件1-6與所述前輪連接軸1-9另一端固定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連接部件1-6通過螺紋連接與所述前輪連接軸1-9另一端固定連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連接部件1-6可通過其它方式如焊接等與所述前輪連接軸1-9另一端固定連接。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連接部件1-6可為前叉連接螺釘。所述螺釘隨所述前輪連接軸1-9轉動,防止所述輪椅前叉1-4掉落,
所述第三深溝球軸承1-5外圈與所述輪椅前叉1-4內壁貼合,另一端與所述連接部件1-6連接。
所述卡圈1-7固定設置在所述前叉支撐架1-2與所述輪椅前叉1-5連接處。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卡圈1-7通過螺紋連接固定設置在所述前叉支撐架1-2與所述輪椅前叉1-5連接處,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卡圈1-7可通過其它方式如軸銷等固定設置在所述前叉支撐架1-2與所述輪椅前叉1-5連接處。所述卡圈1-7的作用是為了將所述第三深溝球軸承1-5及第二深溝球軸承1-3隔離開,防止碰撞卡死。
所述端蓋1-1固定設置在所述前叉支撐架1-2的一端。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端蓋1-1通過螺紋連接固定設置在所述前叉支撐架1-2的一端,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端蓋1-1可通過其它方式如焊接等固定設置在所述前叉支撐架1-2的一端。所述端蓋1-1避免所述第一深溝球軸承1-10漏出。
所述輪胎1-8與所述輪椅前叉1-4活動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輪胎1-8通過轉軸與所述輪椅前叉1-4活動連接。所述輪椅前叉1-4帶動所述輪胎1-8動作。
參見圖3-5,詳細介紹前輪起落機構的結構。
所述前輪起落機構包括:第一軀干連接板2-1、第二軀干連接板2-4、鎖死扳手2-3、第三軀干連接板2-5及套筒2-2。
所述第一軀干連接板2-1與所述萬向輪機構1固定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軀干連接板2-1通過螺栓與所述萬向輪機構1固定連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軀干連接板2-1可通過其它方式如焊接等與所述萬向輪機構1固定連接。
所述第二軀干連接板2-4與所述第一軀干連接板2-1活動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軀干連接板2-4通過連接軸與所述第一軀干連接板2-1活動連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軀干連接板2-4可通過其它方式如鉸接等與所述第一軀干連接板2-1活動連接。
所述起落扳手2-3一端與所述第二軀干連接板2-4活動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起落扳手2-3一端通過連接軸與所述第二軀干連接板2-4活動連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起落扳手2-3一端可通過其它方式如鉸接等與所述第二軀干連接板2-4活動連接。所述起落扳手2-3上開設有凹槽,所述凹槽為J型。
所述第三軀干連接板2-5一端與所述第一軀干連接板2-1活動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軀干連接板2-5一端可通過連接軸與所述第一軀干連接板2-1活動連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軀干連接板2-5一端可通過其它方式如鉸接等與所述第一軀干連接板2-1活動連接。所述第三軀干連接板2-5另一端與所述起落扳手2-3活動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軀干連接板2-5另一端通過連接軸與所述起落扳手2-3活動連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軀干連接板2-5另一端可通過其它方式如鉸接等與所述起落扳手2-3活動連接。
所述套筒2-2設置在所述第三軀干連接板2-5與所述第一軀干連接板2-1連接處,所述套筒2-2的尺寸與所述凹槽尺寸相匹配,所述套筒2-2與所述起落扳手2-3活動連接。所述J型槽可卡住所述套筒2-2。
其中,所述前輪起落機構為曲柄搖桿機構,鎖死扳手2-3的長度必須滿足曲柄存在條件。
參見圖6-7,詳細介紹夾持機構的結構。
所述夾持機構包括:夾持把手3-1夾持搖桿3-2夾持連接板3-3及第一連接軸3-4。
所述夾持把手3-1一端與所述前輪起落機構2活動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夾持把手3-1一端通過連接軸與所述前輪起落機構2活動連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夾持把手3-1一端可通過其它方式如螺栓等與所述前輪起落機構2活動連接。
所述夾持搖桿3-2一端與所述夾持把手3-1活動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夾持搖桿3-2一端通過連接軸與所述夾持把手3-1活動連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夾持搖桿3-2一端可通過其它方式如螺栓等與所述夾持把手3-1活動連接。
所述夾持連接板3-3與所述前輪起落機構2活動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夾持連接板3-3通過連接軸與所述前輪起落機構2活動連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夾持連接板3-3可通過其它方式如螺栓等與所述前輪起落機構2活動連接。
所述第一連接軸3-4穿過所述夾持連接板3-3與所述夾持搖桿3-2的另一端活動連接。
其中,所述的夾持機構為曲柄搖桿機構,所述夾持把手3-1的長度必須滿足曲柄存在條件。
詳細介紹鉤爪機構的結構。
所述鉤爪機構包括:夾持架4-1、夾持前部鉤爪4-2及踏板橫桿鉤爪4-3。
所述夾持架4-1與所述夾持機構3固定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夾持架4-1通過螺栓與所述夾持機構3固定連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夾持架4-1可通過其它方式如焊接等與所述夾持機構3固定連接。
所述夾持前部鉤爪4-2固定設置在所述夾持架4-1兩端。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夾持前部鉤爪4-2通過螺栓固定設置在所述夾持架4-1兩端,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夾持前部鉤爪4-2可通過其它方式如軸銷等固定設置在所述夾持架4-1兩端。
所述踏板橫桿鉤爪4-3與所述前輪起落機構2固定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踏板橫桿鉤爪4-3通過螺栓與所述前輪起落機構2固定連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踏板橫桿鉤爪4-3可通過其它方式如軸銷等與所述前輪起落機構2固定連接。
本發明輪椅移動輔助裝置還包括:可快拆車頭燈5。所述可快拆車頭燈5的端部與萬向輪機構1配合安裝,其截面呈現C字型,所述可快拆車頭燈5可通過向上滑動進行快速拆卸,向下滑動進行快速安裝,便于照明。其前部可快拆車頭燈也可替換成其他擴充設備。
基于相同的發明構思,本發明還提供一種輪椅移動輔助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當輪椅行走遇到不平整路面時,將鉤爪機構4與輪椅車架及輪椅下部踏板橫桿勾住,下壓夾持機構3使鉤爪機構4與輪椅車架及輪椅下部踏板橫桿扣緊,下壓前輪起落機構2將所述夾持機構3及鉤爪機構4鎖緊在所述輪椅上,同時將輪椅抬起,所述輪椅通過萬向輪機構1形成三輪結構進行行走。
步驟2,當輪椅行走完不平整路面時,上提所述前輪起落機構2使所述輪椅自帶的輔助輪接觸地面,上提夾持機構3,使鉤爪機構4與輪椅車架及輪椅下部踏板橫桿脫離,卸下所述萬向輪機構1。
詳細介紹萬向輪機構的結構。
所述萬向輪機構包括:前叉支撐架1-2、前輪連接軸1-9、輪椅前叉1-4、第一深溝球軸承1-10、第二深溝球軸承1-3、連接部件1-6、第三深溝球軸承1-5、端蓋1-1、卡圈1-7及輪胎1-8。
所述前輪連接軸1-9設置在所述前叉支撐架1-2內。
所述輪椅前叉1-4通過所述前輪連接軸1-9與所述前叉支撐架1-2連接,使所述輪椅前叉1-4可以轉動。
所述第一深溝球軸承1-10外圈與所述前叉支撐架1-2的一端內壁貼合,內圈與所述前輪連接軸1-9的一端連接。
所述第二深溝球軸承1-3外圈與所述前叉支撐架1-2的另一端內壁貼合,內圈與所述前輪連接軸1-9的另一端連接。
所述連接部件1-6與所述前輪連接軸1-9另一端固定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連接部件1-6通過螺紋連接與所述前輪連接軸1-9另一端固定連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連接部件1-6可通過其它方式如焊接等與所述前輪連接軸1-9另一端固定連接。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連接部件1-6可為前叉連接螺釘。所述螺釘隨所述前輪連接軸1-9轉動,防止所述輪椅前叉1-4掉落,
所述第三深溝球軸承1-5外圈與所述輪椅前叉1-4內壁貼合,另一端與所述連接部件1-6連接。
所述卡圈1-7固定設置在所述前叉支撐架1-2與所述輪椅前叉1-5連接處。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卡圈1-7通過螺紋連接固定設置在所述前叉支撐架1-2與所述輪椅前叉1-5連接處,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卡圈1-7可通過其它方式如軸銷等固定設置在所述前叉支撐架1-2與所述輪椅前叉1-5連接處。所述卡圈1-7的作用是為了將所述第三深溝球軸承1-5及第二深溝球軸承1-3隔離開,防止碰撞卡死。
所述端蓋1-1固定設置在所述前叉支撐架1-2的一端。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端蓋1-1通過螺紋連接固定設置在所述前叉支撐架1-2的一端,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端蓋1-1可通過其它方式如焊接等固定設置在所述前叉支撐架1-2的一端。所述端蓋1-1避免所述第一深溝球軸承1-10漏出。
所述輪胎1-8與所述輪椅前叉1-4活動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輪胎1-8通過轉軸與所述輪椅前叉1-4活動連接。所述輪椅前叉1-4帶動所述輪胎1-8動作。
詳細介紹前輪起落機構的結構。
所述前輪起落機構包括:第一軀干連接板2-1、第二軀干連接板2-4、鎖死扳手2-3、第三軀干連接板2-5及套筒2-2。
所述第一軀干連接板2-1與所述萬向輪機構1固定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軀干連接板2-1通過螺栓與所述萬向輪機構1固定連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軀干連接板2-1可通過其它方式如焊接等與所述萬向輪機構1固定連接。
所述第二軀干連接板2-4與所述第一軀干連接板2-1活動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軀干連接板2-4通過連接軸與所述第一軀干連接板2-1活動連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軀干連接板2-4可通過其它方式如鉸接等與所述第一軀干連接板2-1活動連接。
所述起落扳手2-3一端與所述第二軀干連接板2-4活動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起落扳手2-3一端通過連接軸與所述第二軀干連接板2-4活動連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起落扳手2-3一端可通過其它方式如鉸接等與所述第二軀干連接板2-4活動連接。所述起落扳手2-3上開設有凹槽,所述凹槽為J型。
所述第三軀干連接板2-5一端與所述第一軀干連接板2-1活動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軀干連接板2-5一端可通過連接軸與所述第一軀干連接板2-1活動連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軀干連接板2-5一端可通過其它方式如鉸接等與所述第一軀干連接板2-1活動連接。所述第三軀干連接板2-5另一端與所述起落扳手2-3活動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軀干連接板2-5另一端通過連接軸與所述起落扳手2-3活動連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軀干連接板2-5另一端可通過其它方式如鉸接等與所述起落扳手2-3活動連接。
所述套筒2-2設置在所述第三軀干連接板2-5與所述第一軀干連接板2-1連接處,所述套筒2-2的尺寸與所述凹槽尺寸相匹配,所述套筒2-2與所述起落扳手2-3活動連接。所述J型槽可卡住所述套筒2-2。
其中,所述前輪起落機構為曲柄搖桿機構,起落扳手2-3的長度必須滿足曲柄存在條件。
詳細介紹夾持機構的結構。
所述夾持機構包括:夾持把手3-1夾持搖桿3-2夾持連接板3-3及第一連接軸3-4。
所述夾持把手3-1一端與所述前輪起落機構2活動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夾持把手3-1一端通過連接軸與所述前輪起落機構2活動連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夾持把手3-1一端可通過其它方式如螺栓等與所述前輪起落機構2活動連接。
所述夾持搖桿3-2一端與所述夾持把手3-1活動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夾持搖桿3-2一端通過連接軸與所述夾持把手3-1活動連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夾持搖桿3-2一端可通過其它方式如螺栓等與所述夾持把手3-1活動連接。
所述夾持連接板3-3與所述前輪起落機構2活動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夾持連接板3-3通過連接軸與所述前輪起落機構2活動連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夾持連接板3-3可通過其它方式如螺栓等與所述前輪起落機構2活動連接。
所述第一連接軸3-4穿過所述與所述夾持搖桿3-2的另一端活動連接。
其中,所述的夾持機構為曲柄搖桿機構,所述夾持把手3-1的長度必須滿足曲柄存在條件。
詳細介紹鉤爪機構的結構。
所述鉤爪機構包括:夾持架4-1、夾持前部鉤爪4-2及踏板橫桿鉤爪4-3。
所述夾持架4-1與所述夾持機構3固定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夾持架4-1通過螺栓與所述夾持機構3固定連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夾持架4-1可通過其它方式如焊接等與所述夾持機構3固定連接。
所述夾持前部鉤爪4-2固定設置在所述夾持架4-1兩端。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夾持前部鉤爪4-2通過螺栓固定設置在所述夾持架4-1兩端,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夾持前部鉤爪4-2可通過其它方式如軸銷等固定設置在所述夾持架4-1兩端。
所述踏板橫桿鉤爪4-3與所述前輪起落機構2固定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踏板橫桿鉤爪4-3通過螺栓與所述前輪起落機構2固定連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踏板橫桿鉤爪4-3可通過其它方式如軸銷等與所述前輪起落機構2固定連接。
本發明輪椅移動輔助方法還包括:可快拆車頭燈5。所述可快拆車頭燈5的端部與萬向輪機構1配合安裝,其截面呈現C字型,所述可快拆車頭燈5可通過向上滑動進行快速拆卸,向下滑動進行快速安裝,便于照明。其前部可快拆車頭燈也可替換成其他擴充設備。
為了更清楚本發明實施例,下面從本發明實施例的使用方法上予以介紹。
當輪椅行走遇到不平整路面時,將輪椅下部踏板橫桿鉤爪4-3與所需安裝輔助裝置的輪椅下部踏板橫桿勾住,夾持前部鉤爪4-3與輪椅車架上突出的螺釘勾住。下壓夾持把手3-1直至夾持把手3-1的端部碰到夾持架4-1,夾持把手3-1被下壓到與夾持搖桿3-2在一條直線時,夾持搖桿3-2通過第一連接軸3-4帶動夾持連接板3-3動作,夾持連接板3-3帶動夾持架4-1向上動作,進而帶動輪椅下部踏板橫桿鉤爪4-3與輪椅下部踏板橫桿鎖緊,帶動夾持前部鉤爪4-3與輪椅車架上突出的螺釘鎖緊,避免脫落,實現自鎖,確保了運動過程中的安全性。而后下壓起落扳手2-3,起落扳手2-3通過第三軀干連接板2-5帶動第一軀干連接板2-1動作,第一軀干連接板2-1帶動第二軀干連接板2-4動作,直至起落扳手2-3被下壓到與第三軀干連接板2-5在一條直線時,起落扳手2-3被壓到極限位置時,起落扳手2-3開設的J型槽與套筒2-2配合,將夾持機構3鎖死,避免脫落,實現自鎖,確保了運動過程中的安全性。同時,輪椅自帶的輔助輪會被抬起,第一軀干連接板2-1與前叉支撐架1-2連接,輪椅通過萬向輪機構1形成三輪結構進行行走,使輪椅變成三輪移動的方式,保證了使用者的舒適性和省力程度,同時提高輪椅在不平整路面時通過性能。輪胎1-8與輪椅前叉1-4活動連接,可以進行垂直方向上的轉動,同時輪椅前叉1-4通過前輪連接軸1-9與前叉支撐架1-2連接,第一深溝球軸承1-10外圈與前叉支撐架1-2的一端內壁貼合,內圈與前輪連接軸1-9的一端連接,第二深溝球軸承1-3外圈與前叉支撐架1-2的另一端內壁貼合,內圈與前輪連接軸1-9的另一端連接,第三深溝球軸承1-5外圈與輪椅前叉1-4內壁貼合,另一端與連接部件1-6連接,可以實現輪胎1-8的水平方向上的360°旋轉,便于使用者使用。
當輪椅行走完不平整路面時,為了使輪椅正常使用,上提起落扳手2-3,使起落扳手2-3脫離套筒2-2,起落扳手2-3通過第三軀干連接板2-5帶動第一軀干連接板2-1動作,第一軀干連接板2-1帶動第二軀干連接板2-4動作,對起落機構3解鎖,使輪椅自帶的輔助輪接觸地面。進而,上提夾持把手3-1,夾持把手3-1通過夾持搖桿3-2動作,夾持搖桿3-2通過第一連接軸3-4帶動夾持連接板3-3動作,夾持連接板3-3帶動夾持架4-1動作,使輪椅下部踏板橫桿鉤爪4-3與所需安裝輔助裝置的輪椅下部踏板橫桿脫離,夾持前部鉤爪4-3與輪椅車架上突出的螺釘脫離,卸下所述萬向輪機構1,能夠方便的從輪椅上進行安裝和拆卸,方便攜帶,便于使用,同時適用于不同座寬和座高的輪椅。
同時,可在前叉支撐架1-2上安裝其他擴充設備。例如:可快拆車頭燈5,可快拆車頭燈5的端部與前叉支撐架1-2配合安裝,其截面呈現C字型,所述可快拆車頭燈5可通過向上滑動進行快速拆卸,向下滑動進行快速安裝,便于照明。
最后所應說明的是,以上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實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