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筒子紗生產工藝,尤其涉及一種筒子紗染色后的后處理的改進工藝。
背景技術:
在紗線生產中通常需要將紗線進行染色,然后在進行后處理以去除固著的染料、鹽及堿,使染色織物的ph接近中性,所以后處理是整個染色工藝過程的重要環節,但是現有的后處理的工藝效果不佳,在纖維上容易留下大量水解染料,活性染料的親和性影響了其易洗滌性,水洗處理時間一般是染料的上染及固著過程的二倍多,大量的水和熱用于水洗后處理,因此,解決這一類的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筒子紗染色后處理的改進工藝,通過設置有兩次高溫皂洗來處理筒子紗,來去除鹽、堿及未固著的染料,以解決現有后處理效率低下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筒子紗染色后處理的改進工藝,將筒子紗置入染色機中,在染色工藝之后進行后處理工藝,首先用80℃的水對筒子紗進行8min的水洗,然后將水排出染色機,繼續用由hac中和的水再次水洗8min,水溫保持在60℃,然后再次將水排出,之后再用80℃的水再次進行水洗8min,洗完后將水排出,然后在98℃的水中加入皂化劑,進行兩次高溫皂煮16min,皂煮完就將液體排出,之后依次用98℃的水進行水洗16min、80℃的水進行水洗8min、60℃的水進行水洗8min、45℃的水進行水洗8min,最后在45℃的水中加入固色劑、柔軟劑和平滑劑進行柔軟處理32min。
進一步改進在于:筒子紗在水洗之后均要進行排水,然后再用新水進行水洗。
進一步改進在于:水洗后的廢水回收至第一處理箱中,皂洗后的水回收至第二處理箱。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在稀釋階段,盡可能去除鹽、堿及未固著的染料,提高了皂洗效率,皂洗前使用hac進行中和,防止染料在皂洗過程中水解,避免堿劑去除不干凈,皂洗過程促使纖維內部未固著的水解染料擴散到纖維表面,同時解吸到洗滌液中,提高溫度可以提高水解染料擴散速率,降低水解染料的親和性,提高染料的解吸效率,皂洗后熱水洗可進一步去除粘附在纖維上的染料溶液,皂洗后部分筒子紗加入柔軟劑進行柔軟處理,以減少針織斷紗和破洞,增加紗線彈性,減少紗線內應力,增加表面光滑性。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發明的理解,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述,本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定。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筒子紗染色后處理的改進工藝,將筒子紗置入染色機中,在染色工藝之后進行后處理工藝,首先用80℃的水對筒子紗進行8min的水洗,然后將水排出染色機,繼續用由hac中和的水再次水洗8min,水溫保持在60℃,然后再次將水排出,之后再用80℃的水再次進行水洗8min,洗完后將水排出,然后在98℃的水中加入皂化劑,進行兩次高溫皂煮16min,皂煮完就將液體排出,之后依次用98℃的水進行水洗16min、80℃的水進行水洗8min、60℃的水進行水洗8min、45℃的水進行水洗8min,最后在45℃的水中加入固色劑、柔軟劑和平滑劑進行柔軟處理32min。筒子紗在水洗之后均要進行排水,然后再用新水進行水洗。水洗后的廢水回收至第一處理箱中,皂洗后的水回收至第二處理箱。
本發明在稀釋階段,盡可能去除鹽、堿及未固著的染料,提高了皂洗效率,皂洗前使用hac進行中和,防止染料在皂洗過程中水解,避免堿劑去除不干凈,皂洗過程促使纖維內部未固著的水解染料擴散到纖維表面,同時解吸到洗滌液中,提高溫度可以提高水解染料擴散速率,降低水解染料的親和性,提高染料的解吸效率,皂洗后熱水洗可進一步去除粘附在纖維上的染料溶液,皂洗后部分筒子紗加入柔軟劑進行柔軟處理,以減少針織斷紗和破洞,增加紗線彈性,減少紗線內應力,增加表面光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