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染色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設計一種新型的處染筒子紗線及經軸紗線、拉鏈、布帶、繩帶的組合紗架。
背景技術:
筒子紗線及經軸紗線、拉鏈、布帶、繩帶染色屬于流體穿透性染色方式,其染色過程通常有三個步驟:首先是染料隨著染液的流動進去纖維表面的擴散邊界層,接著染料通過擴散邊界層靠近纖維并被纖維表面吸附,最后染料從纖維表面擴散進入纖維內部。染料從染液進入纖維表面邊界層的速度和數量是與染液的流動速度成正比,也就是說,染液流動越快,纖維表面染液的交換更新越快,染料進入纖維邊界層的速度越快,數量越多。被纖維表面吸附的速度就越快、數量也越多。染料從纖維表層擴散進入纖維內部并發生染著的速度自然就越快、速度也就越多。因此,如果染液在筒管各部位的穿透速度和穿透量不同,結果就會導致染液穿透速度快和穿透量大的部位的被染物得色深,速度慢和穿透量小的部位得色淺。
通常適合處染拉鏈、布帶、繩帶等織物及紗線的筒管系統是豎直放置,染液從底部流道進入筒管的流道中,并通過筒管筒體的通孔流出進入待染色的織物纖維中。目前這種紗架,都是采用設置有密集通孔的圓筒作為紗架,而這種密集通孔的圓筒,存在兩個比較大問題:(1)密集通孔中流體壓力難以精準控制,這較大程度影響了染整過程中各項工藝的控制,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對每一種不同的織物染整工藝調節壓力,浪費了寶貴的工藝時間,也可能導致紗線的染整質量不滿足要求;(2)密集通孔的圓筒,制造難度大,成本高。
因此,有必要開發一種新型的紗架,提高染整過程中流體壓力的控制能力,降低紗架的制造成本,保證筒子紗線及經軸紗線、拉鏈、布帶、繩帶染色的質量,提高筒子紗線及經軸紗線、拉鏈、布帶、繩帶染色的效率和經濟效益。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出了制造工藝簡單、成本低,可更好控制紗架中流體的壓力以滿足染色要求,同時提高染整工藝的能效提升筒子紗線及經軸紗線、拉鏈、布帶、繩帶染色的質量和效率。
本發明提供一種適合處染筒子紗線及經軸紗線、拉鏈、布帶、繩帶的組合紗架,其至少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適合處染筒子紗線及經軸紗線、拉鏈、布帶、繩帶的組合紗架,包括水鼓、底碟、螺柱、上牙座、水鼓封頭、流道和下牙座;
所述水鼓由圓筒和圓筒壁上形成的多個凸起筋板組成;多個凸起筋板均勻分布在圓筒上;圓筒的表面是光滑的,不設置通孔;
所述水鼓的上端與螺柱同軸連接,螺柱同時作為水鼓的上封頭;水鼓的下端與水鼓封頭同軸連接;水鼓封頭為倒圓臺形狀,倒圓臺的上端與水鼓的圓筒直徑相同,兩個零件的連接處光滑過渡,水鼓封頭的倒圓臺外側壁上設置了與水鼓凸起筋板同樣數量的導流板,導流板與水鼓凸起筋板共面安裝;
上牙座包括內筒、外沿托板和外螺紋,內筒內徑與水鼓封頭的導流板最大直徑一致,上牙座和水鼓封頭固定在一起;上牙座的外沿托板用于與底碟固定連接;上牙座的外螺紋與下牙座的內螺紋連接;下牙座固定安裝在紗架支架上;
筒子紗線、經軸紗線、拉鏈、布帶或繩帶繞成中空圓筒狀的筒子紗,筒子紗套在水鼓上;筒子紗的圓柱孔內徑與水鼓的凸起筋板的外徑相同;在筒子紗套在水鼓上之后,水鼓的凸起筋板之間形成了流道;流體從上牙座內筒與水鼓封頭之間形成的流道進入,分為多個扇形流道,分別進入筒子紗。
進一步地,所述水鼓具有中空和薄壁特征。
進一步地,上牙座和水鼓封頭通過焊接固定在一起。
進一步地,水鼓的凸起筋板的數量依據圓筒的直徑而定,直徑越大,所需要的凸起筋板越多。
進一步地,凸起筋板沿水鼓長度方向分為多段且相鄰段之間的凸起筋板錯開一個角度,形成錯開的扇形流道。
進一步地,水鼓的圓筒與凸起筋板為一體化拉伸成型制造,也可以通過利用平板作為凸起筋板焊接在圓筒上。
進一步地,所述的圓筒為實心或空心結構。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本發明結構簡單,制造方便,制造成本低;可以更好的控制筒子紗線及經軸紗線、拉鏈、布帶、繩帶染色中穿透織物或紗線的流體流量及壓力,水鼓結構設計能把設備的無效用水體積降低,降低設備的耗水量,實現降低浴比3%~5%,有效減少了染色的水、蒸汽、助劑、染料的使用量,使廢液排放更低,更加環保,大幅提高筒子紗線及經軸紗線、拉鏈、布帶、繩帶染色的質量和效率,提高筒子紗線及經軸紗線、拉鏈、布帶、繩帶染色的經濟效益;同時還可以降低流體能量損失,提高染整工藝的能效。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適合處染筒子紗線及經軸紗線、拉鏈、布帶、繩帶的組合紗架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
圖3是軸線剖視圖。
圖4是實例中組合紗架的局部放大圖。
圖5是圖4的底部放大圖。
圖6是實例中一種水鼓結構示意圖。
圖7是實例中水鼓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8是實例中上牙座結構示意圖。
圖9是實例中筒子紗裝載在組合紗架上的示意圖。
圖10是圖9的局部放大視圖。
圖中:1-水鼓;2-底碟;3-螺柱;4-上牙座;5-水鼓封頭;6-流道;7-下牙座;11-圓筒;12-凸起筋板;41-內筒;42-外沿托板;43-外螺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上內容已經對本發明作了充分的說明,下面將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但本發明的實施和保護不限于此。
如圖1~圖5所示,一種適合處染筒子紗線及經軸紗線、拉鏈、布帶、繩帶的組合紗架,主要包括水鼓1、底碟2、螺柱3、上牙座4、水鼓封頭5、流道6、下牙座7等部件。
如圖6,所述水鼓1由圓筒11和圓筒壁上形成的多個凸起筋板12組成;多個凸起筋板12均勻分布在圓筒11上;圓筒11的表面是光滑的,不設置通孔。
所述水鼓1的上端與螺柱3同軸連接,螺柱3同時作為水鼓1的上封頭;水鼓1的下端與水鼓封頭5同軸連接;水鼓封頭5屬于圓錐形狀,圓錐的上端與水鼓的圓筒11直徑相同,兩個零件的連接處可以光滑過渡,水鼓封頭5的圓錐壁上設置了與水鼓凸起筋板12同樣數量的導流板,導流板與水鼓凸起筋板12共面安裝。
進一步優化地,為了減少扇形流道中流體的能量損失,水鼓1的圓筒與凸起筋板優選一體化拉伸成型制造,如圖6,凸起部分由圓筒壁平滑延伸形成。也可以通過利用平板作為凸起筋板焊接在圓筒上,如圖7;所述的圓筒11,既可以是實心,也可以是空心。
如圖8,上牙座4的內筒41內徑與水鼓封頭5的導流板最大直徑一致,通過焊接將上牙座4和水鼓封頭5固定在一起;上牙座4的外沿托板42用于與底碟2固定連接;上牙座4的外螺紋43與下牙座7的內螺紋連接。下牙座7固定安裝在紗架支架101上。
如圖9、圖10,織物或者紗線繞成圓筒狀,筒子紗901具有中空的圓柱孔,套在水鼓1上,圖中有一個水鼓暫未套上筒子紗;通常筒子紗的圓柱孔內徑與水鼓1的凸起筋板12的外徑相同。在筒子紗套在水鼓1上之后,水鼓1的凸起筋板12之間形成了流道;流體從上牙座4與水鼓封頭5之間形成的流道6進入,分為多個扇形流道,分別進入筒子紗。
進一步地,水鼓1的凸起筋板12的數量,通常依據圓筒11的直徑而定,直徑越大,所需要的凸起筋板越多。為了減少扇形流道中流體的紊流等能量損失,及使處染物與水鼓同心流體能均勻環形分配到處染物,凸起筋板12沿水鼓1長度方向分為多段且相鄰段之間的凸起筋板錯開一個角度,形成錯開的扇形流道。
根據上述說明書的揭示和教導,本發明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還可以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變更和修改。因此,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一些修改和變更也應當落入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