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紗企業自動包裝筒子紗時自動稱重輸送筒子紗的技術,具體為一種筒子紗稱重輸送裝置,用于筒子紗的單獨稱重、暫存與輸送,便于將稱重好的筒子紗快速有序的輸送到下一道工序中。
背景技術:
筒子紗自動包裝包括筒子紗的自動裝袋、配重、碼垛等工序,由于絡筒工序生產的筒子紗重量有差異,需要對筒子紗進行配重組合,目前,大部分現有筒子紗自動包裝設備是將筒子紗放入暫存區內,在筒子紗暫存區內進行批量稱重,并且暫存區內筒子紗需要機械手進行抓取輸送,容易損傷紗線,并且筒子紗稱重及輸送裝置占用空間較大。
鑒于以上情況,本實用新型設計一種筒子紗稱重輸送裝置,應用該裝置首先完成對筒子紗的單獨稱重,并可剔除不符合重量要求的筒子紗,然后依次由稱重升降機構、傳送機構、推送機構將筒子紗輸送到下一道工序中,使筒子紗快捷有序的稱重與輸送,避免了后續配重時出現混亂,保證筒子紗順利完成塑料薄膜包裝,進一步,推送機構與傳送機構上下連接固定,大大節省了輸送空間。
技術實現要素:
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筒子紗稱重輸送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所述筒子紗稱重輸送的解決方案是:設計一種筒子紗稱重輸送裝置,其包括稱重裝置和輸送裝置,所述稱重裝置為筒子紗單獨稱重裝置,包括稱重機構和稱重升降機構,所述稱重機構包含稱重傳感器、稱重托盤、稱重隔板等,所述輸送裝置包括傳送機構、推送機構、輸送支架,所述輸送支架為框架結構部件,
所述傳送機構為傳送帶裝置,包括多條平行排列傳送帶,所述傳送帶水平安裝在輸送支架上,所述傳送帶等間距排列并由電機控制間斷運動,相鄰兩條傳送帶之間的間隙小于筒子紗筒管的直徑,
所述稱重升降機構安裝在輸送支架上位于傳送帶運動方向上的一端,包括升降驅動部件(如氣缸、電機等)、升降支撐部件(如直線光軸、導軌、絲杠等)、升降導向部件(如直線軸承、滑塊等)等,所述稱重升降機構上端與稱重機構連接,稱重機構位于相鄰兩條傳送帶之間,所述升降驅動部件驅動稱重機構上升運動時,稱重托盤最高位置要高于傳送帶水平平面,確保筒子紗順利稱重,所述升降驅動部件驅動稱重機構下降運動時,稱重托盤最低位置要低于傳送帶水平平面,確保筒子紗落到傳送帶平面上,
所述推送機構包括推送驅動部件、推送支撐部件、推送導向部件、推板等,所述推送機構分為垂直推送機構與水平推送機構,所述推送機構安裝在輸送支架上,所述垂直推送機構位于傳送帶運動方向上與稱重升降機構相對的另一端,垂直推板位于兩條相鄰傳送帶之間,垂直推送驅動部件驅動垂直推板做上下運動,所述垂直推板最高位置要高于傳送帶水平平面,最低位置要低于傳送帶水平平面,所述水平推送機構位于傳送帶正上方,水平推板位于遠離稱重裝置的一端,所述水平推送導向部件推送端與水平推板連接,由水平推送驅動部件驅動水平推板沿傳送帶傳送方向運動,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利用稱重裝置首先完成筒子紗的單獨稱重,能夠保證后續配重工序的順利進行,利用傳送機構與推送機構完成筒子紗的輸送,筒子紗的傳送方向與推送方向相同,傳送機構具有一定的緩存作用,當后面后續暫時不需要推送筒子紗時,稱重后的筒子紗在傳送帶上暫時存儲,待到需要推送時,可以獨立于稱重喂入部分進行推送,提高了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筒子紗稱重輸送裝置實施例的結構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筒子紗稱重輸送裝置實施例的結構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筒子紗稱重輸送裝置實施例的結構左視圖。
圖中:1. 稱重機構 11.稱重托盤 12.稱重隔板 13.稱重傳感器 2稱重升降機構 21.升降直線軸承 22.升降氣缸 23.升降直線光軸 3垂直推送機構 31.推送直線軸承 32.垂直推送氣缸 33.垂直推送光軸 34.垂直推板 4.傳送機構 41.傳送帶 42.張緊輪 43.傳送電機 44.傳動輥 5.水平推送機構 51.水平推送光軸 52.水平推送氣缸 53.水平固定光軸 541.固定滾輪軸承 542.活動滾輪軸承 55.水平推板 6輸送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給出本實用新型一種筒子紗稱重輸送裝置的具體實施例,實施例僅是對本實用新型一種筒子紗稱重輸送裝置的舉例說明,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限制,本實用新型未述及之處適用于現有技術。
本實施例(見圖1~3)筒子紗稱重輸送裝置包括傳送機構4、稱重升降機構2、垂直推送機構3、稱重機構1、水平推送機構5,
所述傳送機構4包括4組(不排除其他數量)傳送帶41、張緊輪42、傳送電機43、傳送輥44,所述傳送帶41水平安裝在輸送支架6上,4組傳送帶等間距水平排列,筒子紗置于兩組傳送帶41之間隨之移動,所述傳送電機43驅動傳送帶41間斷運動,實現筒子紗的輸送及暫存功能,
所述稱重升降機構2包括升降直線軸承21、升降氣缸22、升降直線光軸23,所述稱重升降機構2安裝在輸送支架6上,位于傳送帶41的一端,所述升降氣缸22的氣缸桿與升降直線光軸23的一端用連接板連接,使升降氣缸22能驅動升降直線光軸23上下運動,所述升降直線軸承21固定在輸送支架6上,所述升降直線軸承21為升降導向部件,所述升降氣缸22為升降驅動部件,所述升降直線光軸23為升降支撐部件,所述稱重機構1位于相鄰兩條傳送帶41之間,升降運動時,稱重托盤11的最高位置要高于傳送帶41的水平平面,最低位置要低于傳送帶41的水平平面,
所述稱重機構1包括稱重托盤11、稱重隔板12、稱重傳感器13,所述稱重托盤11安裝在稱重傳感器13上,所述稱重傳感器13通過連接板連接至升降直線光軸23及升降氣缸22的氣缸桿,所述稱重隔板12安裝在輸送支架6上,防止筒子紗放置至稱重托盤11上時發生偏移引起相鄰筒子紗接觸,確保筒子紗放置正確,實現筒子紗的單獨稱重,所述稱重機構1具有警示功能,當所放置筒子紗重量未在標準要求范圍內時,稱重機構1予以報警,待更換正常重量筒子紗后,進行后道工序,
所述推送機構包括垂直推送機構3和水平推送機構5,所述垂直推送機構3包括推送直線軸承31、垂直推送氣缸32、垂直推送光軸33、垂直推板34,所述垂直推送機構3安裝在輸送支架6上,位于傳送帶41運動方向上與稱重升降機構2相對的另一端,所述垂直推送氣缸32的氣缸桿及垂直推送光軸33上端連接垂直推板34,所述垂直推送氣缸32驅動垂直推板34上下運動,所述垂直推板34位于相鄰兩條傳送帶41之間,最高位置要高于傳送帶41水平平面,最低位置要低于傳送帶41水平平面,所述推送直線軸承31為垂直推送導向部件,所述垂直推送氣缸32為垂直推送驅動部件,所述垂直推送光軸33為垂直推送支撐部件,所述垂直推板34為垂直板狀部件,
所述水平推送機構5包括水平推送光軸51、水平推送氣缸52、水平固定光軸53、滾輪軸承54、水平推板55,所述水平推送機構5安裝在輸送支架6上,位于傳送帶41正上方,所述水平固定光軸53為水平推送支撐部件,沿傳送帶41運動方向安裝在輸送支架6上,水平固定光軸53的一端安裝在傳送帶靠近稱重機構1的上方,另一端沿傳送帶41輸送筒子紗的方向、距離傳送帶41遠離稱重機構1的一端一段距離安裝在傳送帶41的上方,所述水平推送光軸51數量比傳送帶41數量少1,沿傳送帶41運動方向水平平行排列,在靠近稱重機構1的一端由金屬板件連接起來,遠離稱重裝置1的一端與水平推板55連接,所述水平推送光軸51為水平推送導向部件,所述水平推板55為水平板狀部件,所述水平推送氣缸52與一根水平推送光軸51在遠離稱重機構1的一端相連接,與水平推送光軸51平行排列,這樣水平推送氣缸53可驅動全部水平推送光軸52和水平推板55做直線往復運動,所述水平推送氣缸52為水平推送驅動部件,所述滾輪軸承54包括成對安裝在遠離稱重機構1一端的輸送支架6上的固定滾輪軸承541,和成對安裝在靠近稱重機構1一端的連接推送光軸51的金屬板件上的活動滾輪軸承542,所述固定滾輪軸承541兩兩上下卡住一根水平推送光軸51,所述活動滾輪軸承542兩兩上下卡住一根水平固定光軸53,所述滾輪軸承54為水平推送導向部件。
藉由以上機構,采用本實施例中筒子紗稱重輸送裝置輸送筒子紗時,操作工人首先將筒子紗放置到稱重托盤11上,此時稱重升降機構2為升起狀態,由于錐形筒子紗兩端大小不同,此時將中間的筒子紗大端朝上放置,相鄰兩側的筒子紗小端朝上放置,當然圓柱形筒子紗正常放置即可,待稱重機構1得到穩定讀數后稱重升降機構2下落至稱重托盤11放置筒子紗的表面低于傳送帶41上表面的位置,將筒子紗降落到傳送帶41上面,如果筒子紗重量超出設定范圍,稱重機構1將予以指示,稱重升降機構2保持原有狀態不動,待更換符合要求筒子紗時再進行下落,實現超重筒子紗的剔除,傳送電機43啟動帶動傳送帶41轉動使筒子紗移動大于筒子紗最大直徑的一段距離后停止,稱重升降機構2升起,繼而重復以上工序,筒子紗在傳送帶41上依次向前移動,待最前端筒子紗移動到垂直推板34上,垂直推送機構3將筒子紗升起到指定位置,水平推送氣缸52驅動水平推送光軸51和水平推板55將筒子紗推送到下一道工序中,垂直推送機構3下落,水平推送機構5回到原位,用以推送下一組筒子紗,此時整個裝置完成一次稱重輸送工序。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將稱重工序置于整道工序的最前端,實現筒子紗的單獨稱重與超重筒子紗剔除功能,益于后續筒子紗配重工序的快速完成,并且應用稱重升降機構、傳送機構、推送機構的組合,大大節省了筒子紗輸送的空間,快速有序的將筒子紗推送至下一道工序所用裝置中(例如裝小塑料袋裝置或筒子紗傳送帶等)。
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文討論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根據本實用新型推理出其它變體形式,這些變體形式也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