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預制裝配式管道基礎。
背景技術:
管道基礎是管道系統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我國排水管、排污管的管徑多為0.2-3米,材料主要為鋼筋混凝土及PVC。管道在埋設前,一般需在滿足設計要求的管溝底部鋪設100mm厚的C15素混凝土墊層或200-300mm厚的碎石墊層。待墊層強度達到安裝要求后,在墊層上綁扎鋼筋、安裝模板并澆筑混凝土基礎,養護直至強度達到要求后方可拆除模板,最后安裝管道。這種采用墊層法制得的管道基礎有時并不能滿足實際的工程需求,例如:在某些欠固結的軟弱土中鋪設管道時,由于軟弱土自身的后期固結或地面超載的施加,土體往往會發生較大的工后沉降;如果管道基礎采用墊層法,管道基礎容易塌陷,從而引發地下管道破裂。另外,傳統的現澆管道基礎的質量難以保證,而且養護作業使得管道安裝前需等待較長的時間,工作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裝配方便、造價低廉的預制裝配式管道基礎。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預制裝配式管道基礎,它包括若干根間隔設置的預制樁以及設于預制樁頂部的承臺,所述的承臺包括與預制樁配合連接的樁帽以及設于相鄰樁帽頂部之間的支撐板;
所述樁帽為一柱體,柱體的下端部開設有用于套設預制樁的盲孔,樁帽頂面設有扣接結構A;
支撐板上設有扣接結構B,扣接結構A與扣接結構B相匹配并扣接,使得支撐板與樁帽連接為一體。
所述的預制裝配式管道基礎的裝配方式,它包括以下步驟:
a.將若干根預制樁間隔打入土中;
b.在樁帽盲孔的內壁面上涂上連接材料,然后將樁帽自上而下套在預制樁的頂面上;
c.在樁帽的頂面上涂上連接材料,將支撐板自上向下置于相鄰樁帽的頂面上,支撐板一端的扣接結構B置于一樁帽頂面上,支撐板另一端的扣接結構B置于相鄰樁帽的頂面上,且兩扣接結構B分別與位于兩扣接結構B之間的扣接結構A相互扣接連接;
d.在相鄰支撐板之間的接縫處填充封閉填充物進行封閉。
所述的連接材料為聚合物砂漿或硫磺膠泥;所述的封閉填充物4為混凝土。
較之現有技術而言,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1.本實用新型的預制裝配式管道基礎結構簡單;2.本實用新型的預制可裝配式管道基礎,每一部件不會過大、過重,便于運輸和施工,且這種管道基礎不需要現場澆筑,省去了養護時間,能夠真正的發揮預制樁地基處理的速度優勢,另外還可以降低機械的租用費用;3.本實用新型的預制裝配式管道基礎具有很大的承載力,這明顯優于傳統墊層法制得的管道基礎;4.本實用新型的預制裝配式管道基礎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來選用支撐板與樁帽的尺寸,使之滿足不同的實際需要,而無需進行重新開模,使得產品的成本得到控制;5.實用新型的預制裝配式管道基礎的裝配方法簡單,現場施工速度快,無需現場養護,是常規現澆基礎施工周期的幾十分之一;6.實用新型的預制裝配式管道基礎可以適應實際的工程偏差。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預制裝配式管道基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A剖面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支撐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的左視圖。
圖5是圖3中B-B剖面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樁帽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6的仰視圖。
圖8是圖6中C-C剖面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支撐板與樁帽的配合關系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支撐板與樁帽的配合關系圖。
標號說明:1支撐板、1-1限位塊、1-3凸沿B、1-4凸沿C、1-5凹槽B、2樁帽、2-1凸沿A、2-2鋼筋骨架A、2-3凹槽A、2-4凸沿D、3預制樁、4封閉填充物、5吊環、6盲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實施例對本
技術實現要素:
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一:
如圖1-8所示:一種預制裝配式管道基礎,它包括若干根間隔設置的預制樁3以及設于預制樁3頂部的承臺,所述的承臺包括與預制樁3配合連接的樁帽2以及設于相鄰樁帽2頂部之間的支撐板1;
預制樁采用建筑工業化方法進行生產,具有生產效率高,質量穩定,成本相對低廉等優勢。本實用新型將預制樁與可裝配式承臺相結合制成預制裝配式管道基礎,不僅很好的發揮了預制樁地基處理的速度優勢,而且因為將承臺拆分成樁帽2和支撐板1,使得每一個部件都不至于太大或太重,便于運輸和施工。本實用新型的預制樁可以是圓樁,也可以是方樁;既可以是空心樁,也可以是實心樁。
所述樁帽2為一柱體,柱體的下端部開設有用于套設預制樁3的盲孔6,樁帽2頂面設有扣接結構A;盲孔6孔徑略大于預制樁3外廓尺寸,使得施工中更易完成對接動作;
支撐板1上設有扣接結構B,扣接結構A與扣接結構B相匹配并扣接,使得支撐板1與樁帽2連接為一體。
所述的扣接結構A為樁帽2頂面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凸沿A2-1,扣接結構B為支撐板1下表面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凸沿B1-3。
所述凸沿A2-1與凸沿B1-3的相互扣接可以實現樁帽與支撐板的有效組合。凸沿A2-1的橫截面呈梯形,梯形凸沿A可以在管道基礎有縱向坡度的情況下仍可有效確保支撐板1與樁帽2的正確連接。凸沿B1-3可以使得支撐板1的寬度大于柱帽2的寬度,實現更優的經濟性。另一方面同一個樁帽2頂面上凸沿A2-1之間的寬度,可以很好的用來調整樁帽、支撐板的配合關系,因為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預制樁都會存在一定的偏差如預制樁偏移,2個預制樁之間的距離會出現偏差,所以可以允許凸沿A2-1與凸沿B1-3之間搭接時,凸沿A2-1與凸沿B1-3之間存在間隙,用于調整偏差。
所述支撐板1上表面的前、后側邊上分別設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條形限位塊1-1。條形限位塊1-1的設置,使得支撐板1的橫截面呈“U”形,便于對管道的限位,防止管道橫向移位。條形限位塊1-1同時可以提高支撐板的剛度和承載力,實現更優的經濟性。
所述承臺還包括設于相鄰支撐板1之間接縫處的封閉填充物4,這里的封閉填充物4為混凝土。封閉填充物4的設置一方面可使得支撐板、樁帽結合成為整體,形成承臺,提高整體強度;同時可以調節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尺寸偏差。
所述支撐板1和樁帽2的上表面上設有吊環5。吊環的設置便于支撐板與樁帽的運輸、起吊和安裝。
所述樁帽2由鋼筋混凝土制成,樁帽2內設有鋼筋骨架A2-2,用于提高樁帽2的沖切承載力。
所述支撐板1由鋼筋混凝土制成,支撐板1中設有鋼筋骨架B。
實施例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與實施例一的結構大體相似,其主要區別在于扣接結構A、扣接結構B結構的不同,如圖9所示:所述的扣接結構A為樁帽2頂面左、右兩側分別開設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凹槽A2-3,扣接結構B為支撐板1下表面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的與凹槽A2-3相匹配的凸沿C1-5。
凹槽A2-3的寬度大于凸沿C1-5的寬度,使得凸沿C1-5在凹槽A2-3中有一個調節空間,同實施例一凸沿A2-1與凸沿B1-3的關系類似,這樣的設計可以很好的用來調整樁帽、支撐板的配合關系。但是實施例二相對于實施例一而言凸沿C1-5在凹槽A2-3中的調節空間更小,更受限,所以優選實施例一中所示的扣接結構A、扣接結構B。
實施例三: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結構與實施例一、二的結構大體相似,其主要區別在于扣接結構A、扣接結構B結構的不同,如圖10所示:所述的扣接結構A為樁帽2頂面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凸沿D2-4,扣接結構B為支撐板1下表面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的與凸沿D2-4相匹配的凹槽B1-5。
這里的凹槽B1-5寬度會大于凸沿D2-4的寬度,使得凸沿D2-4在凹槽B1-5中有一個調節空間可以避免預制樁存在一定的偏差的情況下,凹槽B1-5可以嵌入凸沿D2-4內。但是實施例三相對于實施例一而言凸沿D2-4在凹槽B1-5中的調節空間更小,更受限,所以優選實施例一中所示的扣接結構A、扣接結構B。
實施例四: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預制裝配式管道基礎的裝配方式,它包括以下步驟:
a.將若干根預制樁3間隔打入土中;
b.在樁帽2盲孔的內壁面上涂上連接材料,然后將樁帽2自上而下套在預制樁3的頂面上;在盲孔6和預制樁3的貼合界面處涂連接材料使得預制樁3與樁帽緊密貼合。待連接材料硬化后,即可完成樁帽2與預制樁3的可靠連接。
c.在樁帽2的頂面上涂上連接材料,將支撐板1自上向下置于相鄰樁帽2的頂面上,支撐板1一端的扣接結構B置于一樁帽2頂面上,支撐板1另一端的扣接結構B置于相鄰樁帽2的頂面上,且兩扣接結構B分別與位于兩扣接結構B之間的扣接結構A相互扣接連接;
d.在相鄰支撐板1之間的接縫處填充封閉填充物4進行封閉。
其中,所述的連接材料為聚合物砂漿或硫磺膠泥;所述的封閉填充物4為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