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鋁車輪廻轉鍛造模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重型鋁車輪廻轉鍛造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板,上模座下連接上模,下模座板上連接下模座,下模座上連接外模框和下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與上模之間設置定位塊A,下模座板與下模座之間設置定位塊B,在下模座板下連接下模板,下模板、下模座板和下模座中設置頂出桿。鍛造時,上模通過旋轉驅動裝置帶動高速旋轉,下模座板、下模座、外模框、下模芯和頂出桿通過旋轉驅動裝置,促使鍛件塑性變形均勻,下模保持高速水平旋轉繼續上升,達到指定高度后,鍛件成型,下模下降,下降到指定位置,頂出桿尾部觸底,下模繼續下降,利用頂出桿觸底后的反作用力將鍛件頂出。
【專利說明】重型鋁車輪廻轉鍛造模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重型鋁車輪廻轉鍛造模具,屬于鍛造模具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采用廻轉鍛造技術生產的鍛件,傳統的模具結構通常是采用開口朝上(凹模型腔),,通過上模擺頭來成型,其缺點是:產品在鍛造過程中,上模即擺頭一直承受偏心載荷,其合力作用點不斷繞機身軸線作軌道運動(即擺動),鍛件容易偏心,左右不對稱,不易成型。同時連接模座與模具的螺栓承受強大的拉力,螺栓容易斷裂,影響了生產的穩定性。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已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改進模具結構,減少上模偏心,增強模具的互換性,拆裝和保養方便,并降低模材的浪費,同時使螺栓受力小、不易斷,提高生產穩定性的重型鋁車輪廻轉鍛造模具。
[0004]本實用新型重型鋁車輪廻轉鍛造模具的技術方案是: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板,上模座下連接上模,下模座板上連接下模座,下模座上連接外模框和下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與上模之間設置定位塊A,下模座板與下模座之間設置定位塊B,在下模座板下連接下模板,下模板、下模座板和下模座中設置頂出桿。
[0005]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重型鋁車輪廻轉鍛造模具,鍛造時,上模通過旋轉驅動裝置帶動高速旋轉,作螺旋線旋轉運動,下模座板、下模座、外模框、下模芯和頂出桿通過旋轉驅動裝置,做水平旋轉上升,上模與工件接觸的部位是旋轉的中心,可以減少偏心壓力,促使鍛件塑性變形均勻,下模保持高速水平旋轉繼續上升,達到指定高度后,鍛件成型,下模座板、下模座、外模框、下模芯和頂出桿下降,下降過程降低旋轉速度,下降到指定位置,頂出桿尾部觸底,下模則繼續下降,利用頂出桿觸底后的反作用力將鍛件頂出。
[0006]圖1是本實用新型重型鋁車輪廻轉鍛造模具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7]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重型鋁車輪廻轉鍛造模具,如圖1所示,包括上模座I和下模座板8,上模座下連接上模2,下模座板8上連接下模座6,下模座上連接外模框3和下模芯7,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I與上模2之間設置定位塊A5,下模座板8與下模座6之間設置定位塊B9,在下模座板8下連接下模板10,下模板10、下模座板8和下模座6中設置頂出桿4。鍛造時,上模2通過旋轉驅動裝置帶動高速旋轉,作螺旋線旋轉運動,下模座板8、下模座6、外模框3、下模芯7和頂出桿4通過旋轉驅動裝置,做水平旋轉上升,上模2與工件接觸的部位是旋轉的中心,可以減少偏心壓力,促使鍛件塑性變形均勻,下模保持高速水平旋轉繼續上升,達到指定高度后,鍛件成型,下模座板8、下模座6、外模框3、下模芯7和頂出桿4下降,下降過程降低旋轉速度,下降到指定位置,頂出桿4尾部觸底,下模則繼續下降,利用頂出桿4觸底后的反作用力將鍛件頂出。
【權利要求】
1.重型鋁車輪廻轉鍛造模具,包括上模座(I)和下模座板(8),上模座下連接上模(2),下模座板(8 )上連接下模座(6 ),下模座上連接外模框(3 )和下模芯(7 ),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I)與上模(2 )之間設置定位塊A (5 ),下模座板(8 )與下模座(6 )之間設置定位塊B(9),在下模座板(8)下連接下模板(10),下模板(10)、下模座板(8)和下模座(6)中設置頂出桿(4 )。
【文檔編號】B21J13/02GK203470794SQ201320247920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9日 優先權日:2013年5月9日
【發明者】王文志 申請人:浙江戴卡宏鑫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