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自行車立管用3D鍛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3D鍛造方法基于一鍛造模具(1),此鍛造模具(1)包括左模仁(2)、右模仁(3)、外成型沖(4)、外成型沖模板(5)、芯棒(6)和內成型沖座(7),所述左模仁(2)和右模仁(3)相對的表面分別開有左形槽(15)、右形槽(16),從而在左模仁(2)和右模仁(3)之間形成一型腔(8);
所述芯棒(6)上端固定于內成型沖座(7)的下表面,所述芯棒(6)下端為沖頭端(12),所述芯棒(6)嵌入外成型沖(4)的中心通孔(17)內,位于所述外成型沖(4)的側表面開有至少2個半圓凹槽(14),此至少2個半圓凹槽(14)分別位于中心通孔(17)兩側;
所述外成型沖模板(5)中心開有一安裝通孔(9),沿外成型沖模板(5)平面方向且位于安裝通孔(9)兩側分別開有銷孔(10),所述外成型沖(4)嵌入外成型沖模板(5)的安裝通孔(9)內,一插銷(11)嵌入外成型沖模板(5)的銷孔(10)內并與外成型沖(4)的半圓凹槽(14)吻合接觸,所述芯棒(6)的外側面開有通氣槽(18),此通氣槽(18)由芯棒(6)的底部沿周向螺旋式延伸至芯棒(6)的頂部;
所述3D鍛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坯料放在加工臺面上,左模仁(2)和右模仁(3)在氣缸推動下合攏,對坯料的側面進行鍛造成型;
步驟二、外成型沖模板(5)在氣缸作用下下行,與左模仁(2)和右模仁(3)上表面接觸,對坯料的上表面進行鍛造成型;
步驟三、外成型沖模板(5)在氣缸作用下上行,與坯料分離;
步驟四、內成型沖座(7)在氣缸作用下與芯棒(6)一起下行到所需位置,在坯料中心沖孔的同時在所形成的孔周向產生薄壁;
步驟五、內成型沖座(7)在氣缸作用下與芯棒(6)一起上行復位,完成鍛造。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立管用3D鍛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外成型沖(4)的側表面開有4個半圓凹槽(14),其中2個位于中心通孔(17)一側,另2個位于中心通孔(17)另一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立管用3D鍛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6)的沖頭端(12)的端面為錐形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立管用3D鍛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氣槽(18)的軸向距離為2~4c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立管用3D鍛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一之前,需對坯料進行高溫處理。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立管用3D鍛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坯料在鍛造過程中始終處于加熱狀態。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立管用3D鍛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成型沖座(7)與芯棒(6)的下行行程與鍛造出零件的長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