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350標準動車組側頂板型材定位工裝結構改進。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速鐵路事業的快速發展,高速動車組技術也取得了長足進步。為了適應我國動車組高速運行距離長、運行密度高,以及高寒多雪等運營環境和條件, 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時速350公里中國標準動車組的下線將為我國動車組實現全面自主化、標準化打下堅實基礎。動車組由于其快捷的速度、舒適的乘坐感受和完美的內飾設計,已成為人們長途出行的首選方式。為了給乘客以舒適的感覺,對動車組側頂板的安裝有著嚴格的要求,因為側頂板的安裝直接影響車內光線的走向和分布,給乘客帶來視覺上的享受和感知,極大的提升了客車內飾的品質。
側頂板的安裝是先將型材粘接到側頂板上,保證型材位置粘接的準確,再將型材與車體的連接件相連,所以型材的粘接位置直接影響側頂板的安裝效果。要保證側頂板安裝后高度均勻一致,即側頂板上型材定位精準,才能保證透出的光線完美且呈直線。
原有型材的定位工裝為木質隨型工裝,一側與側頂板成型模具翻邊對齊,另一側貼在型材的邊緣上,直接在模具上定位粘接型材。這種工裝存在的問題是:由于木質工裝本身存在精度低、剛度差、易變型等缺陷,另外型材的邊緣并非安裝關鍵點,定位邊緣使得整個型材在與頂板的粘接過程中存在很大偏差。直接導致頂板在裝車過程中縫隙不均,前后錯臺大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適應于350標準動車組側頂板型材定位工裝結構,保證型材在側頂板上的定位粘接位置精準,達到側頂板安裝后縫隙均勻一致,光線美觀呈直線的效果。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350標準動車組側頂板型材定位工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模具左右兩側各配置兩個工裝,工裝上開有兩個螺紋孔和兩個銷孔,模具翻邊上的預埋螺紋孔與工裝上的螺紋孔及銷孔相對應并連接固定,工裝另一側上部有一圓柱銷,連接到型材的圓孔中,下部為插槽結構,與型材的插板插接。
所述的工裝為鋁制工裝。
本實用新型通過模具翻邊上的預埋螺紋孔與工裝上的螺紋孔及銷孔相對應并連接固定,工裝另一側上部有一圓柱銷,連接到型材的圓孔中,下部為插槽結構,與型材的插板插接,所以型材定位粘接位置準確,保證了側頂板安裝后高度均勻一致,保證透出的光線完美且呈直線,形成完美的線光源。通過本實用新型型材定位工裝制作的產品,型材定位精度高,位置準確,容易操作,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側頂板和光源的安裝位置示意圖;
圖2是側頂板和光源的安裝位置局部放大圖;
圖3是原安裝型材的定位工裝示意;
圖4是沿圖3中A-A線的剖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沿圖5中B-B線的剖視圖;
圖7是沿圖5中C-C線的剖視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2,1為光源位置,2為側頂板,3是型材,4是連接件,5是頂板,側頂板的安裝是先將型材3粘接到側頂板上,再將型材與車體的連接件4相連,所以型材的粘接位置直接影響側頂板的安裝效果。要保證側頂板安裝后高度均勻一致,即側頂板上型材定位精準,才能保證透出的光線完美且呈直線。
參照圖3、圖4,原有型材的定位工裝6為木質隨型工裝,一側與側頂板成型模具7翻邊對齊,另一側貼在型材3的邊緣上,直接在模具上定位將型材3粘接到側頂板2上。
參照圖5、圖6、圖7、圖8,工裝8上開有兩個螺紋孔9和兩個銷孔10,模具7翻邊上的預埋螺紋孔與工裝8上的螺紋孔9及銷孔10相對應并連接固定,工裝8另一側上部有一圓柱銷11,連接到型材3的圓孔12中,下部為插槽結構14,與型材的插板13插接。
使用時,工裝的安裝底座使用螺栓固定在模具兩側翻邊上,工裝上銷子要插入模具的銷孔里面,固定好工裝,利用工裝上的插口和圓柱銷將型材3固定在工裝上,位置對齊后進行施膠粘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