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容器的焊接工裝,具體涉及一種圓柱形電容器的焊接工裝。
背景技術:
圓柱形電容器包括殼體、上蓋、芯子、正極銅板、負極銅板和正負引出電極,引出電極為螺母。芯子的上噴金面上方放置一塊銅板,將該銅板作為負極銅板;芯子的下噴金面通過連接銅片與正極銅板連接,負極銅板與正極銅板之間由絕緣介質層隔離。圓柱形電容器的焊接任務有引出電極的焊接,即將兩個螺母分別焊接在正極銅板和負極銅板上,以及連接銅片與噴金面和正極銅板的焊接。
電容器的焊接時,要求螺母焊接在銅板的指定位置,兩個螺母與電容器中心軸線要等距。正極銅片上開設有負極螺母的讓位孔,負極螺母要焊接在該讓位孔的中央,即負極螺母與讓位孔同軸線。另外正負銅板之間的絕緣介質層上也開設了讓位孔,要求該讓位孔與負極螺母也同軸線,即負極螺母在絕緣介質層露出部分的中央。
目前焊接圓柱形電容器主要還是依靠手工焊接,手工焊接時依靠操作者的眼睛控制上述距離,容易產生誤差,產品一致性差。
中國專利文獻CN 103659124 A(申請號 201310720519.2)公開了一種圓柱形電容器焊接工裝,所述焊接工裝包括底板和螺桿,底板厚度不小于接線端子的高度,在底板上分別設置同時容納端蓋的端蓋槽,以及同時容納接線端子的端子孔,在底板還設置有與電容器中心位置對應的螺紋孔,螺桿安裝在螺紋孔中。該圓柱形電容器的焊接工裝無法解決正負兩個螺母與電容器中心軸線等距的要求,也無法解決螺母與讓位孔、絕緣介質層同軸線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機構簡單、定位精準的圓柱形電容器的焊接工裝。
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圓柱形電容器的焊接工裝,包括底座、立柱、橫梁、輔助定位柱和彈性頂塊。
底座整體為一塊正方體形的板,中央設有環形凸臺和芯棒插孔,環形凸臺位于芯棒插孔的外側;立柱垂直固定在底座的一側,立柱的中心軸線位于底座的對稱面上。
橫梁的一端套裝在立柱上,與立柱轉動連接,橫梁上設有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和芯棒定位柱;芯棒定位柱鉛垂設置在橫梁的中心,第一螺栓、第二螺栓的中心軸線與芯棒定位柱的中心軸線之間的距離相等。
輔助定位柱設有三個或五個或七個,每個輔助定位柱的上下向的中心線與底座的中心線之間的距離相等;中間的輔助定位柱的中心軸線位于底座的對稱面上,輔助定位柱上分別設有高度相同的彈性頂塊的安裝螺孔。
彈性頂塊包括相互垂直的連接部和定位部,連接部為水平放置的螺桿,彈性頂塊通過連接部安裝在輔助定位柱上,每一個彈性頂塊的定位部的中心線與底座的中心線之間的距離相等。
所述底座的環形凸臺和芯棒插孔同軸線設置,且環形凸臺和芯棒插孔的中線軸線與底座的垂直方向的中心線重合。
所述立柱由同軸、直徑不同的支撐柱和連接柱組成,連接柱的直徑小于支撐柱,支撐柱固定在底座上,連接柱與橫梁連接。
所述橫梁的自由端的下表面上設有一半球形凸起;各輔助定位柱的頂部中央設有一半球形孔,孔與橫梁的半球形凸起相匹配。
本實用新型具有積極的效果:本實用新型的焊接工裝可以精確定位正負銅板在芯子上的位置,使得銅板和芯子同軸線設置,便于連接銅板的焊接;也可以精確定位正負螺母在銅板上的位置,保證兩螺母與電容器中心軸線要等距,保證兩螺母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還可以保證螺母與讓位孔、絕緣介質層同軸線。本實用新型的焊接工裝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焊接精度高,產品一致性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上述附圖中的標記如下:底座1,環形凸臺11,芯棒插孔12;
立柱2,支撐柱21,連接柱22;
橫梁3,第一螺栓31,第二螺栓32,芯棒定位柱33;
輔助定位柱4,孔 41;
彈性頂塊5,連接部51,定位部52;
電容器芯子61,芯棒62,螺母 63。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見圖1,本實施例的圓柱形電容器的焊接工裝包括底座1、立柱2、橫梁3、輔助定位柱4和彈性頂塊5。
底座1整體為一塊正方體形的板,底座1的中央設有環形凸臺11和芯棒插孔12,環形凸臺11位于芯棒插孔12的外側。環形凸臺11和芯棒插孔12同軸線設置,且環形凸臺11和芯棒插孔12的中線軸線與底座1的垂直方向的中心線重合。
立柱2垂直固定在底座1的一側,立柱2的中心軸線位于底座1的對稱面上。立柱2由同軸、直徑不同的支撐柱21和連接柱22組成。連接柱22的直徑小于支撐柱21,支撐柱21固定在底座1上,連接柱22用于與橫梁3連接。
橫梁3為長方體形,橫梁3的一端設有上下方向的通孔,套裝在立柱2的連接柱22上,與立柱2的連接柱22轉動連接,且能在連接柱22上上下移動。橫梁的另一端即自由端的下表面上設有一半球形凸起。橫梁3上設有第一螺栓31、第二螺栓32和芯棒定位柱33。第一螺栓31、第二螺栓32用于與作為電極的螺母連接以定位。芯棒定位柱33鉛垂設置在橫梁3的中心,芯棒定位柱33與底座1上的芯棒插孔12同軸線。第一螺栓31、第二螺栓32的中心軸線與芯棒定位柱33的中心軸線之間的距離相等。第一螺栓31、第二螺栓32的螺柱在橫梁3下方,螺帽在橫梁3上方。
輔助定位柱4為方形立柱,高度與立柱2的支撐柱21相同。輔助定位柱4設有三個或五個或七個,本實施例中為三個。每個輔助定位柱4的上下向的中心線與底座1的中心線之間的距離相等。各輔助定位柱4的頂部中央設有一半球形孔41。孔41與橫梁3的半球形凸起相匹配,橫梁3轉動至某一輔助定位柱4上方,半球形凸起位于孔41時,橫梁3穩定放置在輔助定位柱4上。中間的輔助定位柱4的中心軸線位于底座1的對稱面上,三個輔助定位柱4在圓弧上等間距設置。輔助定位柱4的中上部分別設有高度相同的彈性頂塊5安裝螺孔。
彈性頂塊5包括相互垂直的連接部51和定位部52,連接部51為水平放置的螺桿,定位部52由彈性材料制成。彈性頂塊5有三個,由各自的連接部51安裝在輔助定位柱4上。每一個彈性頂塊5的定位部52的中心線與底座1的中心線之間的距離相等。
見圖2,使用時,將橫梁3從中間的輔助定位柱4上移開,將電容器芯子61放置在環形凸臺11上,芯棒62的下端插入芯棒插孔12中,將橫梁3的另一端放在中間的輔助定位柱4上,橫梁3的芯棒定位柱33插入芯棒62中,第一螺栓31、第二螺栓32旋入芯子上方的螺母 63中時完成螺母的定位和固定。調節彈性頂塊5,使得各定位部52抵靠在芯子外周面的連接銅片上,即完成連接銅片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