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銅材加工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銅材牽引預夾緊裝置。
背景技術:
銅材的連續擠壓生產是 20 世紀 90 年代國際上出現的新技術,它采用上引法生產的銅盤條作為坯料,在擠壓輪的驅動下,通過模具連續擠壓出各種規格的產品。由于采用連續擠壓技術生產,因此所生產的銅材具有節能、生產效率高、表面光潔無毛刺、電阻率低、易于保證電阻平衡、機械強度高等諸多優點,得到了很快的發展。
目前,在銅材加工過程中,需要對銅材進行牽引拉伸處理,讓銅材的之間縮小同時增加了銅材的長度,如圖6所示,需要夾鉗(9)進行夾緊牽引進行拉伸;在生產實際中,工作人員需要將銅材一端插入導向臺內,該導向臺固定在傳送的滑軌(8)上,在導向臺的中心出設置有一導向孔,銅材被牽引端穿過導向孔后會被夾鉗進行夾持,然后在夾鉗(9)作用下不斷的拉伸至下一個工序。在牽引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銅材中途掉落,不能順利的牽引到下一個工序位置上;或者夾鉗(9)在準備夾持銅材時,用于夾鉗的兩夾鉗臂之間的距離較大,夾鉗臂在合攏時,由于滑輪的驅使導致夾鉗(9)未能夾持到銅材就已經向外運動,工作人員則需要重新調整,將閉合的夾鉗臂打開,慢慢調制到與銅材接近的位置;這樣以來導致了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增加工作人員的額外工作量。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避免因夾鉗臂之間的距離過大導致合攏時無法夾緊銅材的銅材牽引預夾緊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銅材牽引預夾緊裝置,包括與滑軌固定連接的支撐體,所述支撐體內連接有用于傳輸銅材的導向環,所述支撐體靠近夾鉗的一端面上固定連接有第一夾持臂和第二夾持臂,所述第一夾持臂與第二夾持臂之間形成有限制夾鉗臂行程的夾持腔。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銅材插入導向環后,銅材被夾緊的一端會朝向夾鉗的方向凸出于支撐臺端面,處于張開狀態的夾鉗臂會向銅材的一端靠近,通過第一夾持臂與第二夾持臂對夾鉗臂形成的夾鉗腔可以限制夾鉗的壁的張開距離,使得張開狀態的兩夾鉗臂之間的間距縮小達到可以夾緊銅材的距離,縮小了兩夾鉗臂之間的距離,進而減少夾鉗臂收攏時的行程,避免了因夾鉗臂行程過長而不能有效夾持銅材的情況。
優選地,所述第一夾持臂與第二夾持臂朝向夾鉗的方向呈喇叭狀設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 可以使夾鉗臂在推回時,能順利的進入第一夾持臂和第二夾持臂內,避免在進入夾持腔時,夾鉗臂與第一夾持臂或者第二夾持臂發生卡死的現象,通過喇叭狀設置的第一夾持臂和第二夾持臂可以對進入的夾鉗產生導向的作用。
優選地,所述第一夾持臂與第二夾持臂上還設置有與夾鉗臂滑動連接的輥軸。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 可以在夾鉗進入夾持腔時,夾鉗臂與第一夾持臂和第二夾持臂通過輥軸實現滾動摩擦接觸,因此,夾鉗臂與第一夾持臂和第二夾持臂通產生的摩擦力相對較小,避免夾鉗臂與第一夾持臂和第二夾持臂通之間發生卡死的現象。
優選地,所述第一夾持臂與第二夾持臂靠近支撐體一端設置有固定端,所述固定端與所述支撐體鉸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第一夾持臂和第二夾持臂可以穩定固定在支撐體的端面上,為了可以適應夾鉗的寬度大小,將第一夾持臂和第二夾持臂與支撐體端面采用鉸接方式,使得第一夾持臂和第二夾持臂可以更好的與夾鉗相互配合和調整。
優選地,所述支撐體上開設有安裝槽,所述導向環卡接于所述安裝槽內。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以使導向環可以進行更換,在針對不同直徑的銅材時,可以更換與銅材尺寸相匹配的導向環;同時,在長時間的使用過過程中導向環可能會損壞,通過卡接在安裝槽內的導向環可以簡單方便的進行更換。
優選地,所述導向環一端面固定連接有安裝柱,所述安裝槽內開設有供所述安裝柱插接的安裝孔。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銅材的傳送方向是單向傳送的,為了保證導向環在安裝槽能可以穩定的固定,導向環朝向夾鉗方向固定連接的安裝柱與安裝孔進行插接固定,避免導向環在安裝槽內轉動或者脫落,提高了導向環在支持內連接的穩定性。
綜上所述,本使用新型具有一下優點:
通過在支撐體端面上設置的第一夾持臂和第二夾持臂,可以對準備夾持銅材的夾鉗進行定位,保證張開的夾鉗可以有效夾持銅材并可以牽引銅材進行移動,通過第一夾持臂和第二夾持臂對張開的夾鉗臂的限制,使得夾鉗可以在夾緊銅材前通過縮小夾鉗臂之間的距離而達到對銅材進行預夾緊準備。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銅材牽引預夾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2為本實用新型銅材牽引預夾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3為圖2的A部放大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導向環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銅材牽引預夾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三;
圖6為銅材牽引拉伸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支撐體;11、安裝槽;111、安裝孔;2、導向環;21、安裝柱;3、第一夾持臂;4、第二夾持臂;5、夾持腔;6、固定端;7、輥軸; 8、滑軌;9、夾鉗。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3所示,一種銅材牽引預夾緊裝置, 包括焊接在滑軌8上的支撐體1,該支撐體1高于滑軌8,在支撐體1的中心位置開設有安裝槽11,該安裝槽11的圓心處開設有用于穿設銅材的孔,在安裝槽11上卡接有用于支撐銅材夾持的導向環2,導向環2呈圓環設置,銅材從導向環2的內環被牽引拉伸;在第一夾持臂3和第二夾持臂4靠近支撐體1的一端焊接有固定端6,通過該固定端6使第一夾持臂3和第二夾持臂4相對支撐體1實現鉸接,進而使第一夾持臂3和第二夾持臂4以固定槽為原點進行擺動,可以更好的與夾鉗9配合。
如圖2和圖3所示,為了使夾鉗9在準備夾緊銅材時兩夾鉗9臂的間距不會過大,將第一夾持臂3和第二夾持臂4預先調整距離,保證夾鉗9的端部可以與支撐體1端面抵觸;第一夾持臂3與第二夾持臂4呈喇叭狀設置,在第一夾持臂3和第二夾持臂4與夾鉗9臂接觸的一側,設置有多個輥軸7,在夾鉗9臂進入夾持腔5內時,輥軸7會與夾鉗9臂表面接觸,形成滾動摩擦,這樣可以減少夾鉗9臂與第一夾持臂3和第二夾持臂4之間的摩擦阻力。
如圖4和圖5所示,在安裝或者更換導向環221時,在導向環221一端面上焊接有用于固定的安裝柱21,在與導向環221配合的安裝槽11內開始有供安裝柱21插接的安裝孔111,由于銅材是單向傳送,所以安裝柱21的插入方向與銅材的傳送方向一致,進而保證導向環221可以穩定在安裝槽11內固定;在更換時,只需對準安裝孔111進行敲擊,邊可以將導向環221取下,簡單方便。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