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砂型鑄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砂型鑄造用型砂添加劑。
背景技術:
:
砂型鑄造,是在砂型中生產鑄件的鑄造方法。鋼、鐵和大多數有色合金鑄件都可用砂型鑄造方法獲得。由于砂型鑄造所用的造型材料價廉易得,鑄型制造簡便,對鑄件的單件生產、成批生產和大量生產均能適應,長期以來,一直是鑄造生產中的基本工藝。型砂是在鑄造中用來造型的材料,一般由鑄造用原砂、型砂粘結劑和輔加物等造型材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型砂在鑄造生產中的作用極為重要,因型砂的質量不好而造成的鑄件廢品約占鑄件總廢品的30-50%。因此本公司開發出一種砂型鑄造用型砂添加劑,從而提高鑄件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提高型砂強度、熱穩定性、流動性、透氣性和潰散性的砂型鑄造用型砂添加劑。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砂型鑄造用型砂添加劑,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
煅燒高嶺土25-30份、海泡石粉10-15份、微晶纖維素10-15份、石棉絨8-12份、沸石粉6-10份、聚乙烯醇6-10份、硬酯酸聚氧乙烯酯5-8份、石蠟油4-7份、氫化松香3-5份、烷基糖苷3-5份、棕櫚蠟2-4份、環氧大豆油2-4份、納米氧化鋁1-2份、乙醇15-20份;
其制備方法如下:
(1)將氫化松香加入乙醇中,溶解完全后再加入棕櫚蠟和環氧大豆油,加熱至回流狀態保溫處理15min,即得物料I;
(2)將石棉絨加入石蠟油中,加熱至50-55℃保溫混合10min,再加入聚乙烯醇和硬酯酸聚氧乙烯酯,然后繼續加熱至70-75℃,保溫混合10min,即得物料II;
(3)向物料I中加入物料II、煅燒高嶺土、海泡石粉、微晶纖維素、沸石粉、烷基糖苷和納米氧化鋁,充分混合均勻。
所述海泡石粉使用前需要經過改性處理,其處理方法為:向100-120份海泡石粉中加入6-10份納米石墨粉和3-5份納米膠粉,先加熱至70-80℃研磨10min,再加熱至100-110攝氏度研磨5min,待自然冷卻至40-50℃后加入2-4份聚丙烯酸鈉和7-12份硬脂酸,保溫研磨15min,最后將所得混合物在300-350℃下煅燒3h。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以煅燒高嶺土和海泡石粉為主要原料,輔以多種助劑制得砂型鑄造用型砂添加劑,該添加劑能夠提高型砂和粘結劑的結合能力,改善型砂的成型性,并且能夠增強型砂的強度、熱穩定性、流動性、透氣性和潰散性,從而提高型砂鑄造的效率和保證鑄件質量。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實施例1
(1)將3份氫化松香加入15份乙醇中,溶解完全后再加入3份棕櫚蠟和2份環氧大豆油,加熱至回流狀態保溫處理15min,即得物料I;
(2)將8份石棉絨加入7份石蠟油中,加熱至50-55℃保溫混合10min,再加入6份聚乙烯醇和5份硬酯酸聚氧乙烯酯,然后繼續加熱至70-75℃,保溫混合10min,即得物料II;
(3)向物料I中加入物料II、25份煅燒高嶺土、10份海泡石粉、12份微晶纖維素、6份沸石粉、3份烷基糖苷和1份納米氧化鋁,充分混合均勻。
改性海泡石粉的制備:向100份海泡石粉中加入6份納米石墨粉和3份納米膠粉,先加熱至70-80℃研磨10min,再加熱至100-110攝氏度研磨5min,待自然冷卻至40-50℃后加入4份聚丙烯酸鈉和8份硬脂酸,保溫研磨15min,最后將所得混合物在300-350℃下煅燒3h。
實施例2
(1)將5份氫化松香加入20份乙醇中,溶解完全后再加入4份棕櫚蠟和3份環氧大豆油,加熱至回流狀態保溫處理15min,即得物料I;
(2)將10份石棉絨加入5份石蠟油中,加熱至50-55℃保溫混合10min,再加入8份聚乙烯醇和7份硬酯酸聚氧乙烯酯,然后繼續加熱至70-75℃,保溫混合10min,即得物料II;
(3)向物料I中加入物料II、30份煅燒高嶺土、12份海泡石粉、10份微晶纖維素、8份沸石粉、5份烷基糖苷和1份納米氧化鋁,充分混合均勻。
改性海泡石粉的制備:向120份海泡石粉中加入8份納米石墨粉和5份納米膠粉,先加熱至70-80℃研磨10min,再加熱至100-110攝氏度研磨5min,待自然冷卻至40-50℃后加入3份聚丙烯酸鈉和10份硬脂酸,保溫研磨15min,最后將所得混合物在300-350℃下煅燒3h。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