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去毛刺裝置。
背景技術:
毛刺是金屬切削加工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是指金屬在加工過程中在切削力的作用下,產生晶粒剪切滑移、塑性變形使材料擠壓撕裂,導致工件表面過渡處出現尖角、毛邊等各種不規則的金屬部分。特別是金屬表面加工處的過渡處較大且較多,過渡間隙較深,產生了較多的各種大小毛刺,尤其是隱藏在過渡間隙中的毛刺,難以清除。
現有的去毛刺方式依靠人工用帶手柄的不銹鋼刷大力對產品反復的刷除進行去毛刺,直到去掉毛刺為止,勞動強度較大,且效率低下,隱蔽處的毛刺難以去除干凈。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缺陷,而提供一種去毛刺裝置。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去毛刺裝置,包括基架,設在所述的基架上的送料機構,以及鋼絲輪去毛刺機構,所述的送料機構包括鏈條,多個與所述的鏈條固定連接且間隔設置用以承載產品的載板,所述的鋼絲輪去毛刺機構包括多個依次前后間隔地設置在鏈條傳送方向上的鋼絲輪,以及通過雙面齒同步帶驅動所述的鋼絲輪正轉或反轉的驅動電機。
前部的鋼絲輪的絲徑大于后部的鋼絲輪的絲徑。
多個所述的鋼絲輪受驅動依次交錯正反旋轉。
包括5個鋼絲輪,前部3個鋼絲輪的絲徑為0.25-0.4mm,后部的2個鋼絲輪的絲徑為0.1-0.2mm。
還包括將所述的鋼絲輪和驅動電機遮護其內的防護腔,所述的防護腔的前立板和后立板上對應地設置有與鏈條匹配地進口和出口。
在所述的載板上形成有向前突出的定位掛銷。
在所述的防護腔內部于所述的鏈條兩側設置有與所述的產品兩側壓緊的彈性壓料板。
所述的彈性壓料板前后兩端對應地向上呈弧形折彎。
所述的鋼絲輪的轉軸固定設置在調節板上,所述的調節板上下可調地固定設置在防護腔的內立板和外立板上。
還包括設置在鏈條末端部下方的接料盒。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的鋼絲輪去毛刺轉軸,代替原有人工用帶手柄的不銹鋼刷大力對產品反復的刷除進行去毛刺方式,只需要將產品逐個放入到載板中即可。鋼絲輪去毛刺工裝可以實現對各種大小毛刺的清理,特別是比較隱蔽的毛刺的清理。將原有效率100個/h提高至300個/h,效率提高了三倍,隱蔽性較強的毛刺也去除的非常干凈,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質量,并極大的降低了人工的勞動強度和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去毛刺裝置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2所示為圖1所示的斜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去毛刺裝置包括基架1,設在所述的基架上的送料機構,以及鋼絲輪去毛刺機構,所述的送料機構包括由鏈條電機驅動在豎直面內循環轉動的鏈條2,多個分別與所述的鏈條的鏈扣固定連接且間隔設置用以承載產品的載板21,所述的鋼絲輪去毛刺機構包括5個依次前后間隔地設置在鏈條傳送方向上的鋼絲輪3,以及通過雙面齒同步帶驅動所述的鋼絲輪正轉或反轉的驅動電機4,同時,在鏈條末端部下方的接料盒5。同時,在所述的載板上形成有向前突出的定位掛銷以便定位待處理的產品。
在使用時,人工將帶逐個毛刺的產品放入產品載板上,由定位掛銷定位,送料機構中的鏈輪帶動載板及產品逐個送入鋼絲輪去毛刺機構中,將其逐個從高速轉動的鋼絲輪下面經過,讓其經歷五個鋼絲輪高速且正反轉的刷洗,然后刷洗后的產品從另一側不斷逐個被送出,自動落入到接料盒里。
本實用新型的鋼絲輪去毛刺轉軸,代替原有人工用帶手柄的不銹鋼刷大力對產品反復的刷除進行去毛刺方式,尤其是針對板條狀的產品,可有效去除其表面、邊緣或者溝槽里的毛刺,只需要將產品逐個放入到載板中即可。將原有 效率100個/h提高至300個/h,效率提高了三倍,隱蔽性較強的毛刺也去除的非常干凈,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質量,并極大的降低了人工的勞動強度和生產成本。
優選地,為提高處理效果,前部的鋼絲輪的絲徑大于后部的鋼絲輪的絲徑,如前部3個鋼絲輪的絲徑為0.25-0.4mm,如0.3mm,后部的2個鋼絲輪的絲徑為0.1-0.2mm,如0.15mm,同時,5個所述的鋼絲輪受驅動依次交錯正反旋轉。采用正反交錯進行,并且先粗后細的刷除方式,去毛刺的效果好。
進一步地,為避免鋼絲刷清洗對環境的影響,還包括將所述的鋼絲輪和驅動電機遮護其內的防護腔6,所述的防護腔包括前立板、后立板、內立板、外立板以及頂板,所述的前立板和后立板上對應地設置有與鏈條匹配地進口和出口,同時,為提高對產品的定位效果,在所述的防護腔內部于所述的鏈條兩側設置有與所述的產品兩側壓緊的彈性壓料板,所述的彈性壓料板前后兩端對應地向上呈弧形折彎以便產品進入和脫出,其中,所述的彈性壓料板可固定設置在所述的基架上或者防護腔的內立板和外立板的內壁面。通過防護腔的遮蔽效果,有效避免刷洗毛刺飛濺,利用彈性壓料板的壓制,可提高產品相對載板的定位穩定性,同時整體上提高了操作便利性,即,無需手動將產品相對載板鎖緊,僅掛靠然后利用彈性壓料板自動壓緊即可,同時便于產品離開防護腔后能夠自動脫離載板并進入到接料盒。
由于鋼絲輪是屬于易磨損件,其外徑會隨著刷出的產品數量增加而逐步變小,所述的鋼絲輪的轉軸固定設置在調節板上,所述的調節板上下可調地固定設置在防護腔的內立板和外立板上,即通過調節板相對內立板和外立板的上下固定位置,可便捷定量調節鋼絲輪的高度,用于補償磨損量,將鋼絲輪的利用達到最大化,減少整體成本。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