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鑄造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凹模擠壓鑄造模具。
背景技術:
鋁合金因其密度小、強度高、成形及加工性能好、可回收利用等優點,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軍工、汽車、建筑等領域。由于機械加工降低了材料利用率,增加生產成本,所以越來越多的鋁合金產品傾向于直接成型。擠壓鑄造是一種先進的近凈成形工藝,熔融金屬液在高壓下凝固和塑性變形,鑄件組織致密、力學性能接近鍛件水平,所以,很多力學性能要求高的鑄件選擇擠壓鑄造成型。但是,擠壓鑄造由于金屬液澆注量難于控制,成型過程中常存在鑄件尺寸不均勻或者澆不足;當鑄件壁不均勻時,成型過程中厚壁處會因補縮困難而出現縮松和裂紋。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凹模擠壓鑄造模具,該模具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在常規液壓機上實現壁厚不均鑄件生產,凹模下壓過程中實現凹模芯對金屬液施加壓力,完成壓力充型、壓力下塑性流動、補縮、結晶凝固。本實用新型所要求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凹模擠壓鑄造模具,包括上模、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板、凸模、凸模固定板,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板、凹模、壓盤、鎖模板;所述凹模與下模座板活動連接,所述壓盤放置在凹模上方,壓盤上方安裝有鎖模板,所述鎖模板通過螺栓與凹模固定連接;有所述凸模與所述凹模配合使用,凸模通過凸模固定板與上模座板相連;所述下模座板上安裝有導柱,有導套與導柱活動連接,所述導套與上模座板固定連接;有凹模芯安裝在凹模內并通過螺釘固定在下模座板上,凹模芯的上方安裝有頂桿。進一步地,所述下模座板與凹模之間安裝有限位螺釘。進一步地,所述限位螺釘上安裝有彈簧。進一步地,所述鎖模板與壓盤之間安裝有墊片。進一步地,所述凸模固定板通過內六角螺釘與上模座板固定連接。進一步地,所述凹模芯通過內六角螺釘與下模座板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種凹模擠壓鑄造模具,該模具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在常規液壓機上實現壁厚不均鑄件生產,凹模下壓過程中實現凹模芯對金屬液施加壓力,完成壓力充型、壓力下塑性流動、補縮、結晶凝固,實現了壁厚不均鑄件的擠壓鑄造成形,避免了因鑄件壁不均勻造成成型過程中厚壁處因補縮困難出現縮松和裂紋現象。附圖說明圖1為本實用新型鑄造模具結構圖;相關元件符號說明:1、限位螺釘;2、下模座板;3、彈簧;4、導柱;5、導套;6、凹模;7、壓盤;8、鎖模板;9、凸模固定板;10、凸模;11、上模座板;12、內六角螺釘;13、螺栓;14、墊片;15、頂桿;16、凹模芯;17、內六角螺釘。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時,結合圖1,一種凹模擠壓鑄造模具,包括限位螺釘1、下模座板2、彈簧3、導柱4、導套5、凹模6、壓盤7、鎖模板8、凸模固定板9、凸模10、上模座板11、內六角螺釘12、螺栓13、墊片14、頂桿15、凹模芯16、內六角螺釘17。凹模擠壓鑄造模具由上模、下模、擠壓系統三部分組成,上模包括上模座板11、凸模10、凸模固定板9;下模包括下模座板2、凹模6、壓盤7、鎖模板8;擠壓系統包括凹模芯16、頂桿15。凹模6與下模座板2活動連接,壓盤7放置在凹模6上方,壓盤7上方安裝有鎖模板8,鎖模板8通過螺栓13與凹模6固定連接;凸模10與凹模6配合使用,凸模10通過凸模固定板9與上模座板11相連;下模座板2上安裝有導柱4,有導套5與導柱4活動連接,導套5與上模座板11固定連接;凹模芯16安裝在凹模6內并通過內六角螺釘17固定在下模座板2上,凹模芯16的上方安裝有頂桿15。下模座板2與凹模6之間安裝有限位螺釘1,限位螺釘1上安裝有彈簧3。鎖模板8與壓盤7之間安裝有墊片14。凸模固定板9通過內六角螺釘12與上模座板11固定連接。工作過程中,首先壓盤與鎖模板復位,澆注定量鋁合金熔液,在壓力機作用下上模下移,當凸模壓在壓盤時,凸模與凹模達到完全閉合狀態,保證了鑄件的外形尺寸及精度。當上模繼續向下移動時,由壓盤帶動凹模在凹模芯、導桿導向作用下整體向下運動,彈簧被壓縮、熔融金屬充滿型腔,壓力機作用下,在模腔內建立擠壓力,金屬液產生塑性流動,在壓力下結晶凝固成型。由于凹模與下模座板之間采用非剛性鏈接,在彈簧作用下與下模座板間存在一定空隙,擠壓鑄造過程中,在合模初期,模腔已經準確閉合,保證了鑄件的尺寸與精度,模腔整體向下運動、彈簧壓縮,造成凹模與凹模芯的相對運動,實質上自始至終均是頂桿在對初期的金屬凝固殼層進行擠壓,使金屬液充填型腔,在一定壓力下實現充型、加壓、塑變、結晶凝固。本實用新型凹模擠壓鑄造模具,該模具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在常規液壓機上實現壁厚不均鑄件生產,凹模下壓過程中實現凹模芯對金屬液施加壓力,完成壓力充型、壓力下塑性流動、補縮、結晶凝固,實現了壁厚不均鑄件的擠壓鑄造成形,避免了因鑄件壁不均勻造成成型過程中厚壁處因補縮困難出現縮松和裂紋現象。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