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金屬拋光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了一種適用于金屬制品的拋光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對金屬等產品的外觀要求越來越高,常見的拋光方式采用磨輪拋光,工件旋轉加搖擺,但是工件旋轉和搖擺的角度有限,不能將每個角落都拋光得到,使得金屬表面不能光滑平整。同時設備在拋光過程中振動厲害,運轉不穩定。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了一種適用于金屬制品的拋光裝置,不僅能夠橫向移動,上下移動,還能擺動磨輪支架,全方位拋光,速度快,提高了生產效率,提高了工作時的穩固性。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適用于金屬制品的拋光裝置,包括機架、磨輪支架、磨輪、升降座,所述機架上部設置有橫向滑軌、機架下部設置有防振機構;所述升降座的底部設有與橫向導軌相匹配的導槽,升降座外套設有外管;所述外管上套設有套管,且套管上固定設置有固定塊;所述磨輪支架的一端與固定塊相連接、磨輪支架的另一端與磨輪的轉軸相連接,且磨輪支架上還設置有滑片;所述磨輪包括磨輪本體,該磨輪本體中心設有磨輪通孔;所述磨輪本體的中部向磨輪一側凹陷形成一凹陷部,該凹陷部與磨輪本體上的磨輪安裝孔同軸設置;所述防振機構包括外殼、連接板,所述外殼包括底板與側板,該側板的下部設置有凹槽;所述連接板的上表面與機架的底部相連接,連接板的下方設置有緩沖板;所述緩沖板與連接板之間設置有彈性件,該彈性件內側設置有彈簧。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滑片通過第一螺栓固定于磨輪支架上。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磨輪支架的端部通過第二調節螺栓與磨輪的轉軸相連接。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機架上設置有集塵槽,該集塵槽設置于靠近橫向滑軌上方位置。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升降座的上下兩端均設置有行程控制開關。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磨輪本體邊緣設置有縫隙。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連接板與緩沖板之間設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有兩個并對稱設置于連接板與緩沖板之間,且支撐板平行于側板。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彈性件設置于支撐板的外側,所述彈簧設置于彈性件與支撐板之間;所述彈性件突出部分的截面形狀為三角形,所述凹槽與彈性件相配合。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不僅能夠橫向移動,上下移動,還能擺動磨輪支架,全方位拋光,速度快,提高了生產效率,提高了工作時的穩固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中磨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沿A-A線的剖視圖;
圖4是本發明中防振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
如圖1所示,一種適用于金屬制品的拋光裝置,包括機架1、磨輪支架2、磨輪3、升降座4,所述機架1上部設置有橫向滑軌5、機架1下部設置有防振機構6;所述升降座4的底部設有與橫向導軌5相匹配的導槽7,升降座4外套設有外管8;所述外管8上套設有套管9,且套管9上固定設置有固定塊10;所述磨輪支架2的一端與固定塊10相連接、磨輪支架2的另一端與磨輪3的轉軸31相連接,且磨輪支架2上還設置有滑片11;如圖2、圖3所示,所述磨輪3包括磨輪本體33,該磨輪本體33中心設有磨輪通孔34;所述磨輪本體33的中部向磨輪3一側凹陷形成一凹陷部35,該凹陷部35與磨輪本體33上的磨輪安裝孔34同軸設置;如圖4所示,所述防振機構6包括外殼、連接板61,所述外殼包括底板62與側板63,該側板63的下部設置有凹槽64;所述連接板61的上表面與機架1的底部相連接,連接板61的下方設置有緩沖板65;所述緩沖板65與連接板61之間設置有彈性件66,該彈性件66內側設置有彈簧67。
本發明優選所述滑片11通過第一螺栓12固定于磨輪支架2上,所述磨輪支架2的端部通過第二調節螺栓13與磨輪3的轉軸31相連接,方便調節。
本發明優選所述機架1上設置有集塵槽14,該集塵槽14設置于靠近橫向滑軌5上方位置,便于集塵。
本發明優選所述升降座4的上下兩端均設置有行程控制開關15,便于控制。
本發明優選所述磨輪本體33邊緣設置有縫隙36,實施時,磨輪3的凹陷部35至少能容納用于將磨輪本體33與設備固定的螺母,將該磨輪本體33安裝在設備輸出軸上時,使得磨輪本體33的凹陷部35開口與設備背向,再通過螺母將磨輪本體33固定,這樣螺母位于磨輪本體33上的凹陷部35內,使得磨輪本體33遠離設備的一側為一平面,在切割多余的廢料或殘料時更加方便,且效果更好,同時安裝、使用方便。
本發明優選所述連接板61與緩沖板65之間設有支撐板68;所述支撐68板有兩個并對稱設置于連接板61與緩沖板65之間,且支撐板68平行于側板63;所述彈性件66設置于支撐68板的外側,所述彈簧67設置于彈性件66與支撐板68之間;所述彈性件66突出部分的截面形狀為三角形,所述凹槽64與彈性件66相配合。實施時,設備由于振動使得連接板61向下運動,使兩側的彈性件66沿著側板63的凹槽64向內側滑動,由于彈簧67的作用使彈性件66向內滑動的速度減慢,同時在彈簧67的作用下彈性件66向兩邊彈出,并沿著凹槽64向上方移動,帶動連接板61,從而達到緩沖的效果。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形,這些改進和變形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