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體牽引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氣桿式牽引裝置。
背景技術:
在較為大型的車間內,零件或半成品基本是依靠拖車和依次連接在拖車后面的無動力小車來轉運。小車與小車之間以及小車與拖車之間依靠牽引桿來傳動,前一部小車的尾端設置有拖鉤,牽引桿連接固定在后一部小車的前端,牽引桿的前端設置有供拖鉤插入的通孔。在前后小車相互連接時,牽引桿處于水平狀態并且將拖鉤插入到通孔中,實現動力傳遞。
但是,傳統牽引桿大多不具有自動復位功能,在閑置狀態時也處于在水平狀態,需要操作員手動將其立起。近日,市面上也出現一種帶有扭簧的牽引桿,這種牽引桿可以在解除連接后自動復位,但是這種牽引桿上的扭簧易疲勞,工況穩定性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出一種復位效果好、穩定性高且連接快捷的氣桿式牽引裝置。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出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氣桿式牽引裝置,包括車體連接塊、氣桿和牽引桿,所述車體連接塊包括一塊用于連接到小車車體上的立板,所述立板遠離小車車體一側的背面的上部水平向前延伸形成有第一氣桿銷軸連接座,所述背面的下部水平向前延伸形成有牽引桿銷軸連接座;
所述牽引桿的前端處開設有拖鉤連接孔,所述牽引桿外側面的末端處連接有銷軸套管,所述牽引桿內側面的末端處設置有第二氣桿銷軸連接座;
所述氣桿的一端通過銷軸可轉動地連接在所述第一氣桿銷軸連接座中,所述氣桿的另一端通過銷軸可轉動地連接在所述第二氣桿銷軸連接座中,所述銷軸套管中穿設有銷軸且該銷軸的兩端分別連接到所述牽引桿銷軸連接座。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氣桿銷軸連接座相對于所述銷軸套管更接近于所述牽引桿的末端端部。
進一步的,所述立板的正面底部形成有用于卡合到小車車體上的L形鉤板,所述L形鉤板的豎直側面上開設有螺栓連接孔。
進一步的,所述牽引桿銷軸連接座的兩臂之間連接有減震塊托板,所述減震塊托板上設置有減震膠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中的氣桿式牽引裝置利用氣桿所具備的穩定伸縮性能對牽引桿桿加以控制,本實用新型中氣桿兩端均為銷軸設計,可避免因長期工作而導致的疲勞或磨損。本實用新型在連接時,操作員僅需要將牽引桿的前端壓下并套置到拖鉤上,連接方便。在拆卸時,僅需下壓牽引桿的前端解除即可連接關系并且可自動回位。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氣桿式牽引裝置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中氣桿式牽引裝置在收納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氣桿式牽引裝置在收納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氣桿式牽引裝置在連接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根據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中的氣桿式牽引裝置,包括車體連接塊、氣桿1和牽引桿2。
車體連接塊包括一塊用于連接到小車車體上的立板3,立板3遠離小車車體一側的背面的上部水平向前延伸形成有第一氣桿銷軸連接座4,背面的下部水平向前延伸形成有牽引桿銷軸連接座6。
牽引桿2的前端處開設有拖鉤連接孔7,牽引桿2外側面的末端處連接有銷軸套管8,牽引桿2內側面的末端處設置有第二氣桿銷軸連接座5。
氣桿1的一端通過銷軸可轉動地連接在第一氣桿銷軸連接座4中,氣桿1的另一端通過銷軸可轉動地連接在第二氣桿1支撐座中,銷軸套管8中穿設有銷軸且該銷軸的兩端分別連接到牽引桿銷軸連接座6。
第二氣桿銷軸連接座5相對于銷軸套管8更接近于牽引桿2的末端端部。
為可更穩固地連接到小車車體上,可以在立板3的正面底部形成有用于卡合到小車車體上的L形鉤板9,L形鉤板9的豎直側面上開設有螺栓連接孔。
為阻止牽引桿2的過度下彎,可以在牽引桿銷軸連接座6的兩臂之間連接有減震塊托板10,減震塊托板10上設置有減震膠墊11。
本實用新型的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各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彼此可以交叉組合形成新的技術方案,另外凡采用等同替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