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泥漿冷卻裝置,屬于鉆井冷卻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傳統能源的消耗以及鉆井技術的發展,地熱鉆井已經成為鉆井工業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但是在中高溫地熱井中,在鉆探過程中使用的循環鉆井液(俗稱泥漿)將長時間處于高溫過程,性能影響十分巨大,此情況下返回地面時的鉆井液溫度也將達到90攝氏度以上,對其進行冷卻就顯得非常必要。某些地區如羊八井地熱區周圍沒有大型江河湖泊,沒有循環水直接冷卻的條件,這對泥漿冷卻造成很大的困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泥漿冷卻裝置,加快泥漿的冷卻速率,從而提高其循環使用速率,延長鉆具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泥漿冷卻裝置,包括板式換熱器和機械通風冷卻塔,板式換熱器上部分別設有泥漿入口和冷卻水出口,板式換熱器下部對應泥漿入口設置泥漿出口,對應冷卻水出口設置冷卻水入口,泥漿入口通過管道連接第一泥漿泵出口,泥漿出口通過管道連接第二泥漿泵入口,第二泥漿泵的出口連通泥漿管線入口,泥漿管線的出口連接泥漿處理裝置的入口,泥漿振動篩出口連接第一泥漿泵的入口,機械通風冷卻塔的出水口通過管道連接第二水泵的入口,第二水泵的出口連接冷卻水入口,冷卻水出口連接第一水泵的入口,第一水泵的出口連接機械通風冷卻塔的入水口。
從鉆井現場出來的泥漿經過泥漿處理裝置后,第一泥漿泵提供動力,使泥漿進入板式換熱器,在板式換熱器內泥漿跟水進行逆流換熱之后,經過第二泥漿泵的抽取,再流回到鉆井現場,從而實現對泥漿的循環利用。冷卻水經第二水泵的抽取進入到板式換熱器中,板式換熱器中的水帶走泥漿的熱量之后,經過第一水泵流回到機械通風冷卻塔中,由機械通風冷卻塔對水進行散熱后再流入板式換熱器中。采用冷卻塔與板式換熱器相結合的方式,該泥漿冷卻器包括板式換熱器、機械通風冷卻塔、泥漿泵、泥漿振動篩以及顆粒控制裝備、水泵等。
所述的機械通風冷卻塔的底部連通補充水。彌補冷卻水的損耗。
所述的泥漿處理裝置選用泥漿振動篩以及顆粒控制裝備。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機械通風冷卻塔與板式換熱器相結合的方式,水循環與泥漿循環同時進行,加快了泥漿的冷卻速率,使泥漿溫度能夠快速降低到滿足正常鉆井水平。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泥漿管線;2、第二泥漿泵;3、泥漿處理裝置;4、第一泥漿泵;5、泥漿入口;6、板式換熱器;7、第二水泵;8、補充水;9、機械通風冷卻塔;10、第一水泵;11、冷卻水出口;12、泥漿出口;13、冷卻水入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泥漿冷卻裝置,包括板式換熱器6和機械通風冷卻塔9,板式換熱器6上部分別設有泥漿入口5和冷卻水出口11,板式換熱器6下部對應泥漿入口5設置泥漿出口12,對應冷卻水出口11設置冷卻水入口13,泥漿入口5通過管道連接第一泥漿泵4出口,泥漿出口12通過管道連接第二泥漿泵2入口,第二泥漿泵2的出口連通泥漿管線1入口,泥漿管線1的出口連接泥漿處理裝置3的入口,泥漿處理裝置3出口連接第一泥漿泵4的入口,機械通風冷卻塔9的出水口通過管道連接第二水泵7的入口,第二水泵7的出口連接冷卻水入口13,冷卻水出口11連接第一水泵10的入口,第一水泵10的出口連接機械通風冷卻塔9的入水口。機械通風冷卻塔9的底部連通補充水8。
從鉆井現場出來的泥漿經過泥漿處理裝置3后,第一泥漿泵4提供動力,使泥漿進入板式換熱器6,在板式換熱器6內泥漿跟水進行逆流換熱之后,經過第二泥漿泵2的抽取,再流回到鉆井現場,從而實現對泥漿的循環利用。冷卻水經第二水泵7的抽取進入到板式換熱器6中,板式換熱器6中的水帶走泥漿的熱量之后,經過第一水泵10流回到機械通風冷卻塔9中,由機械通風冷卻塔9對水進行散熱后再流入板式換熱器6中。采用冷卻塔與板式換熱器6相結合的方式,該泥漿冷卻器包括板式換熱器6、機械通風冷卻塔9、泥漿泵、泥漿振動篩以及顆粒控制裝備、水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