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尾氣處理設備,特別涉及一種無動力尾氣發電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技術主要關注工業廢氣直接排放后對環境的污染,因此,大多數技術是針對工業廢氣在對外排方前的預處理,而對預處理后的尾氣通常都是排放至大氣中,導致尾氣的利用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的無動力尾氣發電裝置。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無動力尾氣發電裝置,其特點是,包括排放尾氣的煙囪和設在煙囪內的風車發電機構,所述的風車發電機構包括發電機組和風車,風車設有若干水平設置的葉片,葉片設置在同一旋轉平面上,葉片繞煙囪的軸線均勻分布,在所述煙囪的側壁上至少設有一圈吹向風車葉片的進氣口,每圈進氣口設在煙囪的同一橫截面上,葉片的迎風面設有與進氣口處的尾氣相配合的受力面,所述受力面為向上朝背風面凹陷的弧形面,進氣口處設有與煙囪側壁相切的進氣管,進氣管沿煙囪的周向朝同一方向設置,所述風車葉片的旋轉平面與最上方進氣口所在的平面一致。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所述風車葉片設在進氣口的出氣側。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所述風車葉片和進氣口均設在煙囪的中部。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所述風車葉片與進氣口一一對應。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所述風車葉片的上方與風車同軸的設置有蝸扇。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受力面處的葉片橫截面呈上大下小的梯形設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風車葉片和發電機組,將煙囪尾氣的動能轉化為電能,同時,風車葉片的轉動也能促進尾氣做旋轉運動,產生離心力,有助于尾氣的除塵處理,尾氣進口設有一圈,能獲得較大的推動力,利用尾氣的動力實現除塵及發電;其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提高尾氣的利用率,性能穩定,維護工作量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筒體內風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受力面葉片的橫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進一步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技術方案,以便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進一步地理解本發明,而不構成對其權利的限制。
參照圖1-3,一種無動力尾氣發電裝置,包括排放尾氣的煙囪1和設在煙囪1內的風車發電機構,所述的風車發電機構包括發電機組和風車,風車設有若干水平設置的葉片4,葉片4設置在同一旋轉平面上,葉片4繞煙囪1的軸線均勻分布,在所述煙囪1的側壁上至少設有一圈吹向風車葉片4的進氣口3,優選兩圈,進氣口3設在煙囪1的同一橫截面上,葉片4的迎風面設有與進氣口處的尾氣相配合的受力面,所述受力面為向上朝背風面凹陷的弧形面,尾氣在弧形面的引導下,做旋轉運動的同時朝上運動,對葉片產生浮力,減小葉片自身重力產生的阻力,使得葉片容易被推動,進氣口3處設有與煙囪1側壁相切的進氣管2,進氣管2沿煙囪1的周向朝同一方向設置,使得作用力得到積聚,減小阻力,實現葉片4的快速啟動,所述風車葉片4的旋轉平面與最上方進氣口3所在的平面一致,增大葉片與尾氣之間的接觸面積,提高尾氣的利用率;
本實用新型中設置的葉片對風向的影響小,可以接受來自任何方向的風,因而當風向改變時,無需對風,效率高,無噪音和轉向機構,維護簡單。
所述風車葉片4設在進氣口3的出氣側,從進氣口處進入的尾氣沿筒體的切線方向推動風車葉片,避免尾氣的空置行程,提高尾氣的利用率。
所述風車葉片4和進氣口3均設在煙囪的中部,在保證發電的同時也能保證良好的除塵效果,所述風車葉片4與進氣口3一一對應。
所述風車葉片4的上方與風車同軸的設置有蝸扇5,經弧形面的引導,尾氣朝上運動至蝸扇處,帶動蝸扇轉動,從而增加風車葉片的旋轉速度,受力面處的葉片4橫截面呈上大下小的梯形設置。
尾氣從進氣管2進入煙囪1內,沿煙囪1的側壁做旋轉運動,同時,推動風車葉片4轉動,在發電機組的作用下,順利將尾氣的動能轉化為電能,另外,風車葉片4的轉動又能帶動尾氣做離心運動,實現除塵,同時,風車葉片4的受力面6引導部分尾氣朝上運動,帶動蝸扇5轉動,加速葉片4的轉動,因此,本實用新型既可實現發電,還可獲得良好的除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