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壓縮機配件的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壓縮機電控閥。
背景技術:
1、目前電控閥能對冷媒流向進行精確控制,根據需要將相應數量的制冷劑送入蒸發器或繞過蒸發器直接返回到壓縮機。?同時,電控閥還可以監測并保護系統,在高負荷或故障情況下對壓縮機進行自動關閉以避免損壞。
2、現有技術中,一種壓縮機電控閥,包括閥體、閥桿、感壓波紋管、螺線管,其中螺線管包括線圈、線圈外殼、靜鐵芯和動鐵芯。閥體上開設有進氣口與出氣口,閥體內開設有與閥桿插接的配合的閥孔,氣體依次經過進氣口、閥孔與ps孔達到氣體流動的目的。通過閥桿將閥孔封堵,達到關閉電控閥的目的。閥桿側壁開設有流通環槽,將開設流通環槽的位置拉至進氣口與ps孔之間,從而可以使流經閥孔的流體通過流通環槽進行流動。感壓波紋管通過感應吸氣壓力來移動閥桿,從而改變閥口的流通面積以改變流量。線圈通過控制電流而感生出感應磁場,對靜鐵芯和動鐵芯磁化,在靜鐵芯和動鐵芯之間產生電磁力,由于靜鐵芯被禁錮在閥內,因此動鐵芯受到電磁力帶動閥內的閥桿,達到電控制閥桿的開關。
3、針對上述現有技術,電控閥的尺寸根據所需設備制作,其外部尺寸較難改變,導致其內部零部件尺寸亦具有較高的限制。電控閥孔制的流體在流動的過程中,僅通過流通環槽供流體流動,由于閥桿一端需要與螺旋管相連接,另一端需要與感應波紋管相連接,這導致閥桿的長度較長,當需要確保流體的流通空間時,需要擴大流通環槽的厚度,此時會導致閥桿位于流通環槽處的橫截面大大降低,影響閥桿的強度,當為了確保閥桿的強度,減少流通環槽的厚度,當流體的流量過大或使用時流量驟然增加時,導致電控閥無法滿足流體的流動量,亟待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使電控閥能夠滿足流體的流通量,并確保閥桿的整體強度,本技術提供一種壓縮機電控閥。
2、本技術提供的一種壓縮機電控閥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包括閥體與閥桿,所述閥體內開設第一腔室與第二腔室,閥桿的兩端分別插入所述第一腔室與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內設置有波紋管,所述閥體抵接于所述波紋管上,所述第二腔室內設置有電磁線圈,所述閥桿遠離波紋管的一端設置有磁感滑塊,所述電磁線圈用于控制所述磁感滑塊沿所述閥桿軸線方向移動;所述閥體外側開設有pc孔與ps孔,所述閥體內開設有用于連通所述pc孔與所述ps孔的閥孔,所述閥桿與所述閥孔同軸設置,所述閥桿外壁開設有流通環槽,所述流通環槽用于提供流通的流動空間,所述流通環槽外壁設置有多個螺旋導條,所述閥孔內壁開設有多個螺旋導槽,所述螺旋導槽與所述螺旋導條旋向相同螺距相同,所述閥桿上設置有用于關閉所述閥孔的封閉環。
3、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用時,流體依次經過pc孔、流通環槽與ps孔,從而可以使流通正常地流動,當拉動封閉環抵接于閥孔上時,可以使閥孔關閉。流體流動時,通過螺旋導槽與螺旋導條的配合,不僅可以在確保流通環槽的流體流通面積,確保流體的流通量,而且還可以在螺旋導條的作用下加強閥桿的整體強度,確保閥桿的使用壽命,還可以在螺旋設置的螺旋導槽與螺旋導條的作用下,對流體進行導向,改變進入閥體內流體的紊流現象,使流體能夠更為順暢地流動,且采用螺旋的設置,可以使流體在流動的過程中產生螺旋的旋轉,使流體產生流動的漩渦,從而可以使流體流動的過程中產生過一定的吸力,增大流體的流速,從而可以在單位時間內增加流體流量,提高電控閥輸送流體的流通量。
4、優選的,所述閥桿外壁設置有螺旋鎖條,所述螺旋鎖條與所述螺旋導槽插接配合,所述第二腔室內設置有復位扭簧,所述復位扭簧兩端分別固定于所述第二腔室內壁與所述磁感滑塊外壁上,所述復位扭簧用于帶動螺旋鎖條于所述螺旋導槽內旋出。
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用時,當閥桿于閥孔內滑動時,在螺旋鎖條與螺旋導槽的配合下,可以使閥桿旋入閥孔內,一方面可以達到密封閥孔的目的,提高閥孔的密封性;另一方面可以在pc孔進入壓力氣體時,通過旋轉的螺旋鎖條與螺旋導槽可以達到限制閥桿位置的目的,提高閥桿封閉閥孔的穩定性。在復位扭簧的作用下,可以拉動螺旋鎖條于螺旋導槽脫離,提高拉動閥桿的流暢性。
6、優選的,所述封閉環靠近所述螺旋鎖條的一側設置有密封壓環,所述密封壓環遠離所述封閉環的一側設置有摩擦面。
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密封壓環的設計,可以使封閉環能夠更佳的封閉閥孔,提高電控閥封閉的效果;并且配合摩擦面抵接于閥體的內壁,可以限制閥桿的轉動,提高閥桿受到壓力時的穩定性。
8、優選的,所述閥體側壁開設有第一密封槽、第二密封槽與第三密封槽,且三者內部分別設置有第一密封環、第二密封環與第三密封環,所述第一密封槽位于所述pc孔與所述波紋管之間,所述第二密封槽位于所述pc孔與所述ps孔之間,所述第三密封槽位于所述ps孔遠離所述波紋管的一側。
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采用第一密封環、第二密封環與第三密封環能夠使pc孔與ps孔能夠更好地密封,減少產生泄漏的情況,提高使用電控閥的密封性。
10、優選的,所述第一密封槽底部與所述第三密封槽底部均開設有若干壓槽,所述壓槽內滑移設置有弧形壓條,所述壓槽底部設置有用于推動所述弧形壓條壓緊第一密封環與第三密封環的壓簧。
11、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電控閥使用時,壓簧推動弧形壓條壓緊第一密封環與第三密封環,從而可以擠壓第一密封環與第三密封環,并使兩者發生形變,提高第一密封環與第三密封環的密封性,并且在第一密封環與第三密封環受到較大磨損后依舊可以更好地壓緊密封處,確保電控閥長時間使用后的密封性。
12、優選的,所述第二密封環底部間隔開設有多個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底部開設有伸縮孔,所述伸縮孔與所述螺旋導槽連通,所述伸縮孔內滑移連接有伸縮桿,所述弧形槽上設置有與所述伸縮桿相連接的弧形片,所述伸縮桿底部開設有引導錐面,所述引導錐面沿靠近所述波紋管的方向向靠近所述螺旋導條的方向傾斜開設,所述螺旋鎖條用于推動所述伸縮桿抵緊所述第二密封環。
13、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用時分為兩種情況,螺旋鎖條與螺旋導槽內脫離時,pc孔與ps孔連通時,此時密封性無要求,弧形片遠離第二密封環;螺旋鎖條旋入螺旋導槽內,pc孔與ps孔關閉時,此時需要徹底斷開pc孔與ps孔連通,螺旋鎖條推動伸縮桿并帶動弧形片推動第二密封環向外擴展,從而可以使第二密封環產生形變,從而可以更好地確保第二密封環密封的效果;并且采用這樣?的設計,不僅可以確保第二密封圈的密封效果,還可以減少對第二密封環的磨損,提高第二密封圈的使用壽命。
14、優選的,所述pc孔深度方向沿所述螺旋鎖條的鎖定旋向反向開設,所述ps孔深度方向沿所述螺旋鎖條的鎖定旋向開設。
1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采用傾斜開設的pc孔與ps孔可以使pc孔進入的流體的加旋,推動流體的旋轉,加快流體于流通環槽內的流動,提高流體運送的流暢性,再配合ps孔,可以使流體能夠更為順暢地排出,減少流體流動時的阻力與能量損耗,提高流體流動的順暢性。
16、優選的,所述pc孔與所述ps孔沿相互靠近的方向傾斜開設。
1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采用相互傾斜開設的方式開設pc孔與ps孔,一方面可以使pc孔與ps孔的靠近閥孔的一端開口更為靠近閥孔連接處,減少流體流動時的阻力與能量損耗,另一方面,可以大大縮短閥孔的長度,減少流體于閥孔內的流經空間,減少流體經過電控閥的阻力,更好地確保流體的流動量;配合多個螺旋設置的部件,使流體能夠全面的于電控閥內部流動,較難產生死角,減少了雜質的堆積,并且螺旋的流動可以達到同步清理流通環槽的目的,提高電控閥內內部的潔凈度,提高使用電控閥的便捷性。
18、優選的,所述流通環槽側壁開設有流通倒角,所述倒角沿其傾斜方向向所述螺旋鎖條開設。
1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開設倒角可以使閥桿能夠更為便捷地插入閥孔內,提高閥桿滑動的流暢性。
20、優選的,所述閥桿上設置有限位片,所述閥孔內壁開設有用于限制所述限位片轉動角度的限位槽。
21、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用限位片與限位槽配合,可以限制閥桿的轉動角度,從而可以使螺旋鎖條與螺旋導槽能夠更為精準地對接,提高閥桿滑動的流暢性。
22、綜上所述,本技術包括以下至少一種有益技術效果:
23、1.使用時,流體依次經過pc孔、流通環槽與ps孔,從而可以使流通正常地流動,當拉動封閉環抵接于閥孔上時,可以使閥孔關閉。流體流動時,通過螺旋導槽與螺旋導條的配合,不僅可以在確保流通環槽的流體流通面積,確保流體的流通量,而且還可以在螺旋導條的作用下加強閥桿的整體強度,確保閥桿的使用壽命,還可以在螺旋設置的螺旋導槽與螺旋導條的作用下,對流體進行導向,改變進入閥體內流體的紊流現象,使流體能夠更為順暢地流動,且采用螺旋的設置,可以使流體在流動的過程中產生螺旋的旋轉,使流體產生流動的漩渦,從而可以使流體流動的過程中產生過一定的吸力,增大流體的流速,從而可以在單位時間內增加流體流量,提高電控閥輸送流體的流通量;
24、2.使用時,當閥桿于閥孔內滑動時,在螺旋鎖條與螺旋導槽的配合下,可以使閥桿旋入閥孔內,一方面可以達到密封閥孔的目的,提高閥孔的密封性;另一方面可以在pc孔進入壓力氣體時,通過旋轉的螺旋鎖條與螺旋導槽可以達到限制閥桿位置的目的,提高閥桿封閉閥孔的穩定性。在復位扭簧的作用下,可以拉動螺旋鎖條于螺旋導槽脫離,提高拉動閥桿的流暢性;
25、3.使用時分為兩種情況,螺旋鎖條與螺旋導槽內脫離時,pc孔與ps孔連通時,此時密封性無要求,弧形片遠離第二密封環;螺旋鎖條旋入螺旋導槽內,pc孔與ps孔關閉時,此時需要徹底斷開pc孔與ps孔連通,螺旋鎖條推動伸縮桿并帶動弧形片推動第二密封環向外擴展,從而可以使第二密封環產生形變,從而可以更好地確保第二密封環密封的效果;并且采用這樣?的設計,不僅可以確保第二密封圈的密封效果,還可以減少對第二密封環的磨損,提高第二密封圈的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