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電機機殼鉆攻工裝,特別是一種電機機殼風罩孔鉆模。
背景技術:
傳統對電機風罩孔的加工采用手工鉆攻螺紋孔,期間需進行多次裝夾,存在定位不準確的問題。為此,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電機端蓋鉆孔裝置[申請公布號CN101938198A],包括底座框架部分、定位壓緊部分、上下左右移動部分,底座框架部分由底座通過螺釘與側板連接,加強筋焊接于底座上;定位壓緊部分采用定位軸置于側板定位孔中,用雙頭螺桿壓緊固定,軸套套入定位軸中用緊定螺釘固定,壓板裝在雙頭螺桿上;上下左右移動部分采用滑塊通過燕尾槽插入側板中,用內六角螺釘緊固滑塊,移動鉆模板通過槽在滑塊上左右移動,用內六角螺釘緊固,鉆套裝入移動鉆模板孔中。
雖然通過上述電機端蓋鉆孔裝置可實現對多種型號的電機端蓋進行鉆孔加工,但其依然以下問題:在加工完第一只孔后,松開六角螺母、壓板,撥出定位銷,轉動端蓋至下一個風罩孔位置并用定位銷定位,用六角螺母、壓板壓緊端蓋,鉆第二只孔,重復該過程直至風罩孔加工結束,在對每個孔進行加工時,均需要反復的進行六角螺母與壓板的松開、鎖緊,以及多次插拔定位銷進行定位,裝夾次數多,從上一個孔加工完畢至下一個孔加工完畢的間隔時間長,大大降低了加工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裝夾次數少、生產效率高的電機機殼風罩孔鉆模。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
本電機機殼風罩孔鉆模,包括鉆模座和設于鉆模座上部的鉆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鉆模座上具有位于鉆模板下方處的定位盤,所述的定位盤與鉆模座平行設置且定位盤上設有用于定位機殼的定位結構,所述的鉆模座上通過固定結構固連有芯軸,所述定位盤的中部套設在芯軸上且能沿芯軸周向轉動,所述的鉆模座上設有用于限制定位盤繞芯軸轉動角度的限位結構。
工作時,將電機機殼通過定位結構固定到定位盤上,調整好定位盤的位置,通過設于鉆模板上的鉆孔裝置對機殼的風罩孔進行加工,當第一個風罩孔加工完畢后,轉動定位盤,使需要加工的第二個風罩孔與鉆模板對齊,隨后進行第二風罩孔的加工。由于設置有限位結構,可實現快速定位。
在上述的電機機殼風罩孔鉆模中,所述的限位結構包括設于鉆模座上的與芯軸同心設置的弧形滑槽和穿設于弧形滑槽內的定位擋銷,所述定位擋銷的一端與定位盤固連,所述定位盤轉動時帶動定位擋銷在弧形滑槽內移動,當定位擋銷抵靠到弧形滑槽的一端端部時其中一個待加工風罩孔與鉆模板對應,當定位擋銷抵靠到弧形滑槽的另一端端部時另一待加工風罩孔與鉆模板對應。
當機殼安裝好后,通過移動定位擋銷在弧形滑槽內的位置,即可快速對其進行定位,縮短從加工第一孔到加工第二孔之間的時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上述的電機機殼風罩孔鉆模中,所述的鉆模座上固定有位于芯軸與弧形滑槽之間的固定銷,所述的固定銷與定位擋銷之間設有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與固定銷固連,其另一端與定位擋銷固連,當定位擋銷位于弧形滑槽的中部時所述的固定銷位于定位擋銷與芯軸的連線上。也就是說該固定銷距弧形滑槽中部的距離最短,距弧形滑槽兩端的距離最大,當定位擋銷位于弧形滑槽的兩端處時可在拉簧的作用下復位至弧形滑槽的中部處。
在上述的電機機殼風罩孔鉆模中,當所述的定位擋銷位于弧形滑槽的中部時該定位擋銷所處的位置最低。也就是說弧形導槽位于芯軸的正下方處,有利于定位盤的自動復位。
在上述的電機機殼風罩孔鉆模中,所述的定位結構包括設于定位盤上的用于伸入至機殼內的定位座,所述的定位座與定位盤一體成型且沿定位盤的軸向向外延伸,所述的定位盤上還設有用于周向定位機殼的定位銷。
在上述的電機機殼風罩孔鉆模中,所述的芯軸與定位盤之間設有軸承,所述的固定結構包括設于芯軸朝向定位盤一端的用于壓緊在上述軸承內圈上的壓緊部和設于芯軸遠離定位盤一端的鎖緊螺母,所述定位盤的中部具有定位臺階,在壓緊部的作用下所述軸承的外圈抵靠在定位臺階上。
芯軸通過鎖緊螺母、壓緊部、定位臺階和軸承進行軸向定位,芯軸除作為定位盤的旋轉軸外,還對定位盤起支撐作用。安裝過程如下:將定位盤放入到鉆模座上對心,將軸承放入到定位臺階處,將芯軸穿過軸承后通過鎖緊螺母鎖緊。
在上述的電機機殼風罩孔鉆模中,所述的鉆模座上固連有支撐塊,上述的鉆模板通過銷軸鉸接在該支撐塊上。
由于鉆模板是鉸接在支撐塊上的,除了能對機殼進行鉆孔,將鉆模板繞旋軸翻轉后還能對機殼的風罩孔攻螺紋,適用范圍廣。
加工時,手指輕微壓緊機殼,轉動機殼,機殼帶動定位盤轉動,帶動定位擋銷沿弧形滑槽移動,先轉至弧形滑槽的一端,并使定位擋銷抵靠在弧形滑槽的端部,鉆孔;隨后轉至另一邊,并使定位擋銷抵靠在弧形滑槽的另一端部,鉆孔;鉆孔完成后松開手指,機殼在拉簧作用下自動復位,取下機殼機殼。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電機機殼風罩孔鉆模具有以下優點:
其結構設計合理,可減少機殼的裝夾次數,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由于設置有弧形滑槽,通過弧形滑槽的兩端對需要加工的兩個相鄰風罩孔快速定位,進一步提高加工效率;加工時對機殼定位效果好,保證加工精度,加工完畢后能快速更換機殼;除了能對機殼進行鉆孔,將鉆模板繞旋軸翻轉后還能對機殼的風罩孔攻螺紋,適用范圍廣。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較佳實施例的左視圖。
圖中,1、鉆模座;11、弧形滑槽;2、鉆模板;3、定位盤;31、定位座;4、芯軸;41、鎖緊螺母;5、定位擋銷;6、固定銷;7、拉簧;8、定位銷;9、軸承;10、支撐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1所示的電機機殼風罩孔鉆模,包括鉆模座1和設于鉆模座1上部的鉆模板2,鉆模座1上具有位于鉆模板2下方處的定位盤3,定位盤3與鉆模座1平行設置且定位盤3上設有用于定位機殼的定位結構,鉆模座1上通過固定結構固連有芯軸4,定位盤3的中部套設在芯軸4上且能沿芯軸4周向轉動,鉆模座1上設有用于限制定位盤3繞芯軸4轉動角度的限位結構。
工作時,將電機機殼通過定位結構固定到定位盤3上,調整好定位盤3的位置,通過設于鉆模板2上的鉆孔裝置對機殼的風罩孔進行加工,當第一個風罩孔加工完畢后,轉動定位盤3,使需要加工的第二個風罩孔與鉆模板2對齊,隨后進行第二風罩孔的加工。由于設置有限位結構,可實現快速定位。
如圖2所示,限位結構包括設于鉆模座1上的與芯軸4同心設置的弧形滑槽11和穿設于弧形滑槽11內的定位擋銷5,定位擋銷5的一端與定位盤3固連,定位盤3轉動時帶動定位擋銷5在弧形滑槽11內移動,當定位擋銷5抵靠到弧形滑槽11的一端端部時其中一個待加工風罩孔與鉆模板2對應,當定位擋銷5抵靠到弧形滑槽11的另一端端部時另一待加工風罩孔與鉆模板2對應。
當機殼安裝好后,通過移動定位擋銷5在弧形滑槽11內的位置,即可快速對其進行定位,縮短從加工第一孔到加工第二孔之間的時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圖1和圖2所示,鉆模座1上固定有位于芯軸4與弧形滑槽11之間的固定銷6,固定銷6與定位擋銷5之間設有拉簧7,拉簧7的一端與固定銷6固連,其另一端與定位擋銷5固連,當定位擋銷5位于弧形滑槽11的中部時固定銷6位于定位擋銷5與芯軸4的連線上。也就是說該固定銷6距弧形滑槽11中部的距離最短,距弧形滑槽11兩端的距離最大,當定位擋銷5位于弧形滑槽11的兩端處時可在拉簧7的作用下復位至弧形滑槽11的中部處。
如圖2所示,當定位擋銷5位于弧形滑槽11的中部時該定位擋銷5所處的位置最低,也就是說弧形導槽位于芯軸4的正下方處,有利于定位盤3的自動復位。
如圖1所示,定位結構包括設于定位盤3上的用于伸入至機殼內的定位座31,定位座31與定位盤3一體成型且沿定位盤3的軸向向外延伸,定位盤3上還設有用于周向定位機殼的定位銷8。
如圖1所示,芯軸4與定位盤3之間設有軸承9,固定結構包括設于芯軸4朝向定位盤3一端的用于壓緊在上述軸承9內圈上的壓緊部和設于芯軸4遠離定位盤3一端的鎖緊螺母41,定位盤3的中部具有定位臺階,在壓緊部的作用下軸承9的外圈抵靠在定位臺階上。
芯軸4通過鎖緊螺母41、壓緊部、定位臺階和軸承9進行軸向定位,芯軸4除作為定位盤3的旋轉軸外,還對定位盤3起支撐作用。安裝過程如下:將定位盤3放入到鉆模座1上對心,將軸承9放入到定位臺階處,將芯軸4穿過軸承9后通過鎖緊螺母41鎖緊。
如圖1所示,鉆模座1上固連有支撐塊10,鉆模板2通過銷軸鉸接在該支撐塊10上。由于鉆模板2是鉸接在支撐塊10上的,除了能對機殼進行鉆孔,將鉆模板2繞旋軸翻轉后還能對機殼的風罩孔攻螺紋,適用范圍廣。
加工時,手指輕微壓緊機殼,轉動機殼,機殼帶動定位盤3轉動,帶動定位擋銷5沿弧形滑槽11移動,先轉至弧形滑槽11的一端,并使定位擋銷5抵靠在弧形滑槽11的端部,鉆孔;隨后轉至另一邊,并使定位擋銷5抵靠在弧形滑槽11的另一端部,鉆孔;鉆孔完成后松開手指,機殼在拉簧7作用下自動復位,取下機殼機殼。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