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機的機殼結構以及具有該機殼結構的電機。
背景技術:
電機運行過程中,由于機械摩擦等原因,電機軸承會發熱,如果軸承的散熱處理不足,極易導致軸承的損壞。現有技術中,常采用風冷散熱,即加裝風冷裝置對軸承進行散熱,但是這樣的設計增加了電機結構的復雜性,且無法滿足如吸塵器電機這樣的小型化電機在高速運轉環境下軸承的散熱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因此,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電機軸承散熱結構復雜,不利于電機小型化的缺陷。
為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機的機殼結構,所述機殼結構包括機殼本體,所述機殼本體上成型有轉軸安裝孔和散熱孔,所述轉軸安裝孔的內壁上成型軸承室,所述散熱孔靠近軸承室設置在機殼本體的端面上。
優選地,所述散熱孔為貫穿所述機殼本體的端面的通孔。
優選地,所述散熱孔至少為三個,在以轉軸安裝孔的中心為圓心的圓周上均勻排布。
優選地,所述散熱孔的尺寸、形狀均相同。
優選地,所述散熱孔為三個。
優選地,所述散熱孔為近似矩形孔,所述近似矩形孔的至少與所述轉軸安裝孔的外壁鄰接的內壁為弧形壁,所述近似矩形孔與該弧形壁相對的內壁為平面壁。
優選地,所述機殼本體包括環形的軛部,和從所述軛部徑向向內伸出并連接所述轉軸安裝孔外壁的多個支撐筋,相鄰支撐筋之間具有間隙,所述散熱孔一一對應地設置在所述支撐筋上。
優選地,所述軸承室從機殼本體的端面沿著該機殼本體的軸向向一側突出,每個所述支撐筋上設置同向突出的兩個凸棱,兩個所述凸棱之間形成凹陷的通道,所述通道連接所述軸承室的外壁。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電機,包括機殼結構、定子組件和轉子組件,所述機殼結構包括第一機殼和與所述第一機殼形成安裝空間的第二機殼,所述定子組件和所述轉子組件位于所述安裝空間內,所述轉子組件的轉軸穿過轉軸安裝孔,所述第一機殼和/或所述第二機殼為上述任一項所述的機殼結構,所述軸承室內安裝與所述轉軸配合的軸承。
優選地,所述電機為吸塵器電機。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的機殼結構,轉軸安裝孔的內壁上成型軸承室,散熱孔靠近軸承室設置在機殼本體的端面上。該種機殼結構,由于散熱孔靠近軸承室設置在機殼本體的端面上,電機旋轉過程中,轉軸與位于軸承室內的軸承摩擦產生的熱量,能夠通過該散熱孔迅速向外散出,即便電機高速旋轉,也能夠滿足散熱要求,散熱結構簡單有效,不需要加裝額外的風冷裝置,有利于電機的小型化。
2.本實用新型機殼結構,所述散熱孔為貫穿機殼本體端面的通孔,該種設計方式便于熱量從機殼本體的一側端面向另一側端面散出,進一步提高散熱效率。
3.本實用新型機殼結構,散熱孔在以軸孔中心為圓心的圓周上均勻設置,散熱孔的尺寸、形狀相同,更有利于均勻散熱。
4.本實用新型機殼結構,所述散熱孔為近似矩形孔,所述近似矩形孔的至少與所述轉軸安裝孔的外壁鄰接的內壁為弧形壁,由于電機在旋轉過程中沿著旋轉的圓周方向均產生熱量,將與所述轉軸安裝孔的外壁鄰接的內壁設置為弧形壁便于電機在旋轉過程中周向均勻地散熱。
5.本實用新型機殼結構,所述機殼本體包括環形的軛部,和從所述軛部徑向向內伸出并連接所述轉軸安裝孔外壁的多個支撐筋,相鄰支撐筋之間具有間隙,所述散熱孔一一對應地設置在所述支撐筋上,該間隙和散熱孔相互配合、輔助彼此進行更高效的散熱。
6.本實用新型機殼結構,所述軸承室從其所在機殼的端面沿著該機殼的軸向一側突出,每個所述支撐筋上設置同向突出的兩個凸棱,兩個所述凸棱之間形成凹陷的通道,所述通道連接所述軸承室的外壁。由于凸棱之間形成通道,且通道連接軸承室的外壁,從而使得設置在軸承室內軸承的熱量能夠通過該通道進一步進行散熱。
7.本實用新型的機殼結構適用于各種類型的電機,尤其適用于吸塵器中的直流無刷電機。
8.本實用新型電機,由于具有上述任一項所述的機殼結構,因此,具有上述任一項所述的優點。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機殼結構的一種實施方式的一個側面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機殼結果的一種實施方式的另一個側面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電機的一種實施方式的裝配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機殼本體;2-第一機殼;3-軸承室;4-散熱孔;
5-轉軸安裝孔;6-軛部;7-支撐筋;8-凸棱;9-通道;10-第二機殼;
11-轉子組件;12-定子組件;13-軸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
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電機的機殼結構的具體實施方式,所述機殼結構包括機殼本體1,所述機殼本體1上成型有轉軸安裝孔5和散熱孔4,所述轉軸安裝孔的內壁上成型軸承室3,所述散熱孔4靠近軸承室3設置在機殼本體1的端面上。
轉軸安裝孔5的內壁上成型軸承室3,散熱孔4靠近軸承室3設置在機殼本體1的端面上。該種機殼結構,由于散熱孔4靠近軸承室3設置在機殼本體1的端面上,電機旋轉過程中,轉軸與位于軸承室3內的軸承13摩擦產生的熱量,能夠通過該散熱孔4迅速向外散出,即便電機高速旋轉,也能夠滿足散熱要求,散熱結構簡單有效,不需要加裝額外的風冷裝置,有利于電機的小型化。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散熱孔4為貫穿其所在機殼本體的端面的通孔。該種設計方式便于熱量從機殼的一側端面向另一側端面散出,進一步提高散熱效率。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散熱孔4為三個,在以轉軸安裝孔5的中心為圓心的圓周上均勻排布,在此,均勻排布是指相鄰兩個散熱孔4之間間距相同;進一步優選地,所述散熱孔4的尺寸、形狀均相同。散熱孔4在以轉軸安裝孔5中心為圓心的圓周上均勻設置,散熱孔的尺寸、形狀相同,更有利于均勻散熱。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如圖2所示,所述散熱孔4為近似矩形孔,所述近似矩形孔的至少與所述轉軸安裝孔5的外壁鄰接的內壁為弧形壁,所述近似矩形孔與該弧形壁相對的內壁為平面壁。
由于電機在旋轉過程中沿著旋轉的圓周方向均產生熱量,將與所述轉軸安裝孔5的外壁鄰接的內壁設置為弧形壁便于電機在旋轉過程中周向均勻地散熱。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機殼本體1包括環形的軛部6,和從所述軛部6徑向向內伸出并連接所述轉軸安裝孔5外壁的多個支撐筋7,相鄰支撐筋7之間具有間隙,所述散熱孔4一一對應地設置在所述支撐筋7上。該間隙和散熱孔相互配合、輔助彼此進行更高效的散熱。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軸承室3從其所在機殼的端面沿著該機殼的軸向一側突出,每個所述支撐筋7上設置同向突出的兩個凸棱8,兩個所述凸棱之間形成凹陷的通道9,所述通道9連接所述軸承室3的外壁。
由于凸棱8之間形成通道9,且通道9連接軸承室3的外壁,從而使得設置在軸承室3內的軸承13的熱量能夠通過該通道進一步進行散熱。
本實施例上述實施方式中記載的機殼結構適用于各種類型的電機,尤其適用于吸塵器中的直流無刷電機。
實施例2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吸塵器電機,包括機殼結構、定子組件12和轉子組件11,所述機殼結構包括第一機殼2和與所述第一機殼2形成安裝空間的第二機殼10,所述定子組件和所述轉子組件位于所述安裝空間內,所述轉子組件的轉軸穿過轉軸安裝孔5,所述第一機殼和/或所述第二機殼為上述實施例中任一所述的機殼結構,所述軸承室3內安裝與所述轉軸配合的軸承13。
該種電機,由于散熱孔4靠近軸承室3設置在機殼本體1的端面上,電機旋轉過程中,轉軸與位于軸承室3內的軸承13摩擦產生的熱量,能夠通過該散熱孔4迅速向外散出,即便電機高速旋轉,也能夠滿足散熱要求,散熱結構簡單有效,不需要加裝額外的風冷裝置,有利于電機的小型化。
本實施例的電機,由于具有上述機殼結構,因此,具有上述機殼結構所具有所有優點。
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創造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