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消防控制信息化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火災報警控制器的聯網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控制器局域網絡(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總線,最初為汽車內部智能化控制所設計,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消防用控制器間由原來RS485總線聯網逐漸被CAN總線聯網代替。
由于CAN總線傳輸速度和傳輸距離成反比的原因,導致CAN總線傳輸距離在高速傳輸時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即使在最低速的情況下傳輸距離只能達到10km,所以不適合長距離傳輸。CAN總線是差分電壓信號傳輸,易受到現場環境的干擾。CAN總線本身只支持總線拓撲結構,CAN總線的末端節點,需要考慮終端電阻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相關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聯網控制系統,用于實現火災報警控制器之間遠距離、高速率聯網。
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聯網控制系統,包括一個或多個區域集中單元,每個所述區域集中單元包括:集中機、區域機、星型集線器、星型區域端,其中所述星型集線器與所述集中機通過CAN總線連接,所述星型區域端與所述區域機通過CAN總線連接,所述星型區域端通過光纖并聯連接于所述星型集線器上。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星型集線器包括級聯接口,所述級聯接口用于級聯多個區域集中單元。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級聯深度不超過8。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每個所述區域集中單元的區域機個數不超過8。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星型集線器采用Cortex-M4內核的處理器。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星型集線器與星型區域端均包括CAN/光纖轉換模塊,所述CAN/光纖轉換模塊用于實現CAN信號與光纖信號之間的轉換。
通過所述CAN/光纖轉換模塊,集中機和區域機的CAN信號可以轉換為光纖信號,從而在連接星型集線器與星型區域端的光纖上進行傳輸,進而大大提高信號的傳輸距離。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級聯接口無需級聯區域集中單元時,還用于連接CRT顯示器。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利用現有的CAN總線技術,將CAN信號轉換為光纖信號,改變現有傳輸媒介,從而實現了火災報警控制器之間低損耗,長距離,大容量,穩定性高,抗干擾能力強的網絡連接。
應當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細節描述僅是示例性和解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實用新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所述聯網控制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信號轉換示意圖。
此處的附圖被并入說明書中并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與說明書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
具體實施方式
這里將詳細地對示例性實施例進行說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圖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圖時,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圖中的相同數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實施例中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并不代表與本實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實施方式。相反,它們僅是與如所附權利要求書中所詳述的、本實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裝置的例子。
消防用控制器之間的聯網控制系統多采用“區域集中”的聯網方案,有區域機管理控制某一局部的消防報警和聯動設備的同時,再將區域機的信息上傳集中機。
CAN總線是消防用控制器之間,現行使用最多的聯網方式,其有很強的協議功能,短距離通信速率較高,距離遠時,速度很低,不宜做長距離通信。CAN總線不能連接星型總線,信號線要單獨連接,使用CAN總線作為星型集線器顯然不妥,它常常作為大系統的分支連線。
為了兼顧消防用控制器之間聯網的傳輸距離和傳輸速率,并保證通信容量和可靠性,本實用新型將提供一種聯網控制系統,以解決上述場景中的技術問題。
參見圖1所示,示出了火災報警控制器之間的聯網控制系統的一個實施例,圖中示出的所述聯網控制系統包括兩個區域集中單元100,所述區域集中單元100包括集中機102、區域機104、星型集線器106和星型區域端108;其中,星型集線器106與所述集中機102通過CAN總線連接,星型區域端108與所述區域機104通過CAN總線連接,所述星型區域端108通過光纖并聯連接于所述星型集線器106上,實現火災報警控制器之間組成星型拓撲結構。兩個區域集中單元100通過所述星型集線器106上的級聯接口(圖中未示出)實現級聯。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優選的,一個區域集中單元100中包括一個集中機102和多個區域機104,區域機104的個數不超過8個。如果用戶星形網絡中火災報警控制器數量大于9臺(1臺集中機102,8臺區域機104)時,需要通過級聯其他區域集中單元100來實現火災報警控制器的聯網。如果用戶需要組網的火災報警控制器小于或等于9臺,那么星型集線器106的級聯接口,可以連接別的設備,比如陰極射線管(Cathode Ray Tube,CRT)顯示裝置,也可以連接別的類型的聯網卡,比如總線型的,環形的,構成更復雜的混合式網絡拓撲結構,如果用戶沒有需求,所述級聯接口也可以閑置。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多個區域集中單元100級聯的最大深度是由星型集線器106的軟件功能以及可分配的設備地址數共同決定的。例如,火災報警控制器的設備地址號是0-63,即網絡中最大火災報警控制器的區域機104數量為64臺,所以星型集線器106支持到最大級聯深度為64/8=8。具體級聯深度是多少,可以根據用戶的星形網絡中區域機104的數量來進行計算,計算公式為:區域機104數量除以8,不整除加1.如果區域機104少于8臺時,區域集中單元100的對外接口不會發生變化,只是級聯接口閑置或者作為別的功能來用了。
所述CAN總線的物理傳輸介質可以采用0.5-1.5mm2的雙絞線,根據傳輸距離的不同,選擇適當的屏蔽雙絞線:0.5mm2的雙絞線適合于100米以內,0.75mm2的雙絞線適合于400米以內,1mm2的雙絞線適合于1km以內,1.5mm2的雙絞線適合于2km以內,等等,本實用新型對此不做限定,用戶可以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雙絞線。
星型集線器106和星型區域端108之間采用光纖傳輸,光纖的傳輸損耗低、中繼距離長、通信容量大、抗輻射能力強,可用在工業環境或其他特殊環境下,采用光纖傳輸是一種遠距離通訊的更高效穩定的方式。
由于集中機102與區域機104之間的數據傳輸在兩種不同的物理介質上傳輸,因此需要在物理介質轉換的同時需要實現傳輸信號的轉換,從而與不同的物理介質相匹配。
如圖2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星型集線器106與星型區域端108均具有CAN/光纖轉換模塊,用于實現CAN信號與光纖信號之間的轉換。
通過所述CAN/光纖轉換模塊,集中機102和區域機104的CAN信號可以轉換為光纖信號,從而在連接星型集線器106與星型區域端108的光纖上進行傳輸,進而大大提高信號的傳輸距離。具體地,在實現集中機102控制區域機104的功能時,星型集線器106通過CAN總線采集火災報警控制器集中器的CAN信號,并通過CAN/光纖轉換模塊將CAN信號轉換為光纖信號傳輸給星型區域端108;星型區域端108收到光纖信號時,通過CAN/光纖轉換模塊,將光纖信號轉換成CAN信號下傳給火災報警控制器區域機104。在實現區域機104向集中機102的上傳數據功能時,星型區域端108通過CAN總線采集火災報警控制器區域機104的CAN信號,并通過CAN/光纖轉換模塊將CAN信號轉換為光纖信號上傳給星型集線器106;星型集線器106收到光纖信號時,通過CAN/光纖轉換模塊將光纖信號轉換成CAN信號上傳給火災報警控制器集中機102。
星型集線器增強了CAN總線通訊穩定性,通過將CAN信號轉換成光纖信號傳輸來增加CAN總線的傳輸距離,完成CAN總線數據在星型網絡上的可靠傳輸。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星型集線器采用Cortex-M4內核的處理器。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的是,星型集線器還可以采用其他能夠實現相同功能的單片機或者處理器。
以上實施例中所述的集中機和區域機均為火災報警控制器,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的是,所示集中機和區域機也可以為其他消防類控制器。
應當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經描述并在附圖中示出的精確結構,并且可以在不脫離其范圍進行各種修改和改變。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僅由所附的權利要求來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