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已浸病毒桑葉均勻添食,24小時后,添食正常桑葉飼養,3齡起蠶喂食2次桑葉后,將健康蠶用蠶筷揀出常規飼養。4齡起蠶將桑葉橫豎兩刀均勻切成4片,浸入18個/毫升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濃度的溶液,繼續用蠶筷揀出已浸病毒桑葉均勻添食,24小時后,添食正常桑葉飼養,4齡眠中、5齡起蠶及5齡中期淘汰病蠶。上蔟結繭后,雌、雄蛾對號交配,產卵I周后60_65°C烘蛾5小時,檢測雌、雄蛾病毒多角體,將無病毒多角體的對應蠶種繼代飼養。
[0024]2、抗性供體親本F02添食病毒篩選
[0025]按供體親本FOl添食病毒篩選方法,對選留素材素材繼續混合篩選。
[0026]3、抗性供體親本F03添食病毒篩選
[0027]按導入親本R)1添食方法,對選留素材繼續單蛾篩選。對2、4齡起蠶添食病毒存活率達到50%以上單蛾,雌、雄蛾檢測無病毒多角體的素材,都可以作為抗血液型膿病基因供體親本;第二步、導入Fl代,將抗性供體親本雄蛾與受體親本雌蛾野B雜交,導入血液型膿病抗性基因,2齡起蠶混合育2000頭,病毒濃度17個/毫升浸透桑葉添食24小時后,喂食常規桑葉,3齡起蠶食葉12小時后將健康蠶挑出;4齡起蠶繼續用17個/毫升浸透桑葉添食24小時后,喂食常規桑葉,5齡起蠶食葉12小時后將健康蠶挑出,直至上蔟結繭,淘汰病死蠶,將繭形優的選留,淘汰病死蛹,分雌、雄對號交配制種;將雌、雄蛾對號裝盒后在25°C下存放I周后用60-65°C烘干5小時,顯微鏡調制放大倍數600倍檢測雌、雄蛾病毒多角體,將雌、雄蛾都未檢到病毒多角體的對應蛾區留種繼代。
[0028]第三步、導入F2代,單蛾育,重復第2步方法,將單蛾育存活率50%以上的留種繼代。
[0029]第四步、導入F3代,單蛾育50區,2齡起蠶每個單蛾區數50頭添食病毒篩選,方法如第二步中2齡起蠶添食病毒方法,將50頭全存活對應單蛾區4齡起蠶全部添食病毒篩選,方法如第二步中4齡起蠶后添食病毒方法,選留全存活的單蛾區留種繼代。
[0030]第五步、導入F4代,每個系統飼養10個單蛾,以8個系統為宜,2齡起蠶每個單蛾區直接添食病毒篩選,方法如第二步中2齡起蠶添食病毒方法,調查選留全抗單蛾區超過50%的系統,將其中所有全抗單蛾一直飼養至上蔟結繭,留種繼代。
[0031 ] 第六步、導入F5代,每個系統飼養6區,以8個系統為宜,2齡起蠶每個單蛾區直接添食病毒篩選,方法如第二步中2齡起蠶添食方法,調查選留全抗單蛾區100%的系統,將選出的全抗系統中的所有單蛾區,4齡起蠶后繼續用17個/毫升浸透桑葉添食24小時,喂常規桑葉,方法如第二步,得到全抗品系。
[0032]第七步、穩定全抗品系的驗證。在F6-F7代不添食病毒,常規飼養調查后,在F8代,2齡起蠶全部單蛾區添食病毒,方法如第二步,將單蛾區3-5頭發病的系統淘汰,留下所有單蛾區都無I頭發病的系統,驗證出穩定全抗系統,可以規模投入生產。
[0033]實驗結果如下:
[0034]第一步結果:F01結果'2齡、4齡添食病毒后上蔟能結繭的有10個素材,結繭數3-40粒,蛹期全發病死亡5個素材,剩余5個素材可以制種,經雌、雄蛾病毒多角體檢測,僅有3個素材CN1、CN2、JNl可以繼代。
[0035]F02結果:2齡、4齡添食病毒后上蔟結繭率已達到50%,檢測雌、雄蛾病毒多角體,無病毒多角體的對應蠶種達到檢測總數的70%,繼代飼養。F03結果:2齡、4齡添食病毒后上蔟結繭率出現80%單蛾,檢測雌、雄蛾病毒多角體,無病毒多角體的對應蠶種作為抗性供體親本。
[0036]第二步結果:混合篩選存活率達到50-90%,同時選擇經濟性狀優的個體繼代。
[0037]第三步結果:單蛾育50%以上存活率蛾區達到一半以上,篩選到100%抗性單蛾。將存活率高的單蛾同時進行經濟性狀篩選繼代。
[0038]第四步結果:篩選到100%全抗單蛾達到30%以上。同時進行繭絲質性狀篩選繼代。
[0039]第五步結果:篩選到2齡、4齡添食病毒100%存活率系統2個,將雌、雄蛾檢測到病毒多角體的淘汰。
[0040]第六步結果:篩選到100%存活率的全抗系統。
[0041]第七步結果:20多個系統共200個單蛾區,僅出現3-5頭遲眠蠶,屬正常,未出現發病蠶,抗性穩定。
[0042]通過該實施例培育的全抗血液型膿病的蠶品種“野三元”,在江蘇科技大學蠶業研究所病理研究室與我國主推蠶品種“菁松X皓月”進行了抗性比較試驗,在17個/毫升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濃度添食下,野三元無一頭膿病蠶發生,“菁松X皓月”膿病蠶發生95%;在18個/毫升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濃度添食下,野三元發生1.5%膿病蠶,“菁松X皓月”膿病蠶發生100%。目前,該品種已開始在我國江蘇、廣西、云南、安徽等省蠶桑生產中試點推廣,合計2萬張蠶種,26500粒卵/張種未發現有膿病蠶發生。在非洲埃塞俄比亞多次試養獲得成功,該品種抗膿病性能強且穩定,在同時飼養的其它蠶品種已發生血液型膿病的污染環境下,在“野三元”蠶品種中未發現家蠶血液型膿病蠶,這說明本實施例在蠶桑生產中得到驗證。
[0043]由此可見,上述實施例技術方案培育家蠶全抗血液型膿病的育種方法過程簡單,易于一般育種單位操作實施,能夠育成全抗血液型膿病蠶品種。通過該實施例培育的全抗血液型膿病的蠶品種“野三元”,可以在蠶桑生產中規模推廣應用,這對穩定我國蠶桑生產,開拓發展“一路一帶”國際蠶桑合作具有重要意義,國內、外應用前景廣闊。
[0044]除上述實施外,本發明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明要求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全抗家蠶血液型膿病的育種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含有蠶核型多角體病毒的桑葉對蠶進行喂食,篩選得到病毒存活率達到50%以上,檢測無多角體病毒的雌、雄蛾作為抗血液型膿病供體親本; 第二步、將抗性供體親本雄蛾與受體親本雌蛾野B雜交,得到含血液型膿病抗性基因的蠶種匕代,混合培育經2齡、4齡起的蠶,連續添食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篩選出抗性個體繼代作為F2R ; 第三步、對所述F2代的蠶種進行單蛾育,重復第二步方法,將單蛾育存活率50%以上的蠶留種繼代作為F3代; 第四步、單蛾育50區,每個單蛾育區選擇50頭2齡起的蠶添食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進行篩選,將50頭全存活對應的單蛾區4齡起蠶全部添食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進行篩選,選留全存活的單蛾區留種繼代作為匕代; 第五步、每個系統飼養10個單蛾區,以8個系統為宜,2齡起蠶每個單蛾區直接添食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篩選,選留全抗單蛾區超過50%的系統,將其中所有全抗單蛾一直飼養至上蔟結繭,留種繼代作為匕代; 第六步、每個系統飼養6個單蛾區,以8個系統為宜,2齡起蠶每個單蛾區直接添食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篩選,調查選留全抗單蛾區100%的系統,將選出系統中的所有單蛾4齡起蠶繼續添食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篩選,得到全抗品系為匕代; 第七步、在F6-F7R不添食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進行常規飼養,在F8R,對2齡起蠶進行全部單蛾區添食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將單蛾區3-5頭發病的系統淘汰,留下所有單蛾區100%無發病的系統,得到穩定的全抗系統,即為全抗家蠶血液型膿病的蠶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全抗家蠶血液型膿病的育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抗血液型膿病供體親本的篩選方法具體是,選擇強健性育種素材50份,每份28個單蛾混合收蟻2克,選擇2齡起蠶2000頭,將桑葉切成2厘米X 2厘米浸入含有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的溶液,用蠶筷揀出已浸病毒的桑葉均勻添食,24小時后,添食正常桑葉飼養,3齡起蠶喂食2次桑葉后,將健康蠶用蠶筷揀出常規飼養,4齡起蠶將桑葉橫豎兩刀均勻切成4片,浸入含有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的溶液,繼續用蠶筷揀出已浸病毒的桑葉均勻添食,24小時后,添食正常桑葉飼養,4齡眠中、5齡起蠶及5齡中期淘汰病蠶,上蔟結繭后,雌、雄蛾對號交配,產卵I周后,60-65 °C烘蛾5小時,檢測雌、雄蛾病毒多角體,將無病毒多角體的對應蠶種繼代飼養,作為篩選出的抗性供體親本匕1;按抗性供體親本F M的篩選方法,對留選素材繼續混合篩選,得到抗性供體親本Fffi,再重復抗性供體親本Fm的篩選方法,得到抗性供體親本Fra,對2、4齡起蠶添食病毒存活率達到50%以上單蛾,雌、雄蛾檢測無病毒多角體的蠶種,作為抗血液型膿病基因供體親本。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全抗家蠶血液型膿病的育種方法,其特征在于:抗性供體親本篩選所述含有家蠶多角體病毒的溶液濃度為18個/毫升,添食時間在2齡起蠶和4齡起蠶連續添食3次。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全抗家蠶血液型膿病的育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至第七步,家蠶多角體病毒濃度為17個/暈升。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全抗家蠶血液型膿病的育種方法,不同發育階段的抗性穩定其特征在于:用2齡、4齡連續添食病毒并結合雌、雄蛾檢測方法,將雌、雄對號交配制種裝盒后,在25°C下存放I周后,用60-65°C烘干5小時,顯微鏡調制放大倍數600倍檢測雌、雄蛾病毒多角體,將雌、雄蛾均未檢到多角體病毒的對應蛾區留種繼代,培育出在1-3齡小蠶期、4-5齡大蠶期及蛹期不同發育階段抗性穩定的蠶品種。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育種方法,尤其涉及一種全抗家蠶血液型膿病的育種方法,屬于動物育種技術領域。本發明在育種早期世代用2齡、4齡連續添食含病毒的桑葉,并結合雌、雄蛾檢測病毒多角體,能夠快速聚合抗血液型膿病基因,獲得全抗單蛾及系統,實現育成蠶品種在關鍵發育時段的穩定抗病性能。其有益效果是:不僅能夠獲得高抗性個體,同時實現了對血液型膿病抗性主基因篩選固定和微效基因的篩選固定,篩選到在稚蠶期、壯蠶期及蛹期不同發育階段抗性表現一致的抗性穩定蠶品種,實現家蠶對血液型膿病的全抗性。
【IPC分類】A01K67/04
【公開號】CN105145500
【申請號】CN201510386450
【發明人】吳陽春, 賈仲偉, 覃光星, 盧鴻, 許平震, 陶鳴, 唐運成, 高永山
【申請人】江蘇科技大學, 江蘇蘇豪蠶種有限公司, 江蘇富安繭絲綢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請日】201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