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固定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骨牽引配重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臨床骨科患者骨牽引治療時,一般普遍采用配重方式對患者進行骨牽引治療,而患者在進行骨牽引治療過中,會隨著治療程度以及具體病情情況,通過更換不同重量的配重物進行最佳牽引治療,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配重物更換后,需要對配重物進行有效固定,而目前傳統的固定方式為膠帶多重纏繞固定,但此方式,不僅操作冗雜,增加了醫護人員的勞動強度,還無法對配重物進行有效固定,配重物極易脫落,影響治療,鑒于以上缺陷,實有必要設計一種骨牽引配重固定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骨牽引配重固定裝置,來解決目前傳統的配重固定方式,不僅操作冗雜,還無法對配重物進行有效固定,從而增加了醫護人員的勞動強度以及容易導致配重物滑落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骨牽引配重固定裝置,包括固定桿、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掛環、底座、第一轉軸、第一夾板、第二夾板、第一把手、第二把手、彈簧、配重物,所述的第一固定板位于固定桿上端,所述的第一固定板與固定桿螺紋相連,所述的第二固定板位于固定桿下端,所述的第二固定板與固定桿螺紋相連,所述的掛環位于第一固定板頂部中端,所述的掛環與第一固定板螺紋相連,所述的底座位于第二固定板底部中端,所述的底座與第二固定板螺紋相連,所述的第一轉軸貫穿底座下端,所述的第一轉軸與底座螺紋相連,所述的第一夾板貫穿于第一轉軸前端,所述的第一夾板與第一轉軸轉動相連,所述的第二夾板貫穿于第一轉軸后端,所述的第二夾板與第一轉軸轉動相連,所述的第一把手位于第一夾板底部,所述的第一把手與第一夾板一體相連,所述的第二把手位于第二夾板底部,所述的第二把手與第二夾板一體相連,所述的彈簧位于第一把手與第二把手之間,所述的彈簧分別與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螺紋相連,所述的配重物位于固定桿外壁,所述的配重物與固定桿活動相連。
進一步,所述的掛環頂部還設有自鎖掛環,所述的自鎖掛環與掛環活動相連。
進一步,所述的自鎖掛環頂部還設有牽引繩,所述的牽引繩與自鎖掛環繩系相連。
進一步,所述的第一把手中端還設有第二轉軸,所述的第二轉軸與第一把手螺紋相連。
進一步,所述的第二轉軸外壁還設有轉動板,所述的轉動板與第二轉軸轉動相連。
進一步,所述的第二把手中端還設有限位桿,所述的限位桿與第二把手螺紋相連。
進一步,所述的轉動板左側還設有卡槽,所述的卡槽為凹槽。
與現有技術相比,該骨牽引配重固定裝置,醫護人員將牽引繩與外部牽引裝置繩系相連,當患者需要配重牽引時,醫護人員首先擠壓第一把手與第二把手,即使第一把手與第二把手向內合攏,使彈簧收縮,即可連動第一夾板與第二夾板順著第一轉軸向外轉動打開,然后,醫護人員便可轉動轉動板,使得轉動板繞第二轉軸轉動至限位桿位置,即卡槽卡住限位桿,從而實現第一把手與第二把手合攏固定,然后,醫護人員便可根據患者相應牽引配重需要,將相應重量的配重物插入固定桿中,當配重物放置完畢后,醫護人員首先握住第一把手與第二把手,再轉動轉動板,使卡槽與限位桿分離即使得轉動板轉動,再松開第一把手與第二把手,此時,在彈簧的作用下,第一把手與第二把手便向外轉動,即可聯動第一夾板和第二夾板繞第一轉軸向內合攏,即使得第一夾板和第二夾板夾緊配重物,從而實現了配重物的固定,該骨牽引配重固定裝置,結構巧妙,安全可靠,通過簡單的操作,能夠方便的對配重物進行有效固定,避免配重物從該裝置中滑出,從而極大的減輕了醫護人員的勞動強度,同時,自鎖掛環是為了方便的將掛環取下,從而實現掛環與牽引繩的分離。
附圖說明
圖1是骨牽引配重固定裝置主視圖;
圖2是底座側視圖;
圖3是骨牽引配重固定裝置局部立體圖。
固定桿1、第一固定板2、第二固定板3、掛環4、底座5、第一轉軸6、第一夾板7、第二夾板8、第一把手9、第二把手10、彈簧11、配重物12、自鎖掛環401、牽引繩402、第二轉軸901、轉動板902、卡槽903、限位桿1001。
如下具體實施方式將結合上述附圖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在下文中,闡述了多種特定細節,以便提供對構成所描述實施例基礎的概念的透徹理解,然而,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很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可以在沒有這些特定細節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況下來實踐,在其他情況下,沒有具體描述眾所周知的處理步驟。
如圖1、圖2、圖3所示,一種骨牽引配重固定裝置,包括固定桿1、第一固定板2、第二固定板3、掛環4、底座5、第一轉軸6、第一夾板7、第二夾板8、第一把手9、第二把手10、彈簧11、配重物12,所述的第一固定板2位于固定桿1上端,所述的第一固定板2與固定桿1螺紋相連,所述的第二固定板3位于固定桿1下端,所述的第二固定板3與固定桿1螺紋相連,所述的掛環4位于第一固定板2頂部中端,所述的掛環4與第一固定板2螺紋相連,所述的底座5位于第二固定板3底部中端,所述的底座5與第二固定板3螺紋相連,所述的第一轉軸貫穿底座下端,所述的第一轉軸6與底座5螺紋相連,所述的第一夾板7貫穿于第一轉軸6前端,所述的第一夾板7與第一轉軸6轉動相連,所述的第二夾板8貫穿于第一轉軸6后端,所述的第二夾板8與第一轉軸6轉動相連,所述的第一把手9位于第一夾板7底部,所述的第一把手9與第一夾板7一體相連,所述的第二把手10位于第二夾板8底部,所述的第二把手10與第二夾板8一體相連,所述的彈簧11位于第一把手9與第二把手10之間,所述的彈簧11分別與第一把手9和第二把手10螺紋相連,所述的配重物12位于固定桿1外壁,所述的配重物12與固定桿1活動相連,所述的掛環4頂部還設有自鎖掛環401,所述的自鎖掛環401與掛環4活動相連,所述的自鎖掛環401頂部還設有牽引繩402,所述的牽引繩402與自鎖掛環401繩系相連,所述的第一把手9中端還設有第二轉軸901,所述的第二轉軸901與第一把手9螺紋相連,所述的第二轉軸901外壁還設有轉動板902,所述的轉動板902與第二轉軸901轉動相連,所述的第二把手10中端還設有限位桿1001,所述的限位桿1001與第二把手10螺紋相連,所述的轉動板902左側還設有卡槽903,所述的卡槽903為凹槽。
該骨牽引配重固定裝置,使用前,醫護人員將牽引繩402與外部牽引裝置繩系相連,當患者需要配重牽引時,醫護人員首先擠壓第一把手9與第二把手10,即使第一把手9與第二把手10向內合攏,使彈簧11收縮,即可連動第一夾板7與第二夾板8順著第一轉軸6向外轉動打開,然后,醫護人員便可轉動轉動板902,使得轉動板902繞第二轉軸901轉動至限位桿1001位置,即卡槽903卡住限位桿1001,從而實現第一把手9與第二把手10合攏固定,然后,醫護人員便可根據患者相應牽引配重需要,將相應重量的配重物12插入固定桿1中,當配重物12放置完畢后,醫護人員首先握住第一把手9與第二把手10,再轉動轉動板902,使卡槽903與限位桿1001分離即使得轉動板902轉動,再松開第一把手9與第二把手10,此時,在彈簧11的作用下,第一把手9與第二把手10便向外轉動,即可聯動第一夾板7和第二夾板8繞第一轉軸6向內合攏,即使得第一夾板7和第二夾板8夾緊配重物12,從而實現了配重物12的固定,同時,自鎖掛環401是為了方便的將掛環4取下,從而實現掛環4與牽引繩402的分離。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體的實施方式,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從上述構思出發,不經過創造性的勞動,所做出的種種變換,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