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床輔助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到一種機床廢料自動清理裝置。
背景技術:
機床在加工零件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廢料,這些廢料散落在機床內,需要操作人員進行清除。目前,常用的廢料清除方式為:一是利用長柄毛刷或抹布清除,二是采用氣槍吹除,這些清除工具在使用過程中,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別是大一點的機床為了清除干凈廢料,操作者有時不得不進入機床里面去清除,這樣就產生了不少危險因素。且采用人工清理的方式,會浪費人力和時間,不利于生產加工。
因此設計出一種能夠自動清理機床內的廢料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機床廢料自動清理裝置,其能夠自動清理機床內的廢料。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機床廢料自動清理裝置,包括機床本體,所述機床廢料自動清理裝置還包括清理推送件,所述清理推送件設置有用于放置廢料的廢料凹槽,所述機床本體的底端對稱設置有導軌件,每個所述導軌件與所述清理推送件之間設置有往返機構,所述往返機構用于實現所述清理推送件在所述導軌件上做直線往返運動,所述機床本體與所述導軌件接觸的一側設置有開口。
優選地,所述往返機構包括電機、移動齒輪和齒條,所述電機設置在所述清理推送件內,所述齒條固定在所述導軌件的內部,所述導軌件上設置有供所述電機的驅動軸平移的平移凹槽,所述電機的驅動軸穿過所述平移凹槽與所述移動齒輪固定,所述移動齒輪與所述齒條相互嚙合。通過電機帶動移動齒輪轉動,移動齒輪與齒條相互配合,從而移動齒輪在齒條上轉動,帶動清理推送件進行位移,齒條固定在導軌件內部的好處是避免廢料影響移動齒輪與齒條的配合。
改進地,每個所述導軌件的兩端均設置有用于防止所述移動齒輪滑出所述齒條的限位塊。其目的在于保證移動齒輪在齒條上運動。
作為優選地,所述開口的下端連接有一斜塊。其好處在于廢料從出口傾倒。
作為改進地,所述清理推送件呈T字型結構。其目的在于能夠更大面積地與廢料接觸,且清理推動件更為順暢地做直線運動。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之處在于:當機床加工結束,廢料堆積廢料凹槽當中時,清理推送件通過往返機構在導軌件上運動,將廢料推送到開口處,使廢料被清理出機床,無需人工用毛刷等工具清理操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清理推送件與導軌件配合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清理推送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部分結構分解狀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實用新型以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本實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優選實施例只作為舉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想到其他顯而易見的變型。
如圖1至圖4所示,給出了本實用新型一種機床廢料自動清理裝置的一個優選實施例,其包括機床本體1,機床廢料自動清理裝置還包括呈T字型結構的清理推送件2,清理推送件2設置有用于放置廢料的廢料凹槽21,機床本體1的底端對稱設置有導軌件3,每個導軌件3與的清理推送件2之間設置有往返機構4,往返機構4用于實現清理推送件2在導軌件3上做直線往返運動,機床本體1與導軌件3接觸的一側設置有開口11,開口11的下端連接有一斜塊12。
往返機構4包括電機41、移動齒輪42和齒條43,電機41設置在清理推送件2內,齒條43固定在導軌件3的內部,導軌件3上設置有供電機41的驅動軸平移的平移凹槽31,每個導軌件3的兩端均設置有用于防止移動齒輪42滑出齒條43的限位塊32,電機41的驅動軸穿過平移凹槽31與移動齒輪42固定,移動齒輪42與齒條43相互嚙合。電機41與外部電源連接,且電機41是伺服電機,其可快速調整轉向,當清理推送件2快到達出口時,電機41停止轉動,如廢料未全部掉落,使操作人員有時間從開口11處清理出廢料,無需用刷子等進入到機床內部進行清理。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當機床加工結束,廢料堆積在機床本體1內部時,啟動電機41,通過移動齒輪42與齒條43的嚙合,清理推送件2帶著廢料在導軌件3上運動,直至送至開口11處,通過斜塊12的斜面作用,廢料掉落在事先準備的廢料筒內,結構簡單且實用。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