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泵組裝設備,特別是一種水泵轉子定子裝配機構。
背景技術:
水泵通常包括轉子和定子,轉子一般位于定子內,傳統工藝中,轉子直接的通過人工裝入至定子內,組裝效率低,且人工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水泵轉子定子裝配機構。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水泵轉子定子裝配機構,包括機架及設置在機架上的工作臺、機械手,所述工作臺上配置有用于立式放置定子的定子定位工裝裝置;
所述機械手包括橫向移動機構、縱向移動機構、升降機構、旋轉機構、夾持手機構,所述橫向移動機構設置在縱向移動機構上并能由縱向移動機構帶動縱向移動,所述升降機構設置在橫向移動機構上并能由橫向移動機構帶動橫向移動,所述旋轉機構設置在升降機構上并能由升降機構帶動作升降動作,所述夾持手機構設置在旋轉機構上并能由旋轉機構帶動作旋轉動作,所述夾持手機構能夠夾持轉子軸,并通過旋轉機構將轉子旋轉至與定子對應。
所述縱向移動機構包括兩縱移臂,所述縱移臂上設置有一皮帶移動裝置,所述橫向移動機構兩端分別固定在兩個縱移臂的皮帶移動裝置的皮帶上,從而實現橫向移動機構的縱向移動。
所述橫向移動機構包括一橫移臂,所述橫移臂內設置有一絲桿機構,所述升降機構設置在絲桿機構的絲桿螺母上。
所述升降機構包括一升降臂,所述升降臂內配置有一絲桿機構,所述絲桿機構的絲桿螺母連接至橫向移動機構上,使得升降臂能夠升降動作,所述旋轉機構固定在升降臂的下端。
所述旋轉機構包括一轉盤及能夠帶動轉盤轉動的旋轉電機,所述夾持手機構設置在轉盤上。
所述夾持手機構包括夾持氣缸及固定夾手、移動夾手,所述固定夾手一端固定在夾持氣缸的缸體上,所述固定夾手的另一端為夾持部,且該夾持部內側開設有前夾持凹位,所述移動夾手固定在夾持氣缸的頂桿上,且所述移動夾手的前側設置有與前夾持凹位對應的后夾持凹位。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水泵轉子定子裝配機構,包括機架及設置在機架上的工作臺、機械手,所述工作臺上配置有用于立式放置定子的定子定位工裝裝置;所述機械手包括橫向移動機構、縱向移動機構、升降機構、旋轉機構、夾持手機構,所述橫向移動機構設置在縱向移動機構上并能由縱向移動機構帶動縱向移動,所述升降機構設置在橫向移動機構上并能由橫向移動機構帶動橫向移動,所述旋轉機構設置在升降機構上并能由升降機構帶動作升降動作,所述夾持手機構設置在旋轉機構上并能由旋轉機構帶動作旋轉動作,所述夾持手機構通過橫向移動機構、縱向移動機構、升降機構移動至轉子放置位或轉子組裝工位夾持轉子軸,以獲取轉子,然后移動至定子定位工裝裝置上方,通過旋轉機構將轉子旋轉至與定子對應,通過升降機構下移,將轉子裝入定子,即可完成轉子與定子的組裝,無需人工操作,降低人工成本,且組裝效率高。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應用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機械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旋轉機構和夾持手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夾持手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夾持手機構的分解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工作臺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6,圖1至圖6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水泵轉子定子裝配機構,包括機架9及設置在機架9上的工作臺4、機械手5,所述工作臺4上配置有用于立式放置定子92的定子定位工裝裝置41,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工作臺4設置在輸送帶或輸送通道上,以實現連續的組裝水泵,所述定子定位工裝裝置41為一圓盤結構,其中部開設有用于定位定子92的孔位。
如圖所示,所述機械手5包括橫向移動機構51、縱向移動機構52、升降機構53、旋轉機構54、夾持手機構55,所述橫向移動機構51設置在縱向移動機構52上并能由縱向移動機構52帶動縱向移動,所述升降機構53設置在橫向移動機構52上并能由橫向移動機構52帶動橫向移動,所述旋轉機構54設置在升降機構53上并能由升降機構53帶動作升降動作,所述夾持手機構55設置在旋轉機構54上并能由旋轉機構54帶動作旋轉動作,所述夾持手機構55通過橫向移動機構51、縱向移動機構52、升降機構53移動至轉子放置位或轉子組裝工位夾持轉子軸,以獲取轉子91,然后移動至定子定位工裝裝置41上方,通過旋轉機構54將轉子91旋轉至與定子92對應,通過升降機構53下移,將轉子91裝入定子92,即可完成轉子91與定子92的組裝,無需人工操作,降低人工成本,且組裝效率高。
優選的,所述縱向移動機構52包括兩縱移臂521,所述縱移臂521上設置有一皮帶移動裝置,在本實施中,皮帶移動裝置的皮帶分別連接縱移臂521的兩端,在其中一縱移臂521上設置一電機帶動皮帶轉動,并通過同步軸連接至另一縱移臂521上的皮帶,實現兩縱移臂521上的皮帶同步移動,所述橫向移動機構51包括一橫移臂511,所述橫移臂511兩端分別固定在兩個縱移臂521的皮帶移動裝置的皮帶上,從而實現橫向移動機構51的縱向移動。
優選的,所述橫移臂511內設置有一絲桿機構,在該絲桿機構的絲桿螺母上設置有一滑臺,所述升降機構53設置在滑臺上,從而實現升降機構53的橫向移動。
優選的,所述升降機構53包括一升降臂531,所述升降臂531內配置有一絲桿機構,該絲桿機構的絲桿螺母連接至橫移臂511的滑臺上,使得升降臂531能夠升降動作,所述旋轉機構54固定在升降臂531的下端。
優選的,所述旋轉機構54包括一轉盤541及能夠帶動轉盤541轉動的旋轉電機542,優選的,該旋轉電機542通過齒輪傳動機構帶動轉盤541轉動,所述夾持手機構55設置在轉盤541上。
優選的,所述夾持手機構55包括夾持氣缸551及固定夾手552、移動夾手553,所述固定夾手552一端固定在夾持氣缸551的缸體上,所述固定夾手552的另一端為夾持部,且該夾持部內側開設有前夾持凹位553,所述移動夾手553固定在夾持氣缸551的頂桿上,且所述移動夾手553的前側設置有與前夾持凹位553對應的后夾持凹位554,通過夾持氣缸551帶動移動夾手553移動,即可實現夾持或松開動作。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進行了具體說明,當然,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與上述實施方式不同的形式,如縱移臂521上的皮帶移動機構可通過絲桿機構替代,而橫移臂511、升降臂531上的絲桿機構可以通過皮帶移動機構或鏈條移動機構替代,旋轉機構54可通過旋轉氣缸替代,夾持手機構55可采用標準的氣動手指實現,在此不作一一詳述,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發明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變換或相應的改動,都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