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機器人多工位自動沖壓裝置。
背景技術:
機器人是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它既可以接受人類指揮,又可以運行預先編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據以人工智能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它的任務是協助或取代人類工作的工作,例如生產業、建筑業,或是危險的工作,但現有的機器人多工位自動沖壓裝置還存在問題,例如申請號201620033490.X的專利,包括機器人定位裝置、機器人夾持裝置和沖床臺面,機器人定位裝置包括第一機器人和臺車,臺車位于第一機器人的行進路線上,第一機器人上設有第一拾料裝置,機器人夾持裝置包括第二機器人,沖床臺面位于第二機器人的行進路線上,第二機器人上設有第二拾料裝置,第二拾料裝置設有一個以上,第一機器人與第二機器人的行進路線交叉處設有二次定位裝置,盡管成本較低,但無法根據產品的位置調節真空吸盤的位置,不能滿足生產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機器人多工位自動沖壓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機器人多工位自動沖壓裝置,包括機器人主體,所述機器人主體的底端安裝有第二支撐桿,所述第二支撐桿的左側安裝有第二壓板,所述第二壓板的底端安裝有支撐塊,所述支撐塊的底端安裝有安裝座,所述安裝座的左側安裝有連接板,所述支撐塊的左側安裝有第二安裝板,所述第二安裝板的頂端安裝有第二固定螺栓,所述第二固定螺栓貫穿第二安裝板和連接板的外壁與第一固定螺母相連,所述第二固定螺栓與第一固定螺母螺紋連接,所述安裝座的內部設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內部左右兩側均安裝有限位筒,所述凹槽的內部中心位置安裝有真空吸盤,所述真空吸盤的左右兩側均設有第一安裝板,所述第一安裝板的底端安裝有第一固定螺栓,所述第一固定螺栓貫穿第一安裝板的外壁與限位筒相連,所述第一固定螺栓與限位筒螺紋連接,所述安裝座的頂端右側安裝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內部設有第二滑動槽,所述安裝座的右側安裝有支撐座,所述支撐座的頂端安裝有第一支撐桿,所述第一支撐桿的頂端安裝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右側安裝有固定筒,所述固定座的內部上下兩端均安裝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內部設有第一滑動槽,所述固定座的內部安裝有推動桿,所述推動桿的外壁套接有固定套環,所述固定套環的上下兩端均安裝有第一連接桿,所述第一連接桿的外側安裝有第一滑動塊,所述第一滑動塊與第一滑動槽配合連接,所述推動桿貫穿固定筒的外壁,所述推動桿與固定筒螺紋連接,所述推動桿的右側安裝有擋板,所述擋板的上下兩端均安裝有手柄,所述推動桿貫穿固定座的外壁,所述推動桿的左側安裝有第一壓板,所述第一壓板的底端安裝有第二滑動塊,所述第二滑動塊與第二滑動槽配合連接。
優選的,所述固定座的外壁套接有穩定環,所述穩定環的底端左右兩側均安裝有第二連接桿。
優選的,所述推動桿與第一壓板的連接處安裝有穩定塊。
優選的,所述第二固定螺栓與第一固定螺母的連接處安裝有密封墊。
優選的,所述手柄的外壁套接有防滑套。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機器人多工位自動沖壓裝置,向下拉動真空吸盤,當真空吸盤調節到合適的位置時,通過向左側旋轉手柄,手柄帶動擋板向左側運動,擋板帶動推動桿在固定筒的內部向左側旋轉,推動桿帶動固定套環和第一連接桿向左側運動,第一連接桿帶動第一滑動塊在第一滑動槽的內部向左側滑動,推動桿推動第一壓板向左側運動,第一壓板帶動第二滑動塊在第二滑動槽內部向左側滑動,第一壓板對第二支撐桿的右側進行固定,第二壓板對第二支撐桿的左側進行固定,有效地根據產品的位置對真空吸盤的位置進行調節,滿足了生產的需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穩定環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器人主體,2、第一壓板,3、穩定塊,4、第一滑動塊,5、固定座,6、第一固定板,7、防滑套,8、固定筒,9、擋板,10、固定套環,11、推動桿,12、手柄,13、第一連接桿,14、第一滑動槽,15、第一支撐桿,16、支撐座,17、凹槽,18、第二滑動槽,19、第二固定板,20、真空吸盤,21、安裝座,22、第一安裝板,23、第一固定螺栓,24、限位筒,25、第一固定螺母,26、連接板,27、第二安裝板,28、第二固定螺栓,29、第二滑動塊,30、第二壓板,31、第二支撐桿,32、穩定環,33、第二連接桿,34、密封墊,35、支撐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機器人多工位自動沖壓裝置,包括機器人主體1,機器人主體1的底端安裝有第二支撐桿31,第二支撐桿31的左側安裝有第二壓板30,通過第二壓板30可對第二支撐桿31的左側進行固定,第二壓板30的底端安裝有支撐塊35,支撐塊35的底端安裝有安裝座21,通過安裝座21可實現真空吸盤20的安裝,安裝座21的左側安裝有連接板26,支撐塊35的左側安裝有第二安裝板27,通過第二安裝板27可實現支撐塊35的安裝,第二安裝板27的頂端安裝有第二固定螺栓28,第二固定螺栓28貫穿第二安裝板27和連接板26的外壁與第一固定螺母25相連,第二固定螺栓28與第一固定螺母25的連接處安裝有密封墊34,通過密封墊34可增加第二固定螺栓28對第二安裝板27固定的穩定性,第二固定螺栓28與第一固定螺母25螺紋連接,安裝座21的內部設有凹槽17,凹槽17的內部左右兩側均安裝有限位筒24,通過限位筒24可實現第一固定螺栓23的安裝,凹槽17的內部中心位置安裝有真空吸盤20,真空吸盤20的左右兩側均設有第一安裝板22,通過第一安裝板22可實現真空吸盤20的安裝,第一安裝板22的底端安裝有第一固定螺栓23,第一固定螺栓23貫穿第一安裝板22的外壁與限位筒24相連,第一固定螺栓23與限位筒24螺紋連接,安裝座21的頂端右側安裝有第二固定板19,第二固定板19的內部設有第二滑動槽18,通過第二滑動槽18可實現第二滑動塊29的滑動,安裝座21的右側安裝有支撐座16,支撐座16的頂端安裝有第一支撐桿15,第一支撐桿15的頂端安裝有固定座5,固定座5的外壁套接有穩定環32,通過穩定環32可增加固定座5放置的穩定性,穩定環32的底端左右兩側均安裝有第二連接桿33,固定座5的右側安裝有固定筒8,固定座5的內部上下兩端均安裝有第一固定板6,第一固定板6的內部設有第一滑動槽14,通過第一滑動槽14可實現第一滑動塊4的滑動,固定座5的內部安裝有推動桿11,通過推動桿11可推動第一壓板2進行移動,推動桿11的外壁套接有固定套環10,通過固定套環10可增加推動桿11移動的穩定性,固定套環10的上下兩端均安裝有第一連接桿13,第一連接桿13的外側安裝有第一滑動塊4,第一滑動塊4與第一滑動槽14配合連接,推動桿11貫穿固定筒8的外壁,推動桿11與固定筒8螺紋連接,推動桿11的右側安裝有擋板9,擋板9的上下兩端均安裝有手柄12,通過手柄12可方便擋板9的移動,手柄12的外壁套接有防滑套7,通過防滑套7可防止拉動手柄12時出現滑動,推動桿11貫穿固定座5的外壁,推動桿11的左側安裝有第一壓板2,通過第一壓板2可對第二支撐桿31的右側進行固定,推動桿11與第一壓板2的連接處安裝有穩定塊3,通過穩定塊3可增加推動桿11與第一壓板2連接處的穩定性,第一壓板2的底端安裝有第二滑動塊29,通過第二滑動塊29可增加第一壓板2移動的穩定性,第二滑動塊29與第二滑動槽18配合連接。
當需要對真空吸盤20的位置進行調節時,向下拉動真空吸盤20,當真空吸盤20調節到合適的位置時,通過向左側旋轉手柄12,手柄12帶動擋板9向左側運動,擋板9帶動推動桿11在固定筒8的內部向左側旋轉,推動桿11帶動固定套環10和第一連接桿13向左側運動,第一連接桿13帶動第一滑動塊4在第一滑動槽14的內部向左側滑動,推動桿11推動第一壓板2向左側運動,第一壓板2帶動第二滑動塊29在第二滑動槽18內部向左側滑動,第一壓板2對第二支撐桿31的右側進行固定,第二壓板30對第二支撐桿31的左側進行固定。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同軸”、“底部”、“一端”、“頂部”、“中部”、“另一端”、“上”、“一側”、“頂部”、“內”、“前部”、“中央”、“兩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設置”、“連接”、“固定”、“旋接”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除非另有明確的限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