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連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連鑄方法,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利用拉矯機組提高連鑄坯金屬收 得率的連鑄方法。
背景技術:
連鑄技術是一項把液體金屬經一組特殊的冷卻和支撐裝置連續地澆鑄成一定斷 面形狀的鑄坯的工藝,它的出現從根本上改變了一個世紀以來占統治地位的鋼錠-初軋工 藝。連續鑄鋼與傳統模注鋼工藝相比具有生產工序簡化、金屬收得率高、能源消耗低、自動 化程度高、生產率高、鑄坯質量好等諸多優點,成為鋼鐵工業發展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性的重 要技術之一。連鑄技術較之模鑄技術的重大優勢之一就是大大提高了金屬收得率。鋼錠開坯工 藝的切頭去尾損失達10% -20%,而連鑄的切頭切尾損失為_2%,金屬收得率提高了 10% -14% (板坯10. 5%,大方坯13%,小方坯14% )。而更高的鑄坯金屬收得率也成為 了當今連鑄技術快速發展的追求目標之一。鑄坯金屬收得率是影響經濟效益的關鍵因素之 一,鑄坯金屬收得率的提高不僅節省了資源還為廠家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在連鑄生產過程中,通常使用拉矯機來引導并矯直鑄坯,拉矯機的壓下缸壓力可 在引錠桿壓力和熱坯壓力之間轉換。一般引錠桿壓力為3MPa lOMPa,而熱坯壓力則按澆 注斷面及鑄坯溫度進行選擇,拉熱坯時,以鑄坯通過拉矯機時不打滑并保持壓下量< 1mm 為宜,通常,對于方坯,熱坯壓力一般為2. 5MPa 4MPa,對于圓坯,熱坯壓力更小。通常,引 錠桿壓力大于熱坯壓力。這里,熱坯壓力(也可稱為鑄坯壓力、拉坯力等)就是拉矯機系 統施加在鑄坯上的壓力,用于澆注過程中牽引并矯直鑄坯,使生產連續進行,引錠桿壓力就 是拉矯機系統施加在引錠桿上的壓力,用于開澆前送引錠桿和開澆后至脫引錠時牽引引錠 桿。兩者的動力源均由液壓系統提供,只是采用了不同的壓力調節和控制。小斷面方圓坯連鑄生產中,為保證開澆過程引錠桿和鑄坯不打滑,在脫除引錠桿 之前均采用較大的引錠桿壓力,脫完引錠桿后才一起轉換為熱坯壓力,導致從進入第一對 拉矯機到脫錠輥之間相當長一段鑄坯受到大壓下力作用變形。為保證產品質量,該部分鑄 坯只能切除報廢,造成較大經濟損失。為了進一步提高金屬收得率,需要盡可能地減小變形 的鑄坯的長度,以減少切頭切尾損失,提高金屬收得率。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連鑄方法,該方法利用包括 多個拉矯機的拉矯機組進行拉坯,其中,所述多個拉矯機被設置為使連鑄坯順序地通過各 個拉矯機,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當連鑄坯的坯頭進入所述多個拉矯機中的每一個拉矯機 時,該拉矯機仍保持引錠桿壓力壓下;在坯頭進入所述多個拉矯機中的最后一個拉矯機之 前,所述多個拉矯機中的第一個拉矯機施加的壓力由引錠桿壓力轉換為小于引錠桿壓力的 第一熱坯壓力。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多個拉矯機包括η個拉矯機,在坯頭行進至第i拉 矯機和第i+Ι拉矯機之間時,第i拉矯機施加的壓力由引錠桿壓力轉換為第一熱坯壓力;在 坯頭通過第η拉矯機之后,第η拉矯機施加的壓力由引錠桿壓力轉換為小于引錠桿壓力的 第一熱坯壓力,其中,η為正整數且η彡3,i為正整數且i彡n-1。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多個拉矯機包括η個拉矯機,在坯頭行進至第i+1 拉矯機和第i+2拉矯機之間時,第i拉矯機施加的壓力由引錠桿壓力轉換為第一熱坯壓力; 在坯頭通過第η拉矯機之后,第η拉矯機和第n-1拉矯機施加的壓力均由引錠桿壓力轉換 為第一熱坯壓力,其中,η為正整數且η彡3,i為正整數且i彡n-2。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當坯頭行進至第i拉矯機之后300mm至500mm時且在 坯頭通過第i+Ι拉矯機之前,第i拉矯機施加的壓力由引錠桿壓力轉換為第一熱坯壓力;當 脫引錠桿完成之后,第η拉矯機施加的壓力由引錠桿壓力轉換為第一熱坯壓力。連鑄坯為 方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當坯頭行進至第i+Ι拉矯機之后300mm至500mm時且 在坯頭通過第i+2拉矯機之前,第i拉矯機施加的壓力由引錠桿壓力轉換為第一熱坯壓力; 當脫引錠桿完成之后,第η拉矯機和第n-1拉矯機施加的壓力均由引錠桿壓力轉換為第一 熱坯壓力。連鑄坯為圓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拉矯機組還包括沿鑄坯運動方向處于所述多個拉 矯機之后的輔助拉矯機,當連鑄坯的坯頭通過輔助拉矯機并且輔助拉矯機以第一熱坯壓力 壓下后,所述多個拉矯機和輔助拉矯機施加的壓力均轉換為小于第一熱坯壓力的第二熱坯 壓力。
通過下面結合附圖進行的對實施例的描述,本發明的上述和/或其他目的和優點 將會變得更加清楚,其中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拉矯機組的示意圖;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連鑄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參照附圖詳細描述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可以通過提供一種拉矯機組來 實現本發明的方法。圖1是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拉矯機組的示意圖。參照圖1,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 的拉矯機組包括第一拉矯機100、第二拉矯機200、第三拉矯機300。其中,第一拉矯機100 至第三拉矯機300被設置為使連鑄坯500順次通過第一拉矯機100、第二拉矯機200和第三 拉矯機300。此外,拉矯機組還可包括輔助拉矯機400,輔助拉矯機400設置在第一拉矯機 100至第三拉矯機300后方,從而使連鑄坯500在通過第一拉矯機100至第三拉矯機300之 后通過輔助拉矯機400。圖1中的實心箭頭表示拉矯機的輥的轉動方向,空心箭頭表示連鑄 坯的前進方向。第一拉矯機100包括液壓缸101,通過液壓系統提供壓力;第一拉矯上輥102,與 液壓缸101相連,用于將壓力傳遞給連鑄坯500 ;第一拉矯下輥103,設置在連鑄坯500下方與第一拉矯上輥102相對的位置,與第一拉矯上輥102共同引導并矯直連鑄坯500。第二拉矯機200包括液壓缸201,通過液壓系統提供壓力;第一拉矯上輥202,與液壓缸201相連,用于將壓力傳遞給連鑄坯500 ;第一拉矯下輥203,設置在連鑄坯500下方 與第一拉矯上輥202相對的位置,與第一拉矯上輥202共同引導并矯直連鑄坯500。第三拉矯機300包括液壓缸301,通過液壓系統提供壓力;第一拉矯上輥302,與 液壓缸301相連,用于將壓力傳遞給連鑄坯500 ;第一拉矯下輥303,設置在連鑄坯500下方 與第一拉矯上輥302相對的位置,與第一拉矯上輥302共同引導并矯直連鑄坯500。根據該示例性實施例,拉矯機組包括3個拉矯機和1個輔助拉矯機。然而本發明 不限于此,根據鑄坯的大小、形狀等因素,可以選擇使用更多個拉矯機和/或更多個輔助拉 矯機。輔助拉矯機400包括液壓缸401,通過液壓系統提供壓力;輔助拉矯上輥402,與 液壓缸401相連,用于將壓力傳遞給連鑄坯500 ;輔助拉矯下輥403,設置在連鑄坯500下方 與輔助拉矯上輥402相對的位置,與輔助拉矯上輥402共同引導并矯直連鑄坯500。輔助 拉矯機400用于使拉坯時的壓力均勻地分散在更多個拉矯機上,從而可以減少鑄坯的變形 量。在第三拉矯機300與輔助拉矯機400之間還可設置多個托輥413,托輥413主要用作輸 送輥,以防止鑄坯變形。根據本發明的拉矯機組除輔助拉矯機之外可包括多個拉矯機。在這種情況下,在 開始澆鑄時,各個拉矯機均以引錠桿壓力壓下,當坯頭進入所述多個拉矯機中的一個拉矯 機時,該拉矯機仍保持引錠桿壓力壓下;一旦坯頭穩定通過該拉矯機,該拉矯機施加的壓力 由引錠桿壓力轉換為第一熱坯壓力。當脫引錠桿完成之后,所述多個拉矯機中的最后一個 拉矯機施加的壓力由引錠桿壓力轉換為第一熱坯壓力。當坯頭通過輔助拉矯機并且輔助拉 矯機以第一熱坯壓力壓下后,所述多個拉矯機和輔助拉矯機可均轉換為第二熱坯壓力。這里,對于所述多個拉矯機中的除了最后一個拉矯機之外的各個拉矯機,穩定通 過表示坯頭通過該拉矯機一定距離之后,使鑄坯能夠繼續穩定前進而不會發生變形或打滑 的狀態;對于所述多個拉矯機中的最后一個拉矯機,穩定通過表示脫引錠桿完成后的狀態。當鑄坯為圓坯的時候,由于圓坯的熱坯壓力較小,為了保證有足夠的拉坯力,防止 鑄坯打滑,所以需要等坯頭通過該拉矯機中的后續拉矯機時,才能確保坯頭穩定通過該拉 矯機。當鑄坯為方坯的時候,由于方坯的熱坯壓力比圓坯大,所以當坯頭通過該拉矯機預定 距離之后且進入后一拉矯機之前,即能夠確保坯頭穩定通過該拉矯機。提前切換成熱坯壓 力有助于進一步減少報廢鑄坯量,提高金屬收得率,所以對于方坯,當坯頭通過拉矯機預定 距離之后且進入后一拉矯機之前,即可將該拉矯機施加的壓力由引錠桿壓力轉換為第一熱 坯壓力。因此,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坯頭在通過最后一個拉矯機之前,第一拉矯機施加的 壓力由引錠桿壓力轉換為第一熱坯壓力,因而可以減小由于引錠桿壓力過大而導致的變形 判廢的連鑄坯的長度。對于常見的方圓坯連鑄機,引錠桿壓力通常為3MPa至lOMPa,而熱坯壓力與鑄機 形式、澆鑄斷面和鋼種等因素有關。以某廠方圓坯連鑄機為例,第一熱坯壓力為Φ200πιπι 圓坯為0. 9MPa,200mm X 200mm方坯為3. 5MPa ;第二熱坯壓力為Φ200πιπι圓坯為0. 5 0. 9MPa,200mmX 200mm方坯為2. 5 3. 5MPa。在根據本發明的方法中,第二熱坯壓力通常小于第一熱坯壓力,而第一熱坯壓力和第二熱坯壓力均小于引錠桿壓力。這是由于當連鑄 坯通過輔助拉矯機后,向鑄坯施加拉坯力的拉矯機增多,因此每個拉矯機可以使用更小的 壓力進行拉坯,從而在保證足夠的拉坯力的情況下,盡量減少鑄坯變形,提高鑄坯質量。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連鑄坯500是圓坯。在這種情況下,當連鑄坯500的坯 頭進入第一拉矯機100時,第一拉矯機100仍保持引錠桿壓力壓下,以保證拉矯機組向 連鑄 坯500提供足夠的拉力。當坯頭進入第二拉矯機200時,第二拉矯機仍保持引錠桿壓力壓 下,當坯頭通過第二拉矯機200預定距離時且進入第三拉矯機之前,第一拉矯機100施加的 壓力由引錠桿壓力轉換為小于引錠桿壓力的第一熱坯壓力。然后,當坯頭進入第三拉矯機 300直至進行脫引錠桿時,第三拉矯機300仍保持引錠桿壓力壓下。當脫引錠桿完成之后, 第二拉矯機200和第三拉矯機300施加的壓力由引錠桿壓力轉換為第一熱坯壓力。最后, 當坯頭通過輔助拉矯機400并且輔助拉矯機400以第一熱坯壓力壓下之后,第一拉矯機100 至第三拉矯機300以及輔助拉矯機400施加的壓力從第一熱坯壓力轉換為小于第一熱坯壓 力和引錠桿壓力的第二熱坯壓力。根據第一實施例,當連鑄坯500是直徑為200mm的圓坯時,在坯頭通過除最后一個 拉矯機的某一拉矯機的后一個拉矯機300mm至500mm之后而在進入該后一個拉矯機的后續 拉矯機之前,可確保坯頭穩定地通過該拉矯機。當所述拉矯機為最后一個拉矯機時,則在脫 引錠桿完成之后,可確保坯頭穩定地通過最后一個拉矯機。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當坯頭通 過第二拉矯機300mm至500mm時,第一拉矯機100施加的壓力由引錠桿壓力轉換為第一熱 坯壓力;當脫引錠桿完成之后,第二拉矯機200和第三拉矯機300施加的壓力由弓I錠桿壓力 轉換為第一熱坯壓力。這里描述了對直徑為200mm的圓坯進行的拉矯操作,然而對于不同的連鑄坯,可 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不同標準來判斷坯頭是否穩定地通過了某一拉矯機,從而判斷是否將該 拉矯機施加的壓力由引錠桿壓力轉換為第一熱坯壓力。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連鑄坯500是方坯。在這種情況下,當連鑄坯500的坯 頭進入第一拉矯機100時,第一拉矯機100仍保持引錠桿壓力壓下,以保證拉矯機組向連鑄 坯500提供足夠的拉力。當坯頭經過第一拉矯機100預定距離時并在進入第二拉矯機200 之前,第一拉矯機100施加的壓力由引錠桿壓力轉換至小于引錠桿壓力的第一熱坯壓力。 當坯頭進入第二拉矯機200時,第二拉矯機200仍保持引錠桿壓力壓下。當坯頭通過第二 拉矯機200預定距離時并在進入第三拉矯機300之前,第二拉矯機200施加的壓力由引錠 桿壓力轉換為第一熱坯壓力。然后,當坯頭進入第三拉矯機300直至進行脫引錠桿時,第三 拉矯機300仍保持引錠桿壓力壓下。當脫引錠桿完成之后,第三拉矯機300施加的壓力由 引錠桿壓力轉換為第一熱坯壓力。最后,當坯頭通過輔助拉矯機400并且輔助拉矯機400 以第一熱坯壓力壓下之后,第一拉矯機100至第三拉矯機300以及輔助拉矯機400從第一 熱坯壓力轉換為小于第一熱坯壓力的第二熱坯壓力。根據第二實施例,當連鑄坯500是斷面邊長為200mm的方坯時,在坯頭通過除最后 一個拉矯機之外的某一拉矯機300mm至500mm之后而在進入后一拉矯機之前,可確保坯頭 穩定地通過該拉矯機。當所述拉矯機為最后一個拉矯機時,則在脫引錠桿完成之后,可確保 坯頭穩定地通過最后一個拉矯機。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當坯頭通過第一拉矯機300mm至 500mm時,第一拉矯機100施加的壓力由引錠桿壓力轉換為小于引錠桿壓力的第一熱坯壓力;當坯頭通過第二拉矯機300mm至500mm時,第二拉矯機200施加的壓力由引錠桿壓力轉換為小于引錠桿壓力的第一熱坯壓力;當脫引錠桿完成之后,第三拉矯機300施加的壓力 由引錠桿壓力轉換為小于引錠桿壓力的第一熱坯壓力。這里描述了對斷面邊長為200mm的方坯進行的拉矯操作,然而對于不同的連鑄 坯,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不同標準來判斷坯頭是否穩定地通過了某一拉矯機,從而判斷是 否將該拉矯機施加的壓力由引錠桿壓力轉換為第一熱坯壓力。本發明的連鑄方法可以大幅度減少切頭切尾損失,S卩,可以縮短鑄坯變形判廢長 度。通常,判廢長度為經受引錠桿壓力的連鑄坯的長度。例如,根據傳統的連鑄方法,在拉 矯機組具有三個拉矯機的情況下,鑄坯通過第三拉矯機并脫引錠桿完成之后一次性將三個 拉矯機施加的壓力由引錠桿壓力轉換為小于引錠桿壓力的第一熱坯壓力,此時判廢長度為 第一拉矯機至第三拉矯機之間的距離加上轉換壓力之前坯頭離開第三拉矯機的距離。而根 據本發明的連鑄方法,同樣在拉矯機組具有三個拉矯機的情況下,當鑄坯的坯頭穩定通過 某一拉矯機時并在坯頭進入拉矯機組中的最后一個拉矯機之前,將所述某一拉矯機施加的 壓力由引錠桿壓力轉換為小于引錠桿壓力的第一熱坯壓力。由此可見,由于在坯頭通過最 后一個拉矯機(即,第三拉矯機)之前,第一拉矯機施加的壓力已經由引錠桿壓力轉換為小 于引錠桿壓力的第一熱坯壓力,因此可以縮短經受引錠桿壓力的連鑄坯的長度,從而能夠 縮短鑄坯的變形判廢長度。雖然已經在描述根據本發明的拉矯機組的過程中描述了連鑄方法,但是為了清楚 起見,在下文中將詳細描述連鑄方法。在下文中,為了簡潔起見,將省略對重復的術語及部 件的詳細描述。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連鑄方法中對拉矯機組中的一個拉矯機的操作方法的流程 圖。圖2中的操作方法可應用于拉矯機組中除輔助拉矯機之外的每個拉矯機。參照圖 2,首先,在開始澆鑄時,當前拉矯機以引錠桿壓力壓下。然后,判斷連鑄坯坯頭是否穩定通 過當前拉矯機。如果連鑄坯坯頭還未穩定通過當前拉矯機,則當前拉矯機繼續以引錠桿壓 力壓下;如果連鑄坯坯頭已經穩定通過當前拉矯機,則控制當前拉矯機施加的壓力由引錠 桿壓力轉換為小于引錠桿壓力的第一熱坯壓力,并持續以第一熱坯壓力壓下。然后,判斷連 鑄坯坯頭是否通過輔助拉矯機并且輔助拉矯機以第一熱坯壓力壓下。如果連鑄坯坯頭還未 通過輔助拉矯機并且輔助拉矯機未以第一熱坯壓力壓下,則當前拉矯機繼續以第一熱坯壓 力壓下;如果連鑄坯坯頭已經通過輔助拉矯機并且輔助拉矯機以第一熱坯壓力壓下,則當 前拉矯機施加的壓力由第一熱坯壓力轉換為小于第一熱坯壓力的第二熱坯壓力,并持續以 第二熱坯壓力壓下。這里,如果所述拉矯機不是拉矯機組中除輔助拉矯機之外的最后一個 拉矯機,則穩定通過表示坯頭通過該拉矯機一定距離之后且在坯頭通過除輔助拉矯機之外 的最后一個拉矯機之前,使鑄坯能夠繼續穩定前進而不會發生變形或打滑的狀態;如果所 述拉矯機是拉矯機組中除輔助拉矯機之外的最后一個拉矯機,則穩定通過表示脫引錠桿完 成后的狀態。因此,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拉矯機組具有n(n為正整數且η彡3)個拉矯 機。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在坯頭行進至第i (i為正整數且i ( n-1)拉矯機和第i+Ι拉矯 機之間時,第i拉矯機施加的壓力由引錠桿壓力轉換為第一熱坯壓力;在坯頭通過第η拉矯機之后,第η拉矯機施加的壓力由引錠桿壓力轉換為第一熱坯壓力。例如,當坯頭行進至第 i拉矯機之后300mm至500mm時且在坯頭通過第i+Ι拉矯機之前,第i拉矯機施加的壓力由 引錠桿壓力轉換為第一熱坯壓力;當脫引錠桿完成之后,第η拉矯機施加的壓力由引錠桿 壓力轉換為第一熱坯壓力。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在坯頭行進至第k+Ι拉矯機和第k+2 拉矯機之間時,第k拉矯機施加的壓力由引錠桿壓力轉換為第一熱坯壓力;在坯頭通過第η 拉矯機之后,第η拉矯機和第η-1拉矯機施加的壓力均由引錠桿壓力轉換為第一熱坯壓力, 其中,k為正整數且k彡n -2。例如,當坯頭行進至第k+Ι拉矯機之后300mm至500mm時且 在坯頭通過第k+2拉矯機之前,第k拉矯機施加的壓力由引錠桿壓力轉換為第一熱坯壓力; 當脫引錠桿完成之后,第η拉矯機和第η-1拉矯機施加的壓力均由引錠桿壓力轉換為第一 熱坯壓力。應該理解的是,對于不同尺寸和截面形狀的連鑄坯,穩定通過某一連鑄坯的條件 可以是不同的。 雖然已經參照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在不脫離本 發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各種修改和改變。本發明的范圍由權 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限定。
權利要求
一種連鑄方法,該方法利用包括多個拉矯機的拉矯機組進行拉坯,其中,所述多個拉矯機被設置為使連鑄坯順序地通過各個拉矯機,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當連鑄坯的坯頭進入所述多個拉矯機中的每一個拉矯機時,該拉矯機仍保持引錠桿壓力壓下;在坯頭進入所述多個拉矯機中的最后一個拉矯機之前,所述多個拉矯機中的第一個拉矯機施加的壓力由引錠桿壓力轉換為小于引錠桿壓力的第一熱坯壓力。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鑄方法,其中,所述多個拉矯機包括η個拉矯機,在坯頭行進至第i拉矯機和第i+Ι拉矯機之間時,第i拉矯機施加的壓力由引錠桿壓 力轉換為第一熱坯壓力;在坯頭通過第η拉矯機之后,第η拉矯機施加的壓力由引錠桿壓力轉換為第一熱坯壓力,其中η為正整數且η彡3,i為正整數且i彡n-1。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鑄方法,其中,所述多個拉矯機包括η個拉矯機,在坯頭行進至第i+Ι拉矯機和第i+2拉矯機之間時,第i拉矯機施加的壓力由引錠桿 壓力轉換為第一熱坯壓力;在坯頭通過第η拉矯機之后,第η拉矯機和第η-1拉矯機施加的壓力均由引錠桿壓力 轉換為第一熱坯壓力,其中η為正整數且η彡3,i為正整數且i彡n-2。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鑄方法,其中,當坯頭行進至第i拉矯機之后300mm至500mm時且在坯頭通過第i+Ι拉矯機之前,第 i拉矯機施加的壓力由引錠桿壓力轉換為第一熱坯壓力;當脫引錠桿完成之后,第η拉矯機施加的壓力由引錠桿壓力轉換為第一熱坯壓力。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連鑄方法,其中,連鑄坯為方坯。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連鑄方法,其中,當坯頭行進至第i+Ι拉矯機之后300mm至500mm時且在坯頭通過第i+2拉矯機之前, 第i拉矯機施加的壓力由引錠桿壓力轉換為第一熱坯壓力;當脫引錠桿完成之后,第η拉矯機和第η-1拉矯機施加的壓力均由引錠桿壓力轉換為 第一熱坯壓力。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連鑄方法,其中,連鑄坯為圓坯。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鑄方法,其中,所述拉矯機組還包括沿鑄坯運動方向處于所 述多個拉矯機之后的輔助拉矯機,當連鑄坯的坯頭通過輔助拉矯機并且輔助拉矯機以第一 熱坯壓力壓下后,所述多個拉矯機和輔助拉矯機施加的壓力均轉換為小于第一熱坯壓力的 第二熱坯壓力。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連鑄方法,該方法利用包括多個拉矯機的拉矯機組進行拉坯,其中,所述多個拉矯機被設置為使連鑄坯順序地通過各個拉矯機,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當連鑄坯的坯頭進入所述多個拉矯機中的每一個拉矯機時,該拉矯機仍保持引錠桿壓力壓下;在坯頭進入所述多個拉矯機中的最后一個拉矯機之前,所述多個拉矯機中的第一個拉矯機施加的壓力由引錠桿壓力轉換為小于引錠桿壓力的第一熱坯壓力。
文檔編號B22D11/16GK101850409SQ20101019474
公開日2010年10月6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8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8日
發明者廖水碧, 朱義才, 李桂軍, 楊文中, 王水根, 蔣軍, 解明科, 陳登福, 黎建全 申請人:攀鋼集團鋼鐵釩鈦股份有限公司;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釩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