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屬于車輛,尤其涉及一種車輛燒胎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車輛。
背景技術:
1、車輛的燒胎是一種特殊的駕駛技巧,通過讓輪胎在原地高速空轉,產生大量煙霧和刺耳的噪音,同時使輪胎表面溫度迅速升高,橡膠軟化甚至輕微熔化,從而提升輪胎的抓地力。
2、現有的燒胎方式通常需要駕駛人員進行一系列復雜的操作。以手動擋后驅車為例,駕駛者需要先關閉車身穩定系統,選擇空曠且摩擦力較小的場地,然后左腳踩下離合器,掛入一檔,右腳腳尖踩住剎車,同時用右腳后跟將油門踩至高轉速,最后迅速松開離合器,保持高轉速并繼續踩半剎車,從而實現燒胎。自動擋車輛的操作同樣需要一定的技巧,例如將擋位掛到最低檔,同時踩下剎車和油門,使轉速達到一定高度后松開剎車。然而,上述燒胎方式需要駕駛人員進行復雜的操作,并且要求駕駛者具備較高的駕駛技巧和豐富的經驗,燒胎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技術提出一種車輛燒胎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車輛,以提高燒胎效率。
2、第一方面,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車輛燒胎方法,包括:
3、在檢測到燒胎功能開啟的情況下,控制車輛的左后輪和右后輪分別朝不同方向進行轉向,以及為所述車輛的前輪施加制動力矩;
4、根據所述車輛的動力踏板的踩踏深度為所述左后輪和所述右后輪分配驅動力矩,以對所述車輛進行燒胎。
5、根據本技術的車輛燒胎方法,通過在檢測到燒胎功能開啟的情況下,控制車輛的左后輪和右后輪分別朝不同方向進行轉向,以及為所述車輛的前輪施加制動力矩;根據所述車輛的動力踏板的踩踏深度為所述左后輪和所述右后輪分配驅動力矩,以對所述車輛進行燒胎。本技術實施例通過加入后輪獨立轉向功能,在燒胎功能開啟后,能夠自動控制車輛的左后輪和右后輪朝不同方向轉向,可以較為明顯的增大整車阻力,并且驅動過程中部分后輪驅動力也因為轉向角的原因被分至車輛橫向方向上,減小了整車驅動力矩,結合前輪的制動力矩,使得整車驅動力小于整車阻力,從而實現燒胎動作,燒胎過程中無需駕駛人員進行復雜的操作,提高了燒胎效率。
6、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車輛包括燒胎功能按鍵;所述方法還包括:
7、根據所述燒胎功能按鍵的觸發情況檢測所述燒胎功能是否開啟。
8、在該實施例中,通過設置燒胎功能按鍵,使駕駛者能夠便捷地開啟燒胎功能,無需進行復雜的操作,降低了對駕駛技巧的要求,進一步提高了燒胎的效率。
9、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控制車輛的左后輪和右后輪分別朝不同方向進行轉向,包括:
10、控制所述左后輪朝第一方向轉動第一轉向角度,以及控制所述右后輪朝第二方向轉動第二轉向角度。
11、在該實施例中,通過分別控制左后輪和右后輪朝不同方向轉動特定角度,使得驅動過程中部分后輪驅動力也因為轉向角的原因被分至車輛橫向方向上,減小了整車驅動力矩,通過控制轉向角度,能夠提高燒胎過程的穩定性和可控性。
12、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在所述第一方向為所述車輛的外側的情況下,所述第二方向為所述車輛的內側;在所述第二方向為所述車輛的外側的情況下,所述第一方向為所述車輛的內側。
13、在該實施例中,通過分別控制左后輪和右后輪朝不同方向轉動特定角度,使得后輪驅動力被分至車輛橫向不同方向上,能夠提高燒胎過程的穩定性。
14、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轉向角度和所述第二轉向角度相同。
15、在該實施例中,通過設定左后輪和右后輪的轉向角度相同,使得車輛的左右兩側受力更加均勻,提高車輛在燒胎過程中的平衡性和穩定性。
16、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在根據所述車輛的動力踏板的踩踏深度為所述左后輪和所述右后輪分配驅動力矩之前,包括:
17、提示駕駛員所述左后輪和所述右后輪轉向完成;
18、和/或,提示所述駕駛員對所述前輪施加制動力矩完成。
19、在該實施例中,在根據動力踏板踩踏深度分配驅動力矩之前,通過提示駕駛員左后輪和右后輪轉向完成以及對前輪施加制動力矩完成,增強了駕駛員對車輛狀態的掌控,進一步提升了燒胎操作的安全性。
20、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在根據所述車輛的動力踏板的踩踏深度為所述左后輪和所述右后輪分配驅動力矩之前,包括:
21、增加所述車輛的懸架剛度。
22、在該實施例中,在根據動力踏板踩踏深度分配驅動力矩之前,通過增加車輛的懸架剛度,可以減小驅動輪滑移對車身姿態的影響,使車輛保持更加平穩的姿態,從而提高燒胎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23、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根據所述車輛的動力踏板的踩踏深度為所述左后輪和所述右后輪分配驅動力矩,包括:
24、檢測所述前輪的轉動角度;
25、在所述前輪的轉動角度處于預設范圍的情況下,根據所述車輛的動力踏板的踩踏深度為所述左后輪和所述右后輪分配驅動力矩。
26、在該實施例中,通過檢測前輪的轉動角度,可以使車輛在燒胎過程中保持良好的方向穩定性,減少因前輪轉動角度過大導致的車輛失控,提高了燒胎的安全性。
27、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左后輪和所述右后輪的最大驅動力矩根據所述車輛的整車阻力確定。
28、在該實施例中,通過將左后輪和右后輪的最大驅動力矩與整車阻力相匹配,可以使得車輛在燒胎過程中獲得足夠的動力,并且減少因動力過大而導致的車輛失控的問題,提高了燒胎的效率和安全性。
29、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方法還包括:
30、獲取所述車輛輪胎的胎面溫度;
31、在所述胎面溫度大于預設溫度的情況下,停止燒胎功能。
32、在該實施例中,通過獲取車輛輪胎的胎面溫度,并在胎面溫度超過預設溫度時停止燒胎功能,減少因輪胎溫度過高導致的橡膠老化、變形甚至爆胎等風險,不僅保護了輪胎,還提高了燒胎的安全性。
33、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獲取所述車輛輪胎的胎面溫度,包括:
34、采集所述車輛驅動裝置的扭矩、車輪的輪速和環境溫度;
35、將所述車輛驅動裝置的扭矩、所述輪速和所述環境溫度代入預設的胎面溫度模型中,得到所述車輛輪胎的胎面溫度。
36、在該實施例中,通過采集車輛驅動裝置的扭矩、車輪的輪速和環境溫度,并將其代入預設的胎面溫度模型中,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對輪胎溫度的影響,從而更準確地計算出胎面溫度。
37、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胎面溫度模型的表達式包括:
38、
39、其中,mt表示輪胎胎面質量,mc表示胎體質量,mi表示胎內氣體質量,ct表示胎面熱容,cc表示胎體熱容,ci表示胎內氣體熱容,tt表示胎面溫度,tc表示胎體溫度,ti表示胎內氣體溫度,t表示時間,qs表示輪胎滑移摩擦產生的熱量,rt表示輪胎內部周期性形變產生的遲滯能量損失耗散在胎面上的分配系數,qc表示輪胎內部周期性形變產生的遲滯能量損失,qtr表示胎面與路面的熱交換,qta表示胎面與大氣的熱交換,qtc表示胎面與胎體的熱交換,qca表示胎體與周圍環境之間的熱交換,qcg表示胎內氣體與胎體之間的熱傳導。
40、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胎面溫度模型的表達式包括:
41、
42、其中,mt表示輪胎胎面質量,mc表示胎體質量,ct表示胎面熱容,cc表示胎體熱容,tt表示胎面溫度,tc表示胎體溫度,t表示時間,qs表示輪胎滑移摩擦產生的熱量,qtc表示胎面與胎體的熱交換,ti表示胎內氣體溫度,h4表示胎體與大氣的熱交換系數。
43、第二方面,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車輛燒胎裝置,包括:
44、控制模塊,用于在檢測到燒胎功能開啟的情況下,控制車輛的左后輪和右后輪分別朝不同方向進行轉向,以及為所述車輛的前輪施加制動力矩;
45、燒胎模塊,用于根據所述車輛的動力踏板的踩踏深度為所述左后輪和所述右后輪分配驅動力矩,以對所述車輛進行燒胎。
46、根據本技術的車輛燒胎裝置,通過在檢測到燒胎功能開啟的情況下,控制車輛的左后輪和右后輪分別朝不同方向進行轉向,以及為所述車輛的前輪施加制動力矩;根據所述車輛的動力踏板的踩踏深度為所述左后輪和所述右后輪分配驅動力矩,以對所述車輛進行燒胎。本技術實施例通過加入后輪獨立轉向功能,在燒胎功能開啟后,能夠自動控制車輛的左后輪和右后輪朝不同方向轉向,可以較為明顯的增大整車阻力,并且驅動過程中部分后輪驅動力也因為轉向角的原因被分至車輛橫向方向上,減小了整車驅動力矩,結合前輪的制動力矩,使得整車驅動力小于整車阻力,從而實現燒胎動作,燒胎過程中無需駕駛人員進行復雜的操作,提高了燒胎效率。
47、第三方面,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電子設備,包括處理器,所述處理器與存儲器連接,所述存儲器存儲有可在處理器上運行的計算機程序,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計算機程序時實現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車輛燒胎方法。
48、第四方面,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車輛,包括如第二方面所述的車輛燒胎裝置或者如第三方面所述的電子設備。
49、第五方面,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其上存儲有計算機程序,所述計算機程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車輛燒胎方法。
50、第六方面,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芯片,所述芯片包括處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處理器耦合,所述處理器用于運行程序或指令,實現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車輛燒胎方法。
51、第七方面,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計算機程序產品,包括計算機程序,所述計算機程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車輛燒胎方法。
52、本技術實施例中的上述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術效果之一:
53、根據本技術的車輛燒胎方法,通過在檢測到燒胎功能開啟的情況下,控制車輛的左后輪和右后輪分別朝不同方向進行轉向,以及為所述車輛的前輪施加制動力矩;根據所述車輛的動力踏板的踩踏深度為所述左后輪和所述右后輪分配驅動力矩,以對所述車輛進行燒胎。本技術實施例通過加入后輪獨立轉向功能,在燒胎功能開啟后,能夠自動控制車輛的左后輪和右后輪朝不同方向轉向,可以較為明顯的增大整車阻力,并且驅動過程中部分后輪驅動力也因為轉向角的原因被分至車輛橫向方向上,減小了整車驅動力矩,結合前輪的制動力矩,使得整車驅動力小于整車阻力,從而實現燒胎動作,燒胎過程中無需駕駛人員進行復雜的操作,提高了燒胎效率。
54、進一步的,在一些實施例中,通過設置燒胎功能按鍵,使駕駛者能夠便捷地開啟燒胎功能,無需進行復雜的操作,降低了對駕駛技巧的要求,進一步提高了燒胎的效率。
55、進一步的,在一些實施例中,通過分別控制左后輪和右后輪朝不同方向轉動特定角度,使得驅動過程中部分后輪驅動力也因為轉向角的原因被分至車輛橫向方向上,減小了整車驅動力矩,通過控制轉向角度,能夠提高燒胎過程的穩定性和可控性。
56、進一步的,在一些實施例中,通過分別控制左后輪和右后輪朝不同方向轉動特定角度,使得后輪驅動力被分至車輛橫向不同方向上,能夠提高燒胎過程的穩定性。
57、進一步的,在一些實施例中,通過設定左后輪和右后輪的轉向角度相同,使得車輛的左右兩側受力更加均勻,提高車輛在燒胎過程中的平衡性和穩定性。
58、更進一步的,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根據動力踏板踩踏深度分配驅動力矩之前,通過提示駕駛員左后輪和右后輪轉向完成以及對前輪施加制動力矩完成,增強了駕駛員對車輛狀態的掌控,進一步提升了燒胎操作的安全性。
59、更進一步的,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根據動力踏板踩踏深度分配驅動力矩之前,通過增加車輛的懸架剛度,可以減小驅動輪滑移對車身姿態的影響,使車輛保持更加平穩的姿態,從而提高燒胎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60、更進一步的,在一些實施例中,通過檢測前輪的轉動角度,可以使車輛在燒胎過程中保持良好的方向穩定性,減少因前輪轉動角度過大導致的車輛失控,提高了燒胎的安全性。
61、再進一步的,在一些實施例中,通過將左后輪和右后輪的最大驅動力矩與整車阻力相匹配,可以使得車輛在燒胎過程中獲得足夠的動力,并且減少因動力過大而導致的車輛失控的問題,提高了燒胎的效率和安全性。
62、再進一步的,在一些實施例中,通過獲取車輛輪胎的胎面溫度,并在胎面溫度超過預設溫度時停止燒胎功能,減少因輪胎溫度過高導致的橡膠老化、變形甚至爆胎等風險,不僅保護了輪胎,還提高了燒胎的安全性。
63、再進一步的,在一些實施例中,通過采集車輛驅動裝置的扭矩、車輪的輪速和環境溫度,并將其代入預設的胎面溫度模型中,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對輪胎溫度的影響,從而更準確地計算出胎面溫度。
64、本技術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技術的實踐了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