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生產裝配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電機轉子的裝配工裝。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電器(如風扇)電機轉子在生產工序中,需要在電機轉子的轉軸兩端穿入碗形介子或者風葉等各種輔助物料,目前暫無該類型的專用生產設備,主要是以人員手工的方式將物料穿入轉軸,導致電機轉子在裝配工序上存在人員勞動強度大,加工效率低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一種電機轉子的裝配工裝,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電機轉子在裝配工序上人員勞動強度大,加工效率低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電機轉子的裝配工裝,包括:進料部件,用于裝入待加工的電機轉子;轉子定位模,設置在進料部件的一側,轉子定位模用于夾持固定從進料部件進入的待加工的電機轉子;頂料部件,設置在轉子定位模沿電機轉子軸向方向的一側,頂料部件用于將輔助物料推頂到電機轉子上;出料部件,設置在轉子定位模下料方向的一側,出料部件用于將加工裝配后的電機轉子送出裝配工裝。
進一步地,還包括物料篩選盤,物料篩選盤與頂料部件對應設置,物料篩選盤用于放置需要進行裝配的輔助物料,物料篩選盤的出料口設置在頂料部件處。
進一步地,頂料部件的數量為兩個,兩個頂料部件分別設置在轉子定位模沿電機轉子軸向方向的一側;物料篩選盤的數量為兩個且分別于頂料部件分別對應設置。
進一步地,頂料部件包括:頂料模,頂料模沿靠近或者遠離轉子定位模的方向往復運動,頂料模用于推頂輔助物料,物料篩選盤的出料口設置在頂料模處;頂料氣缸,與頂料模驅動連接。
進一步地,還包括擋料部件,擋料部件設置在物料篩選盤的出料口處,擋料部件具有阻擋輔助物料的第一位置以及避讓頂料模推動輔助物料的第二位置。
進一步地,轉子定位模為可沿軸向旋轉的盤狀體,盤狀體上具有容納電機轉子的定位槽,定位槽沿盤狀體的周向分布。
進一步地,進料部件為進料滑軌,進料滑軌靠近轉子定位模的一端與定位槽對應;出料部件為出料滑軌,出料滑軌靠近轉子定位模的第一端與定位槽對應。
本技術方案中,待加工的電機轉子先由進料部件到達轉子定位模進行裝配前的定位,然后頂料部件將碗形介子或者風葉等各種輔助物料推頂到電機轉子的轉軸上,裝配加工的電機轉子被轉子定位模進行下料,再從出料部件中被送出裝備工裝,進而完成一系列的裝配生產,在實際生產使用中,本技術方案的裝配工裝可取代人工完成電機轉子的穿輔料操作,生產人員只需要進行上料即可,有效地降低了人工勞動強度,并且還能提升加工效率,有效地解決了生產線的瓶頸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電機轉子的裝配工裝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電機轉子的裝配工裝的局部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3是待加工的電機轉子以及輔助物料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裝配后的電機轉子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1的電機轉子的裝配工裝的擋料部件位于第一位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1的電機轉子的裝配工裝的擋料部件位于第二位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電機轉子的裝配工裝的轉子定位模工作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進料部件;20、轉子定位模;21、定位槽;30、頂料部件;31、頂料模;32、頂料氣缸;40、出料部件;50、物料篩選盤;51、出料口;60、擋料部件;61、活動擋片;62、避空口;71、電機轉子;72、轉軸;73、風葉型輔料;74、介子型輔料。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參見圖1和圖2所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機轉子的裝配工裝,用于對電機轉子的轉軸兩端穿入碗形介子或者風葉等各種輔助物料,電機轉子的裝配工裝包括進料部件10、轉子定位模20、頂料部件30以及出料部件40,進料部件10用于裝入待加工的電機轉子,轉子定位模20設置在進料部件10的一側,轉子定位模20用于夾持固定從進料部件10進入的待加工的電機轉子,轉子定位模20內附磁性材料對電機轉子進行吸附定位。頂料部件30設置在轉子定位模20沿電機轉子軸向方向的一側(也就是在電子轉子的轉軸兩端的側面),頂料部件30用于將輔助物料推頂到電機轉子上,出料部件40設置在轉子定位模20下料方向的一側,出料部件40用于將加工裝配后的電機轉子送出裝配工裝。
本技術方案中,待加工的電機轉子先由進料部件10到達轉子定位模20進行裝配前的定位,然后頂料部件30將碗形介子或者風葉等各種輔助物料推頂到電機轉子的轉軸上,裝配加工后的電機轉子被轉子定位模20進行下料,再從出料部件40中被送出裝備工裝,進而完成一系列的裝配生產,在實際生產使用中,本技術方案的裝配工裝可取代人工完成電機轉子的穿輔料操作,生產人員只需要進行上料即可,有效地降低了人工勞動強度,并且還能提升加工效率,有效地解決了生產線的瓶頸問題。
進一步優選地,結合圖2,本裝配工裝還包括物料篩選盤50,物料篩選盤50與頂料部件30對應設置,物料篩選盤50用于放置需要進行裝配的輔助物料,物料篩選盤50的出料口51設置在頂料部件30處。物料篩選盤50在工作時會一直進行旋轉,以篩選合格的輔助物料,生產人員將輔助物料放入到物料篩選盤50內。
由于電機轉子71的轉軸72兩端裝入的輔助物料不同,如圖3所示,所以為了配合轉軸兩端同時進行推頂裝配,以及增加電機轉子的裝配效率,本實施例進一步地,頂料部件30的數量為兩個,兩個頂料部件30分別設置在轉子定位模20沿電機轉子軸向方向的一側,物料篩選盤50的數量為兩個且分別于頂料部件30分別對應設置。兩個物料篩選盤50分別放置不同類型的輔助物料,如風葉型輔料73或者介子型輔料74,設置在轉子定位模20兩側的兩個頂料部件部分推頂一種類型的輔助物料,對電機轉子進行裝配,裝配后的電機轉子如圖4所示。
參見圖2,頂料部件30包括頂料模31和頂料氣缸32,頂料模31沿靠近或者遠離轉子定位模20的方向往復運動,頂料模31用于推頂輔助物料,物料篩選盤50的出料口51設置在頂料模31處,頂料氣缸32與頂料模31驅動連接。
為了進一步優化從物料篩選盤50出料進入裝配的輔助物料與裝配工裝整體的配合,在本實施例中,裝配工裝還包括擋料部件60,擋料部件60設置在物料篩選盤50的出料口51處,擋料部件60具有阻擋輔助物料的第一位置以及避讓頂料模31推動輔助物料的第二位置。在頂料模回復到遠離轉子定位模20時,擋料部件60位于阻擋輔助物料的第一位置處,此時輔助物料從物料篩選盤50進入到出料口51處并被擋料部件60擋住;在下一個電機轉子進行裝配時,擋料部件60到達第二位置處,與此同時頂料模31將輔助物料推頂到電機轉子上。
擋料部件60位于物料篩選盤50的出料口51與頂料模31的合并位置處,用于頂料模在初始狀態時接收輔助物料和頂料時分離輔助物料。擋料部件60的結構如圖5和圖6所示,在初始狀態時,即擋料部件60位于阻擋輔助物料的第一位置,由于擋料部件60為單側封閉式,為防止物料篩選盤50從側向掉落,掉落方向即從圖5中的箭頭方向掉入到擋料部件60上,擋料部件60設置了活動擋片61將其定位,并在活動擋片61處留有可使轉軸穿過的避空口62,在工作時轉軸可以透過活動擋片61穿入輔料內部。工作狀態時,即擋料部件60位于避讓頂料模31推動輔助物料的第二位置:輔料在頂料模的帶動下穿入轉子的轉軸后,活動擋片61由氣缸推動張開,活動擋片61的移動方向如圖6中的箭頭方向,隨后頂料模后退,此時輔料沿頂料模的敞開一側脫離,頂料模返回初始位置。
轉子定位模20為可沿軸向旋轉的盤狀體,盤狀體上具有容納電機轉子的定位槽21,定位槽21沿盤狀體的周向分布,轉子定位模20內附磁性材料對電機轉子進行吸附定位。也就說,轉子定位模20是在旋轉過程中變化定位槽21的位置,進而實現電機轉子在不同定位槽21中進行不同的裝配工作,達到裝配工裝的流水線工作。轉子定位模20的轉盤結構,可以多工位同時運作工作效率高特點,并且可控制在各工位任意位置的停止,或者進行加減速的控制,可提高穩定性和加工效率。
待加工的電機轉子先由進料部件10到達轉子定位模20進行裝配前的定位,隨后盤狀體旋轉,將已定位的電機轉子旋轉移動至加工工位,此時頂料部件30的物料中心孔和電機轉子軸為同心狀態,然后頂料部件30將碗形介子或者風葉等各種輔助物料推頂到電機轉子的轉軸上,裝配加工后的電機轉子在下一次盤狀體旋轉時,出料工位的轉子定位模20和出料部件40(出料滑軌)形成一定的夾角進行阻擋運動,使電機轉子從轉子定位模20內順利脫離實現下料。
進料部件10為進料滑軌,進料滑軌靠近轉子定位模20的一端與定位槽21對應;出料部件40為出料滑軌,出料滑軌靠近轉子定位模20的第一端與定位槽21對應。
參見圖7,待加工的電機轉子放置到進料滑軌中,使每次有一個電機轉子流至轉盤的轉子定位模20的定位槽21內,與此同時,兩邊物料篩選盤50開始工作,分別將物料按順序和方向進行排列,并將其送入出料口51處(一般是設置有一個物料壓模內)。此時轉子定位模20由伺服電機帶動朝出料道的方向旋轉,當裝有電機轉子的定位槽21旋轉至中間工位時,電機轉子的轉軸和輔助物料呈同心狀態,此時轉子定位模20停止轉動,轉子定位模20停穩后左右兩端已準備好的輔助物料立即由頂料模31推動前進,將物料穿入轉軸,輔助物料到位后兩個氣缸帶動頂料模31返回原點,完成輔料的穿入裝配后,隨后轉子定位模20旋轉,將已穿好輔料的電子轉子輸送至出料軌道上,同時另一電機轉子已轉至中間工位,如此循環往復工作,單個電機轉子兩端穿入輔料節拍≤5S/臺,實現了無人操作,有效的提高了生產效率和減人增效。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使用的術語僅是為了描述具體實施方式,而非意圖限制根據本申請的示例性實施方式。如在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出,否則單數形式也意圖包括復數形式,此外,還應當理解的是,當在本說明書中使用術語“包含”和/或“包括”時,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驟、工作、器件、組件和/或它們的組合。
需要說明的是,本申請的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及上述附圖中的術語“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區別類似的對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順序或先后次序。應該理解這樣使用的數據在適當情況下可以互換,以便這里描述的本申請的實施方式能夠以除了在這里圖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順序實施。
當然,以上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基本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