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飲料的制作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種棠梨玉竹保健飲品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棠梨,別名鹿梨、鳥梨、野梨等,是薔薇科梨屬多年生落葉喬木,味酸、甘、澀,性寒,根據現代醫學研究發現棠梨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維生素、胡蘿卜素以及微量元素,果實含糖量達15-20%,可釀酒,具有清熱解毒、健胃消食、潤肺止咳等保健作用。
玉竹,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本經》載:玉竹,主中風暴熱,不能動搖,跌筋結肉,諸不足。久服去面黑野,好顏色,潤澤,輕身不老。現代研究證實,其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燥咳;勞嗽;熱病陰液耗傷之咽干口渴;內熱消渴;陰虛外感;頭昏眩暈;筋脈攣痛的功效。
棠梨的通常被當做野果食用,忽略其藥用價值,存在著深加工層級較低及產品種類較少的不足。采用棠梨為原料,輔以玉竹,用于加工成棠梨玉竹保健飲品可實現對棠梨的綜合利用,便于儲存,提高飲料的口感,提高其經濟價值和營養價值。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提供一種棠梨玉竹保健飲品的制作方法,能夠利用保健食品的載體作用,使人們在日常的飲食中就能食用的棠梨,增強體質。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棠梨玉竹保健飲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操作步驟:
(1)原料處理:選用新鮮優質的棠梨和玉竹為原料,分別稱取5kg的棠梨、1kg的玉竹,混合均勻,用清水淋洗后,采用破碎處理,再加入其重量0.25%的果膠酶、0.15%的纖維素酶和0.08%的抗壞血酸,加熱至35℃,聯合水解50min,然后送入膠體磨中進行磨漿后,離心分離,制得原料漿和料渣;
(2)甘草預處理:摘取新鮮的甘草葉,加入占甘草葉重量50%的棠梨花、20%的魚腥草和15%的烏龍茶,洗凈后瀝干,經手工反復揉搓后,采用搖青技術,至其散發淡淡香氣即可;再進行破壁粉碎,制得甘草粉;
(3)糊化:將料渣和甘草粉低溫烘干后,按1:6的比例溶于蘇打水中,加入少許的蓮子芯粉、蜂蜜,混合均勻,加溫到100℃,不斷攪拌,進行糊化,時間為25分鐘,制得糊化醪;
(4)乳酸發酵:以糊化醪為原料,加入12%的蛋白糖補充碳源,接種3%乳酸菌后,于42℃培養10小時便可放罐,過濾得乳酸發酵液;
(5)配料:取質量分數40%的原料漿、質量分數25%的乳酸發酵液,加入預制10%的甜菊汁、5%的綠茶液,其余為水,混合均勻,低溫下靜置產生不溶性沉淀,再經2800轉∕分進行離心分離,去除沉淀;
(6)冷貯:在4℃下低溫貯存,離心去沉淀,待液體澄清透明,有乳酸香味時,便可分裝;
(7)殺菌、包裝:將成品飲料在100℃下殺菌5分鐘,冷卻后即可用瓶分裝,貼標即為成品。
有益效果:本發明采用優質的棠梨、玉竹為原料,輔以甘草,經過糊化、乳酸發酵、配料、冷貯、殺菌的加工工序,使制得的成品飲料清亮透明,口感酸甜爽口,口味純正自然,不僅保留了原料的原始風味,增加了飲料的營養成分,還具有消食開胃、滋陰潤肺等保健功效,且風味獨特,綠色保健。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棠梨玉竹保健飲品的制作方法,具體操作步驟為:
(1)原料處理:選用新鮮優質、無霉變的棠梨、玉竹和海棠果為原料,分別稱取3kg的棠梨、1kg的玉竹和0.5kg的海棠果,混合均勻,用清水淋洗后,采用破碎處理,再加入其重量0.4%的果膠酶、0.5%的纖維素酶和0.1%的抗壞血酸,加熱至38℃,聯合水解45min,然后送入膠體磨中進行磨漿后,離心分離,制得原料漿和料渣;
(2)甘草預處理:摘取新鮮的甘草葉,加入占甘草葉重量50%的棠梨花、20%的薄荷葉和15%的烏龍茶,洗凈后瀝干,經手工反復揉搓后,采用搖青技術,至其散發淡淡香氣即可;再進行破壁粉碎,制得甘草粉;
(3)糊化:將料渣和甘草粉低溫烘干后,按1:8的比例溶于去離子水中,加入少許的白果粉、菱角粉,混合均勻,加溫到96℃,不斷攪拌,進行糊化,時間為45分鐘,制得糊化醪;
(4)乳酸發酵:以糊化醪為原料,加入12%的木糖醇補充碳源,接種6%乳酸菌后,于40℃培養8小時便可放罐,過濾得乳酸發酵液;
(5)配料:取質量分數30%的原料漿、質量分數35%的乳酸發酵液,加入預制10%的葡萄糖液、5%的槐花粉和2%的抹茶粉,其余為水,混合均勻,低溫下靜置產生不溶性沉淀,再經2800轉∕分進行離心分離,去除沉淀;
(6)冷貯:在3℃下低溫貯存,離心去沉淀,待液體澄清透明,有乳酸香味時,便可分裝;
(7)殺菌、包裝:將成品飲料在100℃下殺菌10分鐘,冷卻后即可用瓶分裝,貼標即為成品。
實施例2:
一種棠梨玉竹保健飲品的制作方法,具體操作步驟為:
(1)原料處理:選用新鮮優質、無霉變的棠梨、和玉竹、拐棗為原料,分別稱取5kg的棠梨、2kg的玉竹、1kg的漏蘆根和0.8kg的拐棗,混合均勻,用清水淋洗后,采用破碎處理,再加入其重量0.5%的果膠酶、0.7%的纖維素酶和0.35%的抗壞血酸,加熱至35℃,聯合水解65min,然后送入膠體磨中進行磨漿后,離心分離,制得原料漿和料渣;
(2)甘草預處理:摘取新鮮的甘草葉,加入占甘草葉重量45%的野枇杷花、20%的葛花和15%的菊花腦嫩葉,洗凈后瀝干,經手工反復揉搓后,采用搖青技術,至其散發淡淡香氣即可;再進行破壁粉碎,制得甘草粉;
(3)糊化:將料渣和甘草粉低溫烘干后,按1:5的比例溶于蒸餾水中,加入少許的白果粉、赤豆粉,混合均勻,加溫到85℃,不斷攪拌,進行糊化,時間為25分鐘,制得糊化醪;
(4)乳酸發酵:以糊化醪為原料,加入22%的蛋白糖補充碳源,接種7%乳酸菌后,于30℃培養6小時便可放罐,過濾得乳酸發酵液;
(5)配料:取質量分數30%的原料漿、質量分數30%的乳酸發酵液,加入預制8%的栝樓汁、5%的桂花浸膏和3%的綠茶粉,其余為水,混合均勻,低溫下靜置產生不溶性沉淀,再經3200轉∕分進行離心分離,去除沉淀;
(6)冷貯:在4℃下低溫貯存,離心去沉淀,待液體澄清透明,有乳酸清香味時,便可分裝;
(7)殺菌、包裝:將成品飲料在100℃下殺菌5分鐘,冷卻后即可用瓶分裝,貼標即為成品。
實施例3:
一種棠梨玉竹保健飲品的制作方法,具體操作步驟為:
(1)原料處理:選用新鮮優質、無霉變的棠梨和玉竹、草果為原料,分別稱取10kg的棠梨、3kg的玉竹、1kg的草果,混合均勻,用清水淋洗后,采用破碎處理,再加入其重量0.53%的果膠酶、0.46%的纖維素酶和0.1%的抗壞血酸,加熱至37℃,聯合水解40min,然后送入膠體磨中進行磨漿后,離心分離,制得原料漿和料渣;
(2)甘草預處理:摘取新鮮的甘草葉,加入占甘草葉重量35%的茉莉花、20%的厚樸花和15%的嫩荷葉,洗凈后瀝干,經手工反復揉搓后,采用搖青技術,至其散發淡淡香氣即可;再進行破壁粉碎,制得甘草粉;
(3)糊化:將料渣和甘草粉低溫烘干后,按1:10的比例溶于蘇打水中,加入少許的五味子粉、土茯苓粉,混合均勻,加溫到68℃,不斷攪拌,進行糊化,時間為45分鐘,制得糊化醪;
(4)乳酸發酵:以糊化醪為原料,加入10%的葡萄糖補充碳源,接種9%乳酸菌后,于28℃培養20小時便可放罐,過濾得乳酸發酵液;
(5)配料:取質量分數35%的原料漿、質量分數35%的乳酸發酵液,加入預制5%的甜草汁、3%的牡丹花粉和1%的阿斯巴甜,其余為水,混合均勻,低溫下靜置產生不溶性沉淀,再經2100轉∕分進行離心分離,去除沉淀;
(6)冷貯:在5℃下低溫貯存,離心去沉淀,待液體澄清透明,有乳酸香味時,便可分裝;
(7)殺菌、包裝:將成品飲料在88℃下殺菌20分鐘,冷卻后即可用瓶分裝,貼標即為成品。
實施例4:
一種棠梨玉竹保健飲品的制作方法,具體操作步驟為:
(1)原料處理:選用新鮮優質、無霉變的棠梨、玉竹和栝樓為原料,分別稱取8kg的棠梨、5kg的玉竹、2kg的栝樓,混合均勻,用清水淋洗后,采用破碎處理,再加入其重量0.48%的果膠酶、0.5%的纖維素酶和0.18%的抗壞血酸,加熱至28℃,聯合水解75min,然后送入膠體磨中進行磨漿后,離心分離,制得原料漿和料渣;
(2)甘草預處理:摘取新鮮的甘草葉,加入占甘草葉重量35%的國槐花、15%的魚腥草和10%的毛冬青,洗凈后瀝干,經手工反復揉搓后,采用搖青技術,至其散發淡淡香氣即可;再進行破壁粉碎,制得甘草粉;
(3)糊化:將料渣和甘草粉低溫烘干后,按1:15的比例溶于蘇打水中,加入少許的蛋白粉、絞股藍粉、桔梗粉,混合均勻,加溫到78℃,不斷攪拌,進行糊化,時間為50分鐘,制得糊化醪;
(4)乳酸發酵:以糊化醪為原料,加入12%的麥芽糖補充碳源,接種10%乳酸菌后,于44℃培養8小時便可放罐,過濾得乳酸發酵液;
(5)配料:取質量分數28%的原料漿、質量分數32%的乳酸發酵液,加入預制10%的甘草液、8%的洋槐粉和3%的紅茶粉,其余為水,混合均勻,低溫下靜置產生不溶性沉淀,再經1800轉∕分進行離心分離,去除沉淀;
(6)冷貯:在8℃下低溫貯存,離心去沉淀,待液體澄清透明,有乳酸香味時,便可分裝;
(7)殺菌、包裝:將成品飲料在102℃下殺菌3分鐘,冷卻后即可用瓶分裝,貼標即為成品。
實施例5:
一種棠梨玉竹保健飲品的制作方法,具體操作步驟為:
(1)原料處理:選用新鮮優質、無霉變的棠梨、玉竹和雪蓮果、刺玫果為原料,分別稱取5kg的棠梨、3kg的玉竹、1kg的雪蓮果、1kg的刺玫果,混合均勻,用清水淋洗后,采用破碎處理,再加入其重量0.18%的果膠酶、0.38%的纖維素酶和0.08%的抗壞血酸,加熱至37℃,聯合水解40min,然后送入膠體磨中進行磨漿后,離心分離,原料漿和料渣;
(2)甘草預處理:摘取新鮮的甘草葉,加入占甘草葉重量45%的迷迭香葉、20%的積雪草和15%的綠茶,洗凈后瀝干,經手工反復揉搓后,采用搖青技術,至其散發淡淡香氣即可;再進行破壁粉碎,制得甘草粉;
(3)糊化:將料渣和甘草粉低溫烘干后,按1:12的比例溶于蘇打水中,加入少許的天麻粉、蓮子芯粉,混合均勻,加溫到100℃,不斷攪拌,進行糊化,時間為20分鐘,制得糊化醪;
(4)乳酸發酵:以糊化醪為原料,加入28%的果糖補充碳源,接種7%乳酸菌后,于40℃培養6小時便可放罐,過濾得乳酸發酵液;
(5)配料:取質量分數25%的棠梨混合漿、質量分數45%的乳酸發酵液,加入預制8%的百合汁、5%的菱角粉,其余為水,混合均勻,低溫下靜置產生不溶性沉淀,再經4200轉∕分進行離心分離,去除沉淀;
(6)冷貯:在1℃下低溫貯存,離心去沉淀,待液體澄清透明,有乳酸清香味時,便可分裝;
(7)殺菌、包裝:將成品飲料在76℃下殺菌20分鐘,冷卻后即可用瓶分裝,貼標即為成品。
本發明未涉及部分均與現有技術相同或可采用現有技術加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