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制鎖設備,特別是一種鎖具自動搬運機械手。
背景技術:
掛鎖是市面上的一種常用的門鎖,包括鎖體及與鎖體相鎖的弧形鎖梁,由于掛鎖的結構特點,決定了掛鎖使用方便靈活,用途廣泛,而且成本低廉,因而很多企業家庭都在使用掛鎖鎖門。
本申請人針對掛鎖的生產開發出了一種用于抓取鎖體到下一工作位置的設備,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大大降低了對人員的需求,從而相應節省了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鎖具自動搬運機械手。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鎖具自動搬運機械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座,固定底座上設有橫向移動機構及通過橫向移動機構安裝于固定底座上的橫向滑座,該橫向滑座上設有升降移動機構及通過升降移動機構安裝于橫向滑座上的升降滑座,該升降滑座上設有旋轉機構及通過旋轉機構安裝于升降滑座上的旋轉座,該旋轉座上安裝有夾具氣缸、夾具齒輪、左夾具桿及右夾具桿,所述左夾具桿的端部設有能夠頂入鎖孔中的錐形夾頭,所述右夾具桿的端部設有能夠卡入鎖體中的卡爪,所述夾具氣缸與右夾具桿連接,且左夾具桿及右夾具桿上均設有與夾具齒輪配合的夾具齒條。
所述橫向移動機構包括橫向驅動氣缸、橫向導軌及與橫向導軌配合的橫向滑塊,所述橫向滑座安裝于橫向滑塊上,且橫向驅動氣缸與橫向滑座連接。
所述升降移動機構包括升降電機、升降導軌及與其配合的升降滑塊、升降絲桿及與其配合的升降螺母,所述升降滑座與升降滑塊及升降螺母固定連接,所述升降電機與升降絲桿連接。
所述旋轉機構包括旋轉氣缸、旋轉齒條及與其配合的旋轉齒輪、旋轉軸,所述旋轉氣缸與旋轉齒條連接并推動旋轉齒條移動,所述旋轉齒輪與旋轉軸的一端同軸連接,且所述旋轉座通過旋轉軸與升降滑座轉動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包括固定底座,固定底座上設有橫向移動機構及通過橫向移動機構安裝于固定底座上的橫向滑座,該橫向滑座上設有升降移動機構及通過升降移動機構安裝于橫向滑座上的升降滑座,該升降滑座上設有旋轉機構及通過旋轉機構安裝于升降滑座上的旋轉座,該旋轉座上安裝有夾具氣缸、夾具齒輪、左夾具桿及右夾具桿,所述左夾具桿的端部設有能夠頂入鎖孔中的錐形夾頭,所述右夾具桿的端部設有能夠卡入鎖體中的卡爪,所述夾具氣缸與右夾具桿連接,且左夾具桿及右夾具桿上均設有與夾具齒輪配合的夾具齒條,通過上述結構能夠實現對鎖體的夾持及橫向移動、升降移動、以及旋轉的動作,從而能夠自動將鎖體送到預定的工作位置,不僅效率高而且操作簡單、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另一方向的立體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2,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鎖具自動搬運機械手,包括固定底座1,固定底座1上設有橫向移動機構及通過橫向移動機構安裝于固定底座1上的橫向滑座2,該橫向滑座2上設有升降移動機構及通過升降移動機構安裝于橫向滑座2上的升降滑座3,該升降滑座3上設有旋轉機構及通過旋轉機構安裝于升降滑座3上的旋轉座4,該旋轉座4上安裝有夾具氣缸5、夾具齒輪、左夾具桿51及右夾具桿52,所述左夾具桿51的端部設有能夠頂入鎖孔中的錐形夾頭53,所述右夾具桿52的端部設有能夠卡入鎖體中的卡爪54,所述夾具氣缸5與右夾具桿52連接,且左夾具桿51及右夾具桿52上均設有與夾具齒輪(圖中未示出)配合的夾具齒條(圖中未示出),上述結構能夠保證采用一個驅動源使左夾具桿51帶動錐形夾頭53及右夾具桿52帶動卡爪54同時合攏而卡住鎖體。
如圖所示,所述橫向移動機構包括橫向驅動氣缸6、橫向導軌61及與橫向導軌61配合的橫向滑塊,所述橫向滑座2安裝于橫向滑塊上,且橫向驅動氣缸6與橫向滑座2連接。
如圖所示,所述升降移動機構包括升降電機7、升降導軌及與其配合的升降滑塊、升降絲桿71及與其配合的升降螺母,所述升降滑座3與升降滑塊及升降螺母固定連接,所述升降電機7與升降絲桿71連接。
如圖所示,所述旋轉機構包括旋轉氣缸8、旋轉齒條81及與其配合的旋轉齒輪、旋轉軸,所述旋轉氣缸8與旋轉齒條81連接并推動旋轉齒條81移動,所述旋轉齒輪與旋轉軸的一端同軸連接,且所述旋轉座4通過旋轉軸與升降滑座3轉動連接。
本本實用新型的原理簡述為:當鎖體被送到錐形夾頭53及卡爪54間時,夾具氣缸5工作帶動右夾具桿52向左移動,同時右夾具桿52通過夾具齒條與夾具齒輪的配合帶動左夾具桿51向右移動,從而錐形夾頭53及卡爪54合攏并且卡入鎖體內的相應部位,從而將鎖體抓緊,然后通過旋轉氣缸8的驅動而帶動旋轉座4轉動九十度,通過升降電機7帶動升降滑座3做升降移動,同時通過橫向驅動氣缸6帶動橫向滑座2橫向移動,從而將鎖體抓取到下一工序的工作位置,開始下一步驟。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鎖具自動搬運機械手,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