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切割機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板材切割機工作時的板材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本實用新型是針對申請人在先申請的專利號名稱為“新型無塵切板機”(專利號為2015200395665)中的待切料固定裝置4的不足進行的改進設計,在先的待切料固定裝置4使用雖然穩(wěn)定可靠,但在進行批量生產時發(fā)現,切料固定裝置4是采用若干個(兩個以上)獨立的壓緊驅動缸實現對位于切割平臺2上的待切料板固定,導致制造成本高,氣路管管道數量多而雜,不便于檢修,增加檢修成本,且采用壓緊驅動缸直接作用于待切料板上,前端壓塊24與待切料板接觸時無緩沖,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容易造成壓緊驅動缸內部元件的損壞。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板材固定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板材固定裝置,包括設置在切板機臺面上方的升降架,升降架上設置有將板材固定于切板機臺面上的若干頂壓桿,所述頂壓桿為彈性頂壓桿,彈性頂壓桿包括頂桿、彈性彈簧、頂壓腳,頂桿通過滑套滑動穿插于升降架上,頂桿的上端設置有限位帽,頂桿的下端穿 透升降架的架體并固定連接有頂壓腳,彈性彈簧套接在頂壓腳與升降架之間的頂桿的桿體上,所述升降架的兩端分別與固定設置于切板機臺面兩端的驅動氣缸傳動連接,升降架的兩端均開設有連接孔,升降架的兩端通過連接孔滑動套接于驅動氣缸的驅動桿上,且驅動桿上設置有限位座,位于驅動桿的頂端設置有過載緩沖彈簧,過載緩沖彈簧的一端頂壓于升降架上,另一端頂壓于設置在驅動桿頂端的彈簧座上。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提供的板材固定裝置,其彈簧座是通過螺桿連接于驅動桿的頂端。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提供的板材固定裝置,其升降架上還設置有防塵罩,防塵罩包括與升降架固定連接的支撐桿,支撐架,透明罩體,支撐桿的下端固定連接于升降架上,透明罩體通過支撐架固定于支撐桿的上端,所述支撐架為U型支撐架。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提供的板材固定裝置,其驅動氣缸為單出桿氣缸。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板材固定裝置的采用彈簧滑動連接在升降架上的彈性頂壓桿進行板材的固定,頂壓腳與板材之間為彈性壓接,很好的保護了板材表面和減少機械部件的損傷,升降架的兩端采用兩個獨立的同步的驅動氣缸,在滿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使得連接的氣路管及控制系統(tǒng)變得更加簡單,降低制造成本,方便維護、檢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彈性頂壓桿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其中,1-切板機臺面;2-升降架;3-頂壓桿;3.1-頂桿;3.2-彈性彈簧;3.3-頂壓腳;4-驅動氣缸;5-驅動桿;6-限位座;7-載緩沖彈簧;8-彈簧座;9-螺桿;10-防塵罩;11-支撐桿;12-支撐架。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的板材固定裝置,包括設置在切板機臺面1上方的升降架2,升降架2上設置有將板材固定于切板機臺面1上的若干頂壓桿3,所述頂壓桿為彈性頂壓桿,彈性頂壓桿包括頂桿3.1、彈性彈簧3.2、頂壓腳3.3,頂桿3.1通過滑套滑動穿插于升降架2上,頂桿3.1的上端設置有限位帽3.1.1,頂桿3.1的下端穿透升降架2的架體并固定連接有頂壓腳3.3,彈性彈簧3.2套接在頂壓腳3.3與升降架2之間的頂桿3.1的桿體上,所述升降架2的兩端分別與固定設置于切板機臺面1兩端的驅動氣缸4傳動連接,升降架2的兩端均開設有連接孔,升降架2的兩端通過連接孔滑動套接于驅動氣缸4的驅動桿5上,且驅動桿5上設置有限位座6,位于驅動桿5的頂端設置有過載緩沖彈簧7,過載緩沖彈簧7的一端頂壓于升降架2上,另一端頂壓于設置在驅動桿5頂端的彈簧座8上。
優(yōu)選的,所述彈簧座8是通過螺桿9連接于驅動桿5的頂端。
優(yōu)選的,所述升降架2上還設置有防塵罩10,防塵罩10包括與升降架固定連接的支撐桿11,支撐架12,透明罩體,支撐桿11的下 端固定連接于升降架2上,透明罩體通過支撐架12固定于支撐桿11的上端,所述支撐架12為U型支撐架。所述驅動氣缸4為單出桿氣缸。
優(yōu)選的,所述升降架2為口字型的方鋼直管。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jié),而且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fā)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fā)明內。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