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煤礦液壓支架的加工設備,具體為一種通用導桿鉆孔工裝新工裝。
背景技術:
液壓支架的導桿安裝在側推千斤頂和護幫板之間,兩端分別用定位銷連接,在安裝過程中經常出現兩端定位銷孔的中心不在導桿的母線上,需要擴孔的現象,返修量比較大,耗時耗力耗財。無論什么機型的液壓支架都需要用到導桿,每種機型上有三類導桿;而生產過程中往往多種機型同時生產,每種機型上百套支架,多品種、大批量的加工需要更便于調節、更通用的加工工具提高加工精度及生產效率。
以往的加工方法是鉆工自己劃線,在機床上找個定位點,先把一端的圓孔全部鉆好,另一端的定位孔就全靠眼力直接鉆,造成導桿兩端定位孔不在同一母線上,在安裝過程中經常擴孔返修,影響工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加工容易,結構簡單,調節、更換方便,同時使用中易拆裝的鉆孔工裝新結構。此結構制造容易,精度可靠,具有拆裝方便、易保存功能。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具體為:
一種導桿用鉆孔工裝,包括胎體,所述胎體上固定多組夾具,每組夾具包括下層的V型的墊板、上層的V型的壓板,壓板上面固定鉆套,胎體的端部固定定位塊,多個夾具及定位塊基本上位于同一條直線上,墊板固定在胎體上,壓板通過螺桿固定在墊板上, 定位塊設有連接部,連接部設固定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固定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與第二固定部的兩個相對的側面分別位于同一空間平面上,連接部設有與螺栓配合的通孔。所述胎體與墊板的固定為:墊板的兩端通過T型槽螺栓Ⅱ、其中部通過螺釘與鍵固定在胎體上。胎體與定位塊的固定為:所述胎體固定支撐塊,支撐塊上面通過螺桿固定定位塊。所述鉆模板與壓板之間設有圓柱銷定位及螺釘3連接、來固定鉆模板與壓板。所述與鉆套的外端部設有凸緣,該凸緣與鉆模板之間通過螺釘固定。
所述壓板與鉆套的固定具體:壓板上鉆孔位置通過螺釘固定鉆模板,鉆模板內固定與壓板。
所述螺桿設有與其配合的螺母、帶肩螺母。
所述壓板通過T型槽螺栓Ⅰ固定在胎體上。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通過V型墊板、V型壓板及定位塊配合,解決了同一個工位在不同長度軸上鉆不同軸徑、孔徑、相互垂直孔的位置和精度等關鍵問題,方便實際操作,生產效率大大提升,適用范圍更廣。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A向的剖面示意圖。
圖3是定位塊的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圖1-圖2,一種導桿用鉆孔工裝,包括胎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體1上固定多組夾具,每組夾具包括下層的V型的墊板12、上層的V型的壓板5,墊板12、壓板5是為了適應不同直徑的導桿。導桿13卡在墊板12、壓板5之間。壓板5上面固定鉆套10,胎體1的端部固定定位塊4,多個夾具及定位塊4基本上位于同一條直線上,墊板12固定在胎體1上,壓板5通過螺桿6固定在墊板12上。
為了方便鉆孔,所述壓板5與鉆套10的具體固定:壓板5上鉆空位置通過螺釘3固定鉆模板2,鉆模板2內固定鉆套10。
螺桿6設有與其配合的螺母7、帶肩螺母24。
為了方便固定壓板,壓板5通過T型槽螺栓Ⅰ8固定在鉆模板2上。
所述胎體1與墊板12的固定為:墊板12的兩端通過T型槽螺栓Ⅱ19、其中部通過螺釘22與鍵23固定在胎體1上。
所述壓板5通過T型槽螺栓Ⅰ8固定在胎體1上。
為了調整定位塊4的高低,胎體1與定位塊4的固定為:所述胎體1固定支撐塊18,支撐塊18上面通過螺桿6固定定位塊4。
所述鉆模板2與鉆套10之間設有襯套9,在鉆套10的徑向設有圓柱銷21及鉆套螺釘3、墊圈、來固定鉆模板2與壓板5。
所述與鉆套10的外端部設有凸緣,該凸緣與鉆模板2之間通過螺釘11固定。
其工作原理為:
如附圖1-圖2,只需加工一個方向的徑向孔(下稱為第一次加工)時:在胎體上固定墊板12,工件放在V型槽內,壓板5壓在工件上方,這樣限定工件Y、Z軸方向的移動,可能會在X軸方向(就是工件軸向)竄動及徑向轉動;然后在工件的一端通過定位塊4固定,定位塊4與工件的配合(工件上一般有一個槽、定位塊4的防止轉動部分進入該槽內,利用鍵與槽的配合)沿X軸方向也不能移動、轉動,這時就可以進行鉆工作業了。
需同時加工徑向孔與垂直孔(下稱為第二次加工)時:加工完徑向孔后,松開螺母,將工件旋轉90度并向定位塊方向移動一定距離,限定工件Y、Z方向自由度,這時就可以進行鉆工作業了。不過,此時一般來講,為了固定工件,定位塊4也要跟隨工件同時轉動,這給設計定位塊4的固定帶來難度。
為此,如圖1-圖3,在定位塊4設有連接部41,連接部41設固定第一固定部42,第一固定部42固定第二固定部47,第一固定部42與第二固定部47的兩個相對的側面分別位于同一空間平面上,連接部41設有與螺栓配合的通孔46。
該定位塊4的使用:在第一次加工時,第二固定部47進入工件的槽內,第一固定部42與工件接觸,軸肩參見附圖標記41,可以將工件固定;在第二次加工時,第二固定部47、第一固定部42同時進入工件的槽內,連接部41與工件接觸,軸肩參見附圖標記45,同樣將工件固定,這樣就不用轉動定位塊4,非常方便。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整體構思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變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