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硅片邊緣硅落磨削裝置。
背景技術:
太陽能硅片在使用砂漿切割過程中會產生崩邊,硅落、毛邊等缺陷,會在后續加工工序中產生破損,需要處理這類缺陷,以減小后續加工中的邊緣破損,使得硅片的內在品質和邊緣外觀質量得以提升。
技術實現要素:
實用新型的目的:為了提供一種效果更好的硅片邊緣硅落磨削裝置,具體目的見具體實施部分的多個實質技術效果。
為了達到如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硅片邊緣硅落磨削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下方的動力空間和上方的旋轉空間,所述動力空間包含動力傳動結構,旋轉空間包含旋轉平臺,旋轉平臺上包含硅片夾持器,動力傳動結構包含電機及減速器,動力傳動結構的動力輸出軸為承載臺主軸,承載臺主軸上方為旋轉平臺。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動力空間邊側還包含砂漿提供結構,所述砂漿提供結構包含砂漿罐以及砂漿泵。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所述傳動結構包含皮帶和皮帶輪,通過皮帶輪和皮帶能帶動承載臺主軸轉動。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所述旋轉空間包含可開啟的玻璃門。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所述硅片夾持器上包含夾持空隙,硅片可放置在夾持空隙中。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所述硅片夾持器包含一個以上。
采用如上技術方案的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有如下有益效果:通過電機驅動旋轉平臺旋轉,使硅片在承載臺表面研磨。承載臺旋轉過程中,砂漿泵將砂漿打入承載臺和硅片磨削位置,進行硅片硅落和毛邊的去除。
附圖說明
為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進行說明:
圖1為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其中:1.砂漿容器;2.砂漿泵;3.承載結構;4.硅片夾持器;5.承載臺主軸;6.旋轉電機;7.皮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說明,實施例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一種硅片邊緣硅落磨削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下方的動力空間和上方的旋轉空間,所述動力空間包含動力傳動結構,旋轉空間包含旋轉平臺,旋轉平臺上包含硅片夾持器,動力傳動結構包含電機及減速器,動力傳動結構的動力輸出軸為承載臺主軸,承載臺主軸上方為旋轉平臺。本處的技術方案所起到的實質的技術效果及其實現過程為如下:通過電機驅動旋轉平臺旋轉,使硅片在承載臺表面研磨。承載臺旋轉過程中,砂漿泵將砂漿打入承載臺和硅片磨削位置,進行硅片硅落和毛邊的去除。動力空間邊側還包含砂漿提供結構,所述砂漿提供結構包含砂漿罐以及砂漿泵。所述硅片邊緣硅落磨削裝置是對6-8英寸不同尺寸硅片進行邊緣磨削的一種結構緊湊、使用方便的裝置。
所述傳動結構包含皮帶和皮帶輪,通過皮帶輪和皮帶能帶動承載臺主軸轉動。皮帶傳動是一種具體的傳動結構,類似的傳動結構均在本專利的保護范圍內。
能夠對硅片邊緣的硅落缺陷進行磨削、修正,是集旋轉單元、承載單元、漿料單元于一體的一種裝置。能夠有效解決硅片邊緣硅落、毛邊等問題。
所述旋轉空間包含可開啟的玻璃門。可開啟的比例們能夠方便看到內部的結構。所述硅片邊緣硅落磨削裝置是由電機驅動承載臺旋轉,使硅片邊緣在和承載臺相對旋轉運動中,通過砂漿的磨削和冷卻,對硅片邊緣的硅落、毛邊進行磨削去除。
所述硅片夾持器上包含夾持空隙,硅片可放置在夾持空隙中。夾持間隙能夠夾持硅片。所述承載臺驅動裝置是由變頻電機驅動承片臺旋轉,通過同步帶驅動承載臺旋轉,通過變頻器調整承載臺旋轉速度。
所述承載臺的磨削面為毛面玻璃圓盤,與承載臺表面通過粘接劑連接,定期檢測平面度進行更換。所述硅片夾持裝置與承載臺表面平行安裝,用于把200片硅片豎立固定在承載臺上。作為優選,所述硅片夾持器包含一個以上。
開創性地,以上各個效果獨立存在,還能用一套結構完成上述結果的結合。
以上結構實現的技術效果實現清晰,如果不考慮附加的技術方案,本專利名稱還可以是一種打磨結構。圖中未示出部分細節。
需要說明的是,本專利提供的多個方案包含本身的基本方案,相互獨立,并不相互制約,但是其也可以在不沖突的情況下相互組合,達到多個效果共同實現。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