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輪胎生產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輪胎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在輪胎的生產中在最后成型的時候是需要進行加熱的,成型之后的輪胎依舊會有余溫,特別是在輪胎內部,這些余溫如果不進行及時的降溫處理,輪胎可能會因為余溫產生變形,輪胎的變形會導致輪胎在使用中的安全系數降低,噪音增強。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輪胎冷卻裝置,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功能實用,冷卻效果好,安全可靠。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輪胎冷卻裝置,包括工作臺和工作架,工作臺包括支撐柱、傳送裝置和傳送帶,傳送裝置與支撐柱相連接,傳送帶設在傳送裝置上,傳送帶上至少設有四個篩孔和一個輪胎座,工作架包括頂板、鼓風機、儲水箱、液壓缸、液壓裝置、壓桿、工作盤和四個支撐柱,支撐柱的下端連接有液壓裝置,液壓裝置通過輸液管與液壓缸相連接,頂板設在支撐柱頂部,頂板上連接有鼓風機、儲水箱和液壓缸,液壓缸通過壓桿連接有工作盤,工作盤包括主體、中間塊、引風盤、霧化裝置和輪胎腔,引風盤設在主體內,引風盤上連接有引風管、第一上引風口、阻塊和第二上引風口,引風管通過風管與鼓風機相連接,霧化裝置設在中間塊內,霧化裝置上連接有引水管和引霧管,引水管通過水管與儲水箱相連接,阻塊設在第一上引風口與第二上引風口之間,第一上引風口與第二上引風口均與輪胎腔相連接,中間塊上設有下引風口,中間塊上的下引風口的下方設有凹槽,凹槽與輪胎腔相連接。
進一步,所述篩孔在傳送帶上均勻分布。
進一步,所述支撐柱的底部設有滾輪。
進一步,所述主體內設有冷卻層,冷卻層內設有冷卻管。
進一步,所述儲水箱上設有進水管。
進一步,所述凹槽的位置與輪胎座的位置相對應。
進一步,所述輸液管周圍設有限位板。
進一步,所述工作盤的正下方設有接水槽,接水槽設在傳送帶下方,接水槽上設有出水口。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結構簡單合理,使用方便,功能實用,冷卻效果好,安全可靠,同時保證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工作架的主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工作盤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輪胎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傳送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傳送帶,2、支撐柱,3、滾輪,4、液壓裝置,5、接水槽,6、輪胎座,7、頂板,8、輸液管,9、限位板,10、鼓風機,11、儲水箱,12、水管,13、壓桿,14、工作盤,15、液壓缸,16、風管,17、進水管,18、出水口,19、主體,20、中間塊,21、輪胎腔,22、冷卻層,23、冷卻管,24、引風盤,25、引風管,26、霧化裝置,27、引水管,28、第一上引風口,29、第二上引風口,30、阻塊,31、引霧管,32、下引風口,33、凹槽,34、傳送裝置,35、支撐柱,36、篩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至圖5所示,一種輪胎冷卻裝置,包括工作臺和工作架,工作臺包括支撐柱35、傳送裝置34和傳送帶1,傳送裝置34與支撐柱35相連接,傳送帶1設在傳送裝置34上,傳送帶1上均勻設有多個篩孔36和一個輪胎座6,工作架包括頂板7、鼓風機10、儲水箱11、液壓缸15、液壓裝置4、壓桿13、工作盤14和四個支撐柱2,支撐柱2的底部設有滾輪3,支撐柱2的下端連接有液壓裝置4,液壓裝置4通過輸液管8與液壓缸15相連接,輸液管8周圍設有限位板9,頂板7設在支撐柱2頂部,頂板7上連接有鼓風機10、儲水箱11和液壓缸15,液壓缸15通過壓桿13連接有工作盤14,工作盤14包括主體19、中間塊20、引風盤24、霧化裝置26和輪胎腔21,主體19內設有冷卻層22,冷卻層22內設有冷卻管23,引風盤24設在主體19內,引風盤24上連接有引風管25、第一上引風口28、阻塊30和第二上引風口29,引風管25通過風管16與鼓風機10相連接,霧化裝置26設在中間塊20內,霧化裝置26上連接有引水管27和引霧管31,引水管27通過水管12與儲水箱11相連接,儲水箱11上設有進水管17,阻塊30設在第一上引風口28與第二上引風口29之間,第一上引風口28與第二上引風口29均與輪胎腔21相連接,中間塊20上設有下引風口32,中間塊20上的下引風口32的下方設有凹槽33,凹槽33與輪胎腔21相連接,工作盤14的正下方設有接水槽5,接水槽5設在傳送帶1下方,接水槽5上設有出水口18。
進一步,所述凹槽33的位置與輪胎座6的位置相對應。
該輪胎冷卻裝置的工作原理為:啟動傳送裝置34,將輪胎放置在傳送帶1上的輪胎座6上,當輪胎運行到工作盤14的下方時,且凹槽33的位置與輪胎座6的位置相對應時傳送裝置34運行暫停,液壓裝置4通過輸液管8控制液壓缸15上所連接的壓桿13下壓,當凹槽33與輪胎座6完全貼合時,主體19內的冷卻層22中的冷卻管23開始進行冷卻作用,鼓風機10會通過風管16與引風管25將風排到引風盤24內,再由引風盤24上的第一上引風口28與第二上引風口29將風分別排到輪胎腔21內的輪胎的內外兩側,同時霧化裝置26會引水管27和水管12從儲水箱11引入水,并將水霧化,然后將水霧通過引霧管31排到輪胎的內側,輪胎外側的風會直接通過傳送帶1上的篩孔36排出,輪胎內側的風和水霧會通過下引風口32再通過傳送帶1上的篩孔36排出,冷卻完成后,液壓裝置4通過輸液管8控制液壓缸15上所連接的壓桿13上行,使得工作盤14與輪胎分開,然后傳送裝置34恢復運行。
由此可見,該輪胎冷卻裝置結構簡單合理,使用方便,功能實用;該輪胎冷卻裝置利用風冷卻與水冷卻相結合、輪胎內外兩側同時冷卻的方式對輪胎進行冷卻,冷卻的效果好,冷卻的速度快;該輪胎冷卻裝置通過第一上引風口28與第二上引風口29引導風分開進入輪胎的內外兩側,保證風冷卻的效果;傳送帶1上設篩孔36,能夠確保風和水霧的有效排放,保證該輪胎冷卻裝置運行時的安全性與可靠性;該輪胎冷卻裝置將液壓的相關部件與傳送裝置的相關部件相結合進行利用,有效的保證了該輪胎冷卻裝置的工作效率;輸液管8周圍設有限位板9,能夠對輸液管8進行規整,使得輪胎冷卻裝置結構更加的合理;傳送帶1上設有輪胎座6,能夠對輪胎進行初步的定位,中間塊20上的下引風口32的下方設有的凹槽33的位置與輪胎座6的位置相對應,能夠對輪胎內的風和水霧進行引導,增強可靠性。
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他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變形,而所有的這些改變和變形都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