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停車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立體停車設備的載車板板體。
背景技術:
目前,由于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地面停車難題已成為焦點,為了提升停車能力,立體停車設備越來越多的應用。在停車設備當中,用于承載汽車的部件稱之為載車板。
為了保證停車后的安全性,立體停車設備對載車板板體的強度要求相對較高,目前主流的立體停車設備載車板板體都采用鋼板矯形而成。鋼制載車板板體密度高、比強度小、耐腐蝕性能差;鋼制載車板板體由于重量大,增加搬運施工難度;鋼制載車板板體在車輛進出時噪音大;為了減少制作時間,現有鋼制載車板都是采購鋼板再通過模具矯形生產。以上特征導致了載車板板體自重較大、搬移困難、容易腐蝕以及后續制備、安裝困難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以上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立體停車設備的載車板板體,能夠提高載車板板體的耐蝕,減少載車板的自重,達到綠色環保靜音的效果。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立體停車設備的載車板板體,包括有互相平行的上頂板和下底板,所述上頂板和下底板之間還設置有垂直于所述上頂板和下底板的加強筋,所述上頂板、下底板和加強筋由鋁合金材料一次擠壓成型。
本發明利用了鋁合金密度低、比強度高、耐腐蝕性能好、易于加工成型成復雜截面等特點,優化設計停車設備載車板板體,將載車板板體設置成兩個上、下底板及通過加強筋連接的方式,通過一次擠壓成型減少后續矯形、加工工序,提高載車板板體的耐蝕,減少載車板的自重,增加載車板板體剛度,降低安裝難度、提高安裝效率以及達到綠色環保靜音的效果。本發明所說的鋁合金材料為1系鋁合金、2系鋁合金、3系鋁合金、4系鋁合金、5系鋁合金、6系鋁合金和7系鋁合金,優選的是1系鋁合金、3系鋁合金、5系鋁合金和6系鋁合金,更為優選的是6082鋁合金、6061鋁合金和6063鋁合金。
進一步地,所述下底板的一端設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平齊于所述下底板,所述延伸部在遠離所述下底板的端部的頂面上設置有突出部;所述上頂板在相對于延伸部的另一端的端面上還設置有平行于所述加強筋的連接部,所述連接部底端設置有平行于所述延伸部的連接板,所述連接板的底面高度等于所述延伸部的頂面高度,所述連接板在沿所述連接板到所述延伸部方向上的長度等于或小于所述突出部到所述下底板的端部的最短距離。
進一步地,所述上頂板、下底板、加強筋、延伸部、突出部、連接部和連接板由鋁合金材料一次擠壓成型。
更進一步地,所述上頂板頂面設置有防滑條。
優選的,所述防滑條由鋁合金材料制成。
進一步地,所述防滑條與所述上頂板一體成型或固定連接于所述上頂板。
優選的是,所述固定連接為螺栓連接或焊接中的一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利用了鋁合金密度低、比強度高、耐腐蝕性能好、易于加工成型成復雜截面等特點,優化設計停車設備載車板板體,將載車板板體設置成兩個上、下底板及通過加強筋連接的方式,通過一次擠壓成型減少后續矯形、加工工序,提高載車板板體的耐蝕,減少載車板的自重,增加載車板板體剛度,降低安裝難度、提高安裝效率以及達到綠色環保靜音的效果。延伸部、突出部、連接部和連接板的設置實現了載車板板體之間的簡易安裝與穩固連接以及載車板板體與邊梁之間的連接。加強筋與延伸部和突出部形成一個槽狀結構,該槽狀結構能將車輛帶入載車板的水從槽狀結構兩側開口排除,防止滴水滴到或流淌到停放于下層車位的車輛上。防滑條能增加載車板板體的摩擦系數,以防止車輛打滑。本發明結構簡單、易于成型,安裝簡便,能大批量生產與使用,是立體停車設備的載車板板體的優異改進。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以下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
圖1為本發明中用于立體停車設備的載車板板體的截面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用于立體停車設備的載車板板體之間的連接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照圖1,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立體停車設備的載車板板體。
用于立體停車設備的載車板板體包括有互相平行的上頂板1和下底板2,上頂板1和下底板2之間還設置有垂直于上頂板1和下底板2的加強筋3,上頂板1、下底板2和加強筋3由鋁合金材料一次擠壓成型。本發明所說的鋁合金材料為1系鋁合金、2系鋁合金、3系鋁合金、4系鋁合金、5系鋁合金、6系鋁合金和7系鋁合金,優選的是1系鋁合金、3系鋁合金、5系鋁合金和6系鋁合金,更為優選的是6082鋁合金、6061鋁合金和6063鋁合金。本實施例所述的鋁合金材料為6082鋁合金。鋁合金具有密度低、比強度高、耐腐蝕性能好、易于加工成型成復雜截面等特點,將載車板板體設置成兩個上、下底板及通過加強筋連接的方式,通過一次擠壓成型減少后續矯形、加工工序,能夠達到提高載車板板體的耐蝕,減少載車板的自重,增加載車板板體剛度,降低安裝難度、提高安裝效率以及達到綠色環保靜音的效果。
在一些優選的實施例中,下底板2的一端設置有延伸部4,延伸部4平齊于下底板2,延伸部4在遠離下底板2的端部的頂面上設置有突出部5;上頂板1在相對于延伸部4的另一端的端面上還設置有平行于加強筋3的連接部6,連接部6底端設置有平行于延伸部4的連接板7,連接板7的底面高度等于延伸部4的頂面高度,連接板7在沿連接板7到延伸部4方向上的長度等于突出部5到下底板2的端部的最短距離。載車板板體之間要互相配合以實現連接,如上述的結構設計,在載車板板體之間的連接中,請參照圖2,一個載車板板體的連接板7放置于另一個載車板板體的延伸部4上面,由于延伸部4與連接板7平行,連接板7的底面高度等于延伸部4的頂面高度且連接板7在沿連接板7到延伸部4方向上的長度等于突出部5到下底板2的端部的最短距離,因此一個載車板板體的連接部6和連接板7能夠與另一個載車板板體的延伸部4和突出部5實現完美配合,這種配合實現載車板板體之間的簡易安裝與穩固連接。加強筋3與延伸部4和突出部5形成一個槽狀結構,該槽狀結構能將車輛帶入載車板的水從槽狀結構兩側開口排除,防止滴水滴到或流淌到停放于下層車位的車輛上。延伸部4和突出部5以及連接部6和連接板7的設計也能夠方便載車板板體與邊梁之間的連接。上頂板1、下底板2、加強筋3、延伸部4、突出部5、連接部6和連接板7由鋁合金材料一次擠壓成型。一次成型的載車板板體能夠減少后續矯形、加工工序,減少后續工藝帶來的器件損壞和/或損傷,避免后續工藝帶來的負面性能影響。
在一些優選的實施例中,上頂板1頂面設置有防滑條8,防滑條8由鋁合金材料制成,與上頂板1一體成型。防滑條8能增加載車板板體的摩擦系數,以防止車輛打滑。防滑條8也可以是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連接于上頂板1頂面。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