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紡織機械技術領域,尤其與一種紗線牽引裝置有關。
背景技術:
現有轉杯紡紗技術領域中,企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盡可能的縮短工藝過程,省去粗紗工序,采用超大牽伸紡紗的方法,但是現有常見的超大牽伸紡紗的裝置在增大了細紗牽伸倍數后,前區紗條擴散,緊密度下降,導致邊纖維增多,成紗毛羽增多,再經過絡筒時紗線毛羽又成倍增加,影響后道工序,反而會增加工藝。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現有上述缺陷,提供一種成紗結構達到雙股結構特征,紗線結構緊密,毛羽少的紗線牽引裝置。
為此,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紗線牽引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牽伸機構包括依次設置的前牽伸組件、中間牽伸組件和后牽伸組件,前牽伸組件包括前皮輥和前羅拉,前羅拉位于所述前皮輥下方,前羅拉和前皮輥之間為前牽伸區,所述的后牽伸組件包括后皮輥和后羅拉,后羅拉位于所述后皮輥下方,后羅拉和后皮輥之間為后牽伸區,所述的中間牽伸組件包括下支承結構和上加壓結構,下支承結構包括間隔一定距離設置的兩同步帶輪和連接套裝兩同步帶輪的同步帶,上加壓結構包括兩個從動加壓輪、一個主動輪以及連接在兩個從動加壓輪和主動輪外圓周面上的加壓傳動帶,主動輪設置于所述兩從動加壓輪的上方,加壓傳動帶在兩個從動加壓輪之間的一段與同步帶平行,兩從動加壓輪之間的距離小于兩個同步帶輪之間的距離,且兩從動加壓輪均位于兩個同步帶輪之間,加壓傳動帶與同步帶的上層之間為中間牽伸區。
使用時,兩根平行的條子平行喂入前牽伸區,進入中間牽伸區,然后進入后牽伸區,最后由后皮輥和后羅拉握持輸出,兩根條子保持平行分離狀態,從后牽伸區輸出一定長度后再合并,并由同一個錠子加捻形成有雙股結構特征的紗線。
本實用新型可以達到以下有益效果:通過采用兩根條子平行分離牽伸最后合并進行加捻,大大加大了紗線的牽伸度,使紗線結構緊密,抗起毛起球好,通過由同步帶和加壓傳動帶組成的中間牽伸區牽伸,對紗線的握持可靠,紗線受力均勻,使紗線表面纖維排列整齊,毛羽少,提高了紗線質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依次設置的前牽伸組件、中間牽伸組件和后牽伸組件,前牽伸組件包括前皮輥5和前羅拉7,前羅拉7位于所述前皮輥5下方并相抵靠,前羅拉5和前皮輥7之間為前牽伸區,所述的后牽伸組件包括后皮輥1和后羅拉2,后羅拉2位于所述后皮輥1下方并相抵靠,后羅拉2和后皮輥1之間為后牽伸區,所述的中間牽伸組件包括下支承結構和上加壓結構,下支承結構包括間隔一定距離設置的兩同步帶輪8和連接套裝兩同步帶輪8的同步帶9,上加壓結構包括兩個從動加壓輪10、一個主動輪4以及連接在兩個從動加壓輪10和主動輪外圓周面上的加壓傳動帶3,主動輪4設置于所述兩從動加壓輪10的上方,加壓傳動帶3在兩個從動加壓輪10之間的一段與同步帶9平行,兩從動加壓輪10之間的距離小于兩個同步帶輪8之間的距離,且兩從動加壓輪10均位于兩個同步帶輪8之間,加壓傳動帶3與同步帶9的上層之間為中間牽伸區。
使用時,兩根平行的條子6平行喂入前牽伸區,進入中間牽伸區,然后進入后牽伸區,最后由后皮輥和后羅拉握持輸出,兩根條子保持平行分離狀態,從后牽伸區輸出一定長度后再合并,并由同一個錠子加捻形成有雙股結構特征的紗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