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工具裝備裝置,特別是涉及用于加工軸具的工藝裝備裝置。
背景技術:
如圖4所示,現有技術用于對被加工軸具93的軸壁面進行加工工裝裝置,在被加工軸具93的上下方分別設置上軸座92和下軸座91,使被加工軸具93夾裝在上軸座92和下軸座91之間固定以進行對被加工軸具的軸壁面加工。現有技術上軸座92和下軸座91與被加工軸具93的接觸面積小,容易導致被加工軸具93夾裝不穩定的情況發生,對被加工軸具93、工裝裝置和加工刀具都會造成損壞,影響加工質量,提高加工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避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而提出能夠穩定支撐被加工軸具的工裝裝置,確保被加工軸具在加工過程中都被穩定夾持。
本實用新型解決所述技術問題可以通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設計、制造一種用于加工軸壁面的工裝裝置,用于對夾裝在所述工裝裝置上的被加工軸具的軸壁面進行加工,包括下模,設置在下模上方的上模,設置在下模頂面的下墊板,設置在上模底面的上墊板,設置在下墊板頂面的下固定板,設置在上墊板底面的上固定板,設置在下固定板頂面的、被至少兩模具彈簧彈性支撐的下軸座,以及設置在上固定板底面的、被至少兩模具彈簧彈性支撐的上軸座。尤其是所述工裝裝置還包括兩夾軸支架,以及為該兩夾軸支架分別配置的柱狀彈簧。柱狀彈簧的一端固定連接該柱狀彈簧所配置的夾軸支架的底部,另一端固定連接下墊板的頂面。所述夾軸支架設置成銳角夾角的、都朝向上模的兩夾持面。當被加工軸具夾裝在下軸座和上軸座之間時,借助兩夾軸支架,被加工軸具架在兩夾軸支架各自兩夾持面上。
為連接夾軸支架和柱狀彈簧,所述工裝裝置還包括分別為兩夾軸支架配置的兩銷釘,借助銷釘將夾軸支架的底部固定連接為該夾軸支架配置的柱狀彈簧的一端。
具體地,所述銷釘穿過下固定板將夾軸支架的底部連接柱狀彈簧未連接下墊板的一端。
具體而言,所述下軸座設置在兩夾軸支架之間。柱狀彈簧未連接夾軸支架底部的一端穿過下固定板連接在下墊板的頂面上。
作為連接具體結構,連接下軸座的模具彈簧的一端固定連接下軸座的底部,另一端穿過下固定板和下墊板連接下模的頂部。連接上軸座的模具彈簧的一端固定連接上軸座的頂部,另一端穿過上固定板和上墊板連接上模的底部。
為進行對軸壁面的加工,所述工裝裝置還包括加工刀具。所述下固定板的頂面設置有柱面狀的下凹槽,下軸座設置在該下凹槽的槽面上。所述上固定板的底面設置有柱面狀的上凹槽,上軸座設置在該上凹槽的槽面上。所述加工刀具沿被加工軸具的軸向設置在下軸座的側面,使加工刀具的加工面朝向被加工軸具的軸壁面。
具體而言,所述加工刀具是用于在被加工軸具的軸壁面上加工凹槽紋路或者花鍵的厘士刀具。
為便于抓持,所述上模的頂部設置用于被抓持而提起或者放下上模的柱狀模柄。
為提供軸向定位,所述下模的外壁上設置有墊塊,該墊塊固定連接有定位座,所述定位座上設置有其軸向與被加工軸具軸向同軸的定位軸。借助所述定位軸抵觸被加工軸具的軸向端部,使被加工軸具沿軸向定位地被夾裝在下軸座與上軸座之間。
同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用于加工軸壁面的工裝裝置”的技術效果在于:
所述夾軸支架的兩夾持面為被加工軸具提供穩定支撐,借助柱狀彈簧能夠自適應的微調被加工軸具使其被準確定位夾裝在工裝裝置上,提高加工安全性,有效保護被加工軸具、工裝裝置和加工刀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用于加工軸壁面的工裝裝置”優選實施例的軸測投影示意圖;
圖2是所述優選實施例的正投影主視示意圖;
圖3是所述優選實施例的分解狀態正投影左視示意圖;
圖4是現有技術工裝裝置的正投影主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所示優選實施例作進一步詳述。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用于加工軸壁面的工裝裝置,如圖1至圖3所示,用于對夾裝在所述工裝裝置上的被加工軸具8的軸壁面進行加工,包括下模41,設置在下模上方的上模51,設置在下模41頂面的下墊板42,設置在上模51底面的上墊板52,設置在下墊板42頂面的下固定板43,設置在上墊板52底面的上固定板53,設置在下固定板43頂面的、被至少兩模具彈簧45彈性支撐的下軸座44,以及設置在上固定板53底面的、被至少兩模具彈簧55彈性支撐的上軸座54。如圖2所示,所述工裝裝置還包括兩夾軸支架1,以及為該兩夾軸支架1分別配置的柱狀彈簧2。柱狀彈簧2的一端固定連接該柱狀彈簧所配置的夾軸支架1的底部,另一端固定連接下墊板42的頂面。所述夾軸支架1設置成銳角夾角的、都朝向上模51的兩夾持面11。當被加工軸具8夾裝在下軸座44和上軸座54之間時,借助兩夾軸支架1,被加工軸具8架在兩夾軸支架1各自兩夾持面11上。
成V型銳角設置的兩夾持面11增加了與被加工軸具8的接觸面積,為被加工軸具8提供穩定支撐。借助兩柱狀彈簧2的彈性回復力使夾軸支架1具有自適應微調能力,使架在夾軸支架1上的被加工軸具8能夠自動微調而被準確定位夾裝在下軸座44與上軸座54之間。夾軸支架1有效解決現有技術被加工軸具夾裝不穩定問題,確保對被加工軸具的可靠加工,保護被加工軸具、工裝裝置和后文所述加工刀具,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
為實現柱狀彈簧2與夾軸支架1的連接,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如圖3所示,所述工裝裝置還包括分別為兩夾軸支架1配置的兩銷釘3,借助銷釘3將夾軸支架1的底部固定連接為該夾軸支架1配置的柱狀彈簧的2一端。
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如圖3所示,所述下軸座44設置在兩夾軸支架1之間。柱狀彈簧2未連接夾軸支架1底部的一端穿過下固定板43連接在下墊板42的頂面上。所述下固定板43能夠為柱狀彈簧2提供定位結構。
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如圖1至圖3所示,所述銷釘3穿過下固定板43將夾軸支架1的底部連接柱狀彈簧2未連接下墊板42的一端。所述下固定板43也為銷釘提供定位結構。
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如圖3所示,連接下軸座44的模具彈簧45的一端固定連接下軸座44的底部,另一端穿過下固定板43和下墊板42連接下模41的頂部。下固定板43和下墊板42為連接下軸座44的模具彈簧45提供定位結構。圖中未示出,連接上軸座54的模具彈簧的一端固定連接上軸座54的頂部,另一端穿過上固定板53和上墊板52連接上模51的底部。上固定板53和上墊板52為連接上軸座54的模具彈簧提供定位結構。
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如圖1至圖3所示,所述工裝裝置還包括加工刀具7。所述下固定板43的頂面設置有柱面狀的下凹槽431,下軸座44設置在該下凹槽431的槽面上。所述上固定板53的底面設置有柱面狀的上凹槽531,上軸座54設置在該上凹槽531的槽面上。所述加工刀具7沿被加工軸具8的軸向設置在下軸座44的側面,使加工刀具7的加工面朝向被加工軸具8的軸壁面。
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所述加工刀具7是用于在被加工軸具8的軸壁面上加工凹槽紋路或者花鍵的厘士刀具。所述厘士刀具的名稱取自蕾絲的粵語發音,用于在軸壁面上加工能夠提高配合面之間摩擦力的紋路,也可以用于在軸壁面上加工在軸具上插接或者固定連接隨軸具轉動配件的花鍵。
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如圖1至圖3所示,所述上模51的頂部設置用于被抓持而提起或者放下上模51的柱狀模柄56。柱狀模柄56為上模51提供抓持部件。
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如圖3所示,所述下模41的外壁上設置有墊塊61,該墊塊61固定連接有定位座62,所述定位座62上設置有其軸向與被加工軸具8軸向同軸的定位軸63。借助所述定位軸63抵觸被加工軸具8的軸向端部,使被加工軸具8沿軸向定位地被夾裝在下軸座44與上軸座54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