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用于家具加工領域的板材固定磨削設備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076355閱讀:498來源:國知局
一種用于家具加工領域的板材固定磨削設備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家具板材加工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家具加工領域的板材固定磨削設備。



背景技術:

在家具的生產中,需要對板材進行切割、磨削等工藝處理,其中對板材進行磨削主要對是對板材的表面進行修整加工,以獲得平整光潔的裝飾面和最佳的裝飾效果。然而,現有的磨削裝置往往無法對板材進行有效的固定,使得加工工程中板材打滑或者在板材上錯誤的部位進行打磨,影響磨削的品質,同時還無法對板材的多個面進行打磨,使得磨削的效率低。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有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用于家具加工領域的板材固定磨削設備。

為達到本發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家具加工領域的板材固定磨削設備,所述用于家具加工領域的板材固定磨削設備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支架裝置、位于所述底板上方左右兩側的支撐裝置、位于所述支撐裝置之間的固定裝置、設置于所述固定裝置上的第一打磨裝置、設置于所述支架裝置上端的升降裝置、設置于所述升降裝置上的第二打磨裝置、位于所述第二打磨裝置右側的第一電機裝置及第二電機裝置,所述底板上設有位于其下方左右兩側的第一支撐塊、位于所述第一支撐塊下方的第一滾輪,所述支架裝置包括第一橫桿、位于所述第一橫桿左右兩側的第一支撐桿、位于所述第一支撐桿上方的第一橫板、位于所述第一橫板上方的第一定位架、位于所述第一橫板右側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橫板上方的第一彈簧、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方的第二橫桿、位于所述第一彈簧上方的第一頂靠桿、位于所述第一頂靠桿上方的第一頂靠板及位于所述第一橫板下方的第一彎曲桿,所述支撐裝置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左右兩側,所述支撐裝置包括頂靠輪、位于所述頂靠輪下方的第二頂靠桿、位于所述第二頂靠桿下方的第一豎桿、位于所述第一豎桿下方的彎曲板、位于所述彎曲板下方的第二豎桿、位于所述第二豎桿下方的第一定位桿、收容于所述第一定位桿內的第二彈簧及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桿左右兩側的第三彈簧,所述固定裝置包括第二橫板、位于所述第二橫板下方左右兩側的第二支撐桿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撐桿之間的第三支撐桿,所述第一打磨裝置包括第一電機、設置于所述第一電機上的第一輸出軸、位于所述第一電機左右兩側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橫板上方左右兩側的第四支撐桿、位于所述第四支撐桿上方的旋轉桿、設置于所述旋轉桿上的第一打磨輪、設置于所述旋轉桿之間的第一拉線、位于所述旋轉桿另一側的第一固定桿、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桿下方的第四彈簧及位于所述第一拉線下方的第二拉線,所述升降裝置包括電缸、位于所述電缸上方的推動桿、位于所述推動桿上方的第二定位桿、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桿下方的第五支撐桿、設置于所述第五支撐桿下端的第二滾輪及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桿左側的第三定位桿,所述第二打磨裝置包括第三支架、設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的第三滾輪、位于所述第三支架下方的第一固定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塊上方的第四定位桿、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塊下方的第四支架、設置于所述第四支架下方的第二打磨輪、位于所述第四支架右側的第一連接環,所述第一電機裝置包括第一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左側的第二固定桿、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桿下方的第五彈簧、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右側的第五支架、位于所述第五支架上方的第二電機、位于所述第二電機上方的第三豎桿、位于所述第三豎桿左側的第三固定桿、位于所述第三豎桿上方的磁鐵、設置于所述第二電機上的第二輸出軸及設置于所述第二輸出軸上的第三拉線,所述第二電機裝置包括第二連接環、位于所述第二連接環上方的第六彈簧、位于所述第二連接環右側的第四拉線、位于所述第四拉線上端的第三電機、設置于所述第三電機上的第三輸出軸及位于所述第三電機左側的第六支架。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發明用于家具加工領域的板材固定磨削設備能夠在打磨時對板材進行有效的固定,使得磨削的更加準確,防止出現在板材上錯誤的部位進行打磨,減少不良品的出現,同時還可以同時對板材的上下表面進行打磨,使得磨削的效率高,能夠很好的滿足現有對板材磨削的需要。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用于家具加工領域的板材固定磨削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用于家具加工領域的板材固定磨削設備做出清楚完整的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用于家具加工領域的板材固定磨削設備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支架裝置2、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左右兩側的支撐裝置3、位于所述支撐裝置3之間的固定裝置4、設置于所述固定裝置4上的第一打磨裝置5、設置于所述支架裝置2上端的升降裝置6、設置于所述升降裝置6上的第二打磨裝置7、位于所述第二打磨裝置7右側的第一電機裝置8及第二電機裝置9。

如圖1所示,所述底板1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底板1上設有位于其下方左右兩側的第一支撐塊11、位于所述第一支撐塊11下方的第一滾輪12。所述第一支撐塊11的上表面與所述底板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塊11的下表面設有第一凹槽111。所述第一滾輪12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111內且與所述第一支撐塊11樞軸連接,使得所述第一滾輪12可以在所述第一凹槽111內旋轉。

如圖1所示,所述支架裝置2包括第一橫桿22、位于所述第一橫桿22左右兩側的第一支撐桿21、位于所述第一支撐桿21上方的第一橫板23、位于所述第一橫板23上方的第一定位架24、位于所述第一橫板23右側的第一支架25、位于所述第一橫板23上方的第一彈簧26、位于所述第一支架25上方的第二橫桿27、位于所述第一彈簧26上方的第一頂靠桿28、位于所述第一頂靠桿28上方的第一頂靠板29及位于所述第一橫板23下方的第一彎曲桿20。所述第一支撐桿21設有兩個,所述第一支撐桿21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撐桿21的下端與所述底板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桿21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橫板23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橫桿22設有兩個,所述第一橫桿22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橫桿22的端部與所述第一支撐桿21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橫板23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定位架24呈L形,所述第一定位架24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橫板23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定位架24的上端呈水平狀。所述第一支架25呈L形,所述第一支架25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橫板23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25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橫桿27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簧26呈豎直狀,所述第一彈簧26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橫板23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簧26的上端與所述第一頂靠桿28的下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橫桿27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頂靠桿28貫穿所述第二橫桿27的上下表面且與其滑動連接,使得所述第一頂靠桿28只能豎直上下移動,所述第一頂靠桿28的上端與所述第一頂靠板29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頂靠板29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彎曲桿20呈彎曲狀,所述第一彎曲桿20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支撐桿2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彎曲桿20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橫板23固定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支撐裝置3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左右兩側,所述支撐裝置3包括頂靠輪31、位于所述頂靠輪31下方的第二頂靠桿32、位于所述第二頂靠桿32下方的第一豎桿34、位于所述第一豎桿34下方的彎曲板35、位于所述彎曲板35下方的第二豎桿36、位于所述第二豎桿36下方的第一定位桿37、收容于所述第一定位桿37內的第二彈簧38及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桿37左右兩側的第三彈簧39。所述第一定位桿37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一定位桿37的下端與所述底板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定位桿37上設有貫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呈方形。所述第二彈簧38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內,所述第二彈簧38的下端與所述底板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彈簧38的上端與所述第二豎桿36的下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豎桿36的上端與所述彎曲板35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豎桿36的下端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內且與所述第一定位桿37的內表面滑動連接,使得所述第二豎桿36的下端可以在所述第一通孔內上下移動。所述彎曲板35呈彎曲狀,所述彎曲板35采用彈性材料制成,使其可以彎曲變形。所述第三彈簧39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彎曲板35下方的左右兩側,所述第三彈簧39的下端與所述底板1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彈簧39的上端與所述彎曲板35固定連接,進而對所述彎曲板35起到支撐作用。所述第一豎桿34呈豎直狀,所述第一豎桿34的下端與所述彎曲板35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豎桿34的上端與所述第二頂靠桿32的下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頂靠桿32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頂靠輪31呈圓柱體,所述頂靠輪31與所述第二頂靠桿32的上端固定連接,所述頂靠輪31采用摩擦系數較大的材料制成,防止板材其上時打滑。

如圖1所示,所述固定裝置4包括第二橫板41、位于所述第二橫板41下方左右兩側的第二支撐桿42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撐桿42之間的第三支撐桿43。所述第二橫板41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橫板41上設有貫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通孔411,所述第二通孔411呈圓形。所述第二支撐桿42設有兩個,所述第二支撐桿42呈傾斜狀,所述第二支撐桿42的下端與所述底板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撐桿42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橫板41固定連接,進而對所述第二橫板41起到支撐作用。所述第三支撐桿43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撐桿43的下端與所述底板1固定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第一打磨裝置5包括第一電機51、設置于所述第一電機51上的第一輸出軸52、位于所述第一電機51左右兩側的第二支架53、位于所述第二橫板41上方左右兩側的第四支撐桿54、位于所述第四支撐桿54上方的旋轉桿55、設置于所述旋轉桿55上的第一打磨輪56、設置于所述旋轉桿55之間的第一拉線57、位于所述旋轉桿55另一側的第一固定桿58、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桿58下方的第四彈簧59及位于所述第一拉線57下方的第二拉線50。所述第一電機51與電源連接,使其可以正常運行,所述第一電機51上設有開關,方便其打開或者關閉,所述第一電機51的上表面與所述第二橫板4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電機51位于所述第二通孔411的下方,所述第三支撐桿43的上端與所述第一電機5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輸出軸52呈圓柱體,所述第一輸出軸52的一端與所述第一電機51連接,使得所述第一電機51帶動所述第一輸出軸52旋轉。所述第二支架53設有兩個,所述第二支架53呈L形,所述第二支架53的一端與所述第二橫板4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53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電機51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支撐桿54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第二橫板41上方的左右兩側,所述第四支撐桿54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四支撐桿54的下端與所述第二橫板4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旋轉桿55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第四支撐桿54的上方,所述旋轉桿55的下端與所述第四支撐桿54樞軸連接,使得所述旋轉桿55可以圍繞所述第四支撐桿54的上端旋轉,所述旋轉桿55的上端設有第三凹槽551。所述第一打磨輪56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旋轉桿55的上方,所述第一打磨輪56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551內且與所述旋轉桿55樞軸連接,使得所述第一打磨輪56可以在所述第三凹槽551內旋轉,所述第一打磨輪56與電機連接,帶動所述第一打磨輪56旋轉。所述第一拉線57位于所述旋轉桿55之間,所述第一拉線57的端部與所述旋轉桿55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桿58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旋轉桿55的左右兩側,所述第一固定桿58的一端與所述旋轉桿55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彈簧59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桿58的下方,所述第四彈簧59的下端與所述第二橫板41固定連接,所述第四彈簧59的上端與所述第一固定桿58固定連接,進而對所述第一固定桿58及旋轉桿55起到支撐作用。所述第二拉線50的下端與所述第一輸出軸52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拉線50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拉線57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拉線50穿過所述第二通孔411,進而可以向下拉動所述第一拉線57。

如圖1所示,所述升降裝置6包括電缸61、位于所述電缸61上方的推動桿62、位于所述推動桿62上方的第二定位桿63、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桿63下方的第五支撐桿64、設置于所述第五支撐桿64下端的第二滾輪65及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桿63左側的第三定位桿66。所述電缸61與電源連接,使其可以正常運行,所述電缸61上設有開關,方便其打開或者關閉,所述電缸61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一橫板23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推動桿62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推動桿62的下端與所述電缸61連接,使得所述電缸61可以帶動所述推動桿62上下移動,所述推動桿62的上端與所述第二定位桿63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推動桿62貫穿所述第一定位架24的上下表面且與其滑動連接,使得所述推動桿62只能上下移動。所述第二定位桿63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定位桿63上設有貫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通孔631,所述第三通孔631呈圓形,所述第一頂靠板29頂靠在所述第二定位桿63的下表面上,在所述第一彈簧26的作用下,所述第一頂靠板29對所述第二定位桿63起到支撐作用,所述第二定位桿63采用金屬鐵材料制成。所述第五支撐桿64呈傾斜狀,所述第五支撐桿64的上端與所述第二定位桿63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支撐桿64的下端設有第四凹槽641。所述第二滾輪65呈圓柱體,所述第二滾輪65收容于所述第四凹槽641內且與所述第五支撐桿64樞軸連接,使得所述第二滾輪65可以在所述第四凹槽641內旋轉。所述第三定位桿66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三定位桿66的下端與所述第一定位架24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推動桿62的左表面及第二定位桿63的左表面與所述第三定位桿66的右表面滑動連接,進而使得所述第二定位桿63可以豎直上下移動。

如圖1所示,所述第二打磨裝置7包括第三支架71、設置于所述第三支架71上的第三滾輪72、位于所述第三支架71下方的第一固定塊73、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塊73上方的第四定位桿74、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塊73下方的第四支架75、設置于所述第四支架75下方的第二打磨輪76、位于所述第四支架75右側的第一連接環77。第一固定塊73呈長方體且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桿63的下方。所述第三支架71呈L形,所述第三支架71的下端與所述第一固定塊73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架71的上端呈豎直狀,所述第三支架71上設有貫穿其左右表面的第四通孔711,所述第四通孔711呈方形,所述第二定位桿63貫穿所述第四通孔711且與所述第三支架71滑動連接,所述第三支架71可以在所述第二定位桿63上左右移動。所述第三滾輪72呈圓柱體,所述第三滾輪72收容于所述第四通孔711內且與所述第三支架72樞軸連接,使得所述第三滾輪72可以在所述第四通孔711內旋轉,所述第三滾輪72可以在所述第二定位桿63上滾動,使得所述第三支架71可以在所述第二定位桿63上順利的左右移動。所述第四定位桿74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四定位桿74的下端與所述第一固定塊73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定位桿63貫穿所述第四定位桿74的左右表面且與其滑動連接,使得所述第四定位桿74可以順利的左右移動。所述第四支架75上設有位于其上端的第五凹槽751及位于其下端的第六凹槽752,所述第一固定塊73收容于所述第五凹槽751內且與所述第四支架75樞軸連接,使得所述第四支架75可以圍繞所述第一固定塊73旋轉,所述第四支架75的下端呈傾斜狀。所述第二打磨輪76收容于所述第六凹槽752內且與所述第四支架75樞軸連接,使得所述第二打磨輪76可以在所述第六凹槽752內旋轉,所述第二打磨輪76與電機連接,帶動所述第二打磨輪76旋轉,所述第二打磨輪76可以對板材的上表面進行打磨。所述第一連接環77呈半圓環狀,所述第一連接環77的兩端與所述第四支架75的右表面固定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第一電機裝置8包括第一固定板81、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81左側的第二固定桿82、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桿82下方的第五彈簧83、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81右側的第五支架84、位于所述第五支架84上方的第二電機85、位于所述第二電機85上方的第三豎桿86、位于所述第三豎桿86左側的第三固定桿87、位于所述第三豎桿86上方的磁鐵88、設置于所述第二電機85上的第二輸出軸及設置于所述第二輸出軸上的第三拉線。所述第一固定板81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81上設有貫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五通孔811,所述第五通孔811呈圓形。所述第二固定桿82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固定桿82的右端與所述第一固定板8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固定桿82的左端與所述第一固定塊73固定連接。所述第五彈簧83設有兩個,所述第五彈簧83的右端與所述第一固定板81固定連接,所述第五彈簧83的左端與所述第四支架75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支架84呈L形,所述第五支架84的下端與所述第一固定板81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支架84的上端與所述第二電機85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電機85與電源連接,使其可以正常運行,所述第二電機85上設有開關,方便其打開或者關閉,所述第二電機85的左表面與所述第一固定板81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豎桿86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三豎桿86的下端與所述第二電機85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豎桿86的上端與所述磁鐵88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固定桿87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固定桿87的左端與所述第一固定板81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固定桿87的右端與所述第三豎桿86固定連接。所述磁鐵88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由于所述第二定位桿63采用鐵材料制成,使得所述磁鐵88吸附在所述第二定位桿63上,進而對所述第二電機85起到支撐作用。所述第二輸出軸呈圓柱體,所述第二輸出軸的一端與所述第二電機85連接,使得所述第二電機85可以帶動所述第二輸出軸旋轉。所述第三拉線的左端與所述第一連接環77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拉線的右端與所述第二輸出軸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拉線穿過所述第五通孔811。

如圖1所示,所述第二電機裝置9包括第二連接環91、位于所述第二連接環91上方的第六彈簧92、位于所述第二連接環91右側的第四拉線93、位于所述第四拉線93上端的第三電機94、設置于所述第三電機94上的第三輸出軸95及位于所述第三電機94左側的第六支架96。所述第二連接環91呈半圓環狀,所述第二連接環91的兩端與所述第二電機85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六彈簧92的右端與所述第五支撐桿64固定連接,所述第六彈簧92的左端與所述第三豎桿86固定連接,所述第六彈簧92處于壓縮狀態,所述第六彈簧92向左推動所述第三豎桿86。所述第四拉線93的下端與所述第二連接環91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拉線93的上端與所述第三輸出軸95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拉線93頂靠在所述第二滾輪65上且穿過所述第三通孔631。所述第三電機94與電源連接,使其可以正常運行,所述第三電機94上設有開關,方便其打開或者關閉,所述第三電機94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二定位桿63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輸出軸95呈圓柱體,所述第三輸出軸95的一端與所述第三電機94連接,使得所述第三電機94帶動所述第三輸出軸95旋轉。所述第六支架96呈L形,所述第六支架96的一端與所述第二定位桿63固定連接,所述第六支架96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三電機94固定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本發明用于家具加工領域的板材固定磨削設備使用時,首先將需要磨削的板材放置在頂靠輪31之間,且板材的端部頂靠在所述頂靠輪31上,由于頂靠輪31采用摩擦系數較大的材料制成,進而可以防止板材打滑,對板材起到較好的支撐作用,此時所述第二彈簧38及第三彈簧39被壓縮,所述彎曲板35彎曲變形,以便支撐板材,同時可以對板材起到緩沖的作用。然后打開電缸61的開關,使得所述推動桿62向下移動,所述第二定位桿63向下移動,所述第二定位桿63及推動桿62與所述第三定位桿66發生相對滑動,所述第一頂靠板29向下移動,所述第一頂靠桿28向下移動,所述第一彈簧26被壓縮,進而使得所述第一頂靠板29施加在所述第二定位桿63上的力增加,所述第三定位桿66對所述第二定位桿63施加向右的力,在綜合其他力作用下保持所述第二定位桿63的平衡,使得所述第二定位桿63順利的下降,所述第一頂靠板29頂靠在所述第二定位桿63上,使其對所述第二定位桿63及第一電機裝置8、第二電機裝置9起到較好的支撐作用。所述第二定位桿63向下移動使得所述第一電機裝置8及第二電機裝置9向下移動,直至所述第二打磨輪76與板材接觸。然后打開與第二打磨輪76連接的電機,使得所述第二打磨輪76旋轉,進而使得所述第二打磨輪76對板材進行打磨。當需要對板材上表面的其他位置需要打磨時,可以打開第三電機94的開關,使得所述第三輸出軸95旋轉,進而使得所述第四拉線93被拉緊,然后使得所述第二連接環91向右移動,進而使得第一電機裝置8及第二打磨裝置7向右移動,使得所述第二打磨輪76可以對板材上表面的其他部位進行打磨,當需要對板材左邊進行打磨時,關閉第三電機94,使得所述第一電機裝置8、第二打磨裝置7在所述第六彈簧92的推力下向左移動,進而使得所述第二打磨輪76向左移動,以便對板材的左邊進行打磨,所述磁鐵88吸附在所述第二定位桿63上且在所述第二定位桿63滑動,進而對所述第二電缸85起到支撐作用。當需要調節對板材打磨的深度時,可以打開第二電機85,使得所述第二輸出軸旋轉,進而使得所述第三拉線被拉緊,使得所述第一連接環77向右移動,使得所述第四支架75圍繞所述第一固定塊73逆時針旋轉,進而使得所述第二打磨輪76向右下方移動,進而可以對板材打磨的較深,以便滿足對板材不同的打磨需求。當需要對板材的下表面進行打磨時,打開與第一打磨輪56連接的電機,使得所述第一打磨輪56旋轉,進而可以對板材的下表面進行打磨。當需要調節對板材表面打磨深度時,打開第一電機51,使得所述第一輸出軸52旋轉,進而使得所述第二拉線50被拉緊,所述第二拉線50向下拉動第一拉線57,使得所述旋轉桿55的上端向中間移動,進而使得所述第一打磨輪56對板材打磨的較深,以便滿足不同打磨深度的要求。直至對板材打磨完畢。至此,本發明用于家具加工領域的板材固定磨削設備使用過程描述完畢。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托克托县| 新干县| 嘉兴市| 达孜县| 芜湖市| 宁蒗| 绥江县| 淳安县| 阳新县| 扎赉特旗| 民勤县| 昌黎县| 东安县| 东丰县| 河池市| 明星| 泉州市| 尼玛县| 通榆县| 鹤壁市| 子洲县| 呼伦贝尔市| 隆安县| 榆林市| 广宗县| 福州市| 潮安县| 姚安县| 麦盖提县| 长宁区| 滨州市| 邵阳市| 普兰县| 麻江县| 白朗县| 临桂县| 桐城市| 荣成市| 内乡县| 灵丘县| 平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