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鑄造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發動機主軸承蓋的澆注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發動機主軸承蓋在真空澆注時,由于發動機主軸承蓋件數較多,一件產品就需要一根澆注軟管,因而使得相應澆注軟管、閥門也增多,這樣一來造成了諸多弊端,設備制造成本增加,澆注料在管道內遺留堆積,造成生產成本提高,澆注軟管清理、清洗麻煩。傳統發動機主軸承蓋鑄造澆注大致有以下幾種:采取兩人抬包,澆包邊上用兩根棒子固定,通過兩個人手抬的方式,將鋼水倒進澆注模殼,工作時需要第三人在澆包附近將鋼水中的爐渣去除,需要勞動力多,勞動強度大。采取行車吊包的方式澆注,澆注時澆包內盛有鋼水,通過行車移動,以達到對準模殼的目的,工作時需要兩三個人扶住澆包,以免澆包晃動,一人澆注,一人擋渣,鋼水從澆包上邊緣的水口倒出,此種澆注方式難以對準模殼澆口,鋼水易噴濺,危害工人安全,勞動強度大。且很不安全,也不便于實現自動化生產。無論以上哪種澆注方式,均由于澆注設備本身的特點,工人需抵近高溫澆包工作,導致工人長期處于高溫、高粉塵的惡劣工作環境中,工人的工作強度非常大并且具有很大的安全風險。因此,出現了批量鑄件生產由手工生產向機械化方向發展的趨勢。鑒于上述提到的問題,本發明設計一種發動機主軸承蓋的澆注裝置,以解決上述提到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發動機主軸承蓋的澆注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難以對準模殼澆口,鋼水易噴濺,危害工人安全,勞動強度大,也不便于實現自動化生產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發動機主軸承蓋的澆注裝置,包括車架,所述車架的底部兩端均設置有支腿,所述支腿的底部設置有滾輪,所述車架的頂部設置有車架滑軌,所述車架滑軌的頂部設置有四組滑輪,所述車架的底部設置有澆注座,所述四組滑輪分別設置在澆注座的四角,所述澆注座的內腔設置有澆包,所述澆包的底部設置有引流孔,所述引流孔的頂部設置有堵塞塊,且堵塞塊位于澆包的內腔,所述堵塞塊的頂部連接有豎桿,所述豎桿的頂端連接有橫桿,所述車架滑軌的頂部右側設置有提升裝置,所述提升裝置的左壁與橫桿的右端連接,所述澆注座的底部設置有澆注軟管,所述澆注軟管的頂部與引流孔連接,所述澆注軟管的底部設置有小車,右側所述支腿的右壁設置有傳送電機,兩組所述支腿之間設置有轉軸,所述傳送電機的動力輸出軸與轉軸連接,所述轉軸的外壁設置有傳送帶,所述小車設置在傳送帶的頂部。
優選的,左側兩組所述滑輪和右側兩組滑輪之間均設置有滑塊,所述滑塊與車架滑軌配合連接,所述滑塊的內壁設置有第一連桿,所述滑塊通過第一連桿與澆包連接,頂部兩組所述滑輪之間設置有第二連桿,所述澆注座通過第二連桿與滑輪連接,兩組所述車架之間設置有兩組擋板,頂部所述擋板的頂部設置有橫移電機,所述橫移電機的動力輸出端貫穿擋板,所述橫移電機的動力輸出端外壁設置有橫移絲桿,所述第二連桿的外壁設置有與橫移絲桿相匹配的螺孔,所述橫移絲桿通過螺孔與第二連桿連接。
優選的,所述橫桿的外壁設置有安裝孔,所述橫桿通過安裝孔與豎桿連接,所述提升裝置包括支座,所述支座的左壁設置有提升滑槽,所述提升滑槽的外壁設置有提升滑塊,所述支座的頂部設置有提升電機,所述提升電機的動力輸出端連接有提升絲桿,所述提升滑塊的內腔設置有與提升絲桿相匹配的螺孔,所述提升絲桿的底部設置有限位塊,所述橫桿的右端與提升滑塊的左壁連接。
優選的,所述澆注座的底部右側設置有第三連桿,所述第三連桿的左側設置有液壓伸縮桿,所述液壓伸縮桿的左端連接有活動塊,所述活動塊的頂部均勻設置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內腔頂部設置有滾珠,所述活動塊的頂部設置有固定塊,所述活動塊的頂部和固定塊的底部貼合,所述活動塊的頂部和固定塊的底部之間設置有滑移密封墊,所述澆注軟管的頂端貫穿活動塊的頂部,所述固定塊的內腔設置有連接管道,所述連接管道的頂部與澆注座連接,所述連接管道的外壁設置有流量控制閥。
優選的,所述傳送電機的動力輸出端連接有主動軸,所述主動軸的右側設置有從動軸,所述傳送帶設置在主動軸的外壁,所述主動軸通過傳送帶與從動軸連接,所述傳送帶的外壁均勻設置有放置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種發動機主軸承蓋通過澆包容納于澆注座中,澆注座與澆包一起通過澆注座頂部的滾輪支撐在車架頂部的車架滑軌上,整體重心在下,非常穩定,降低傾翻可能,便于簡化澆注裝置的結構,且可以采用較大容量的澆包,以避免頻繁更換澆包,便于連續澆注作業,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再加上使用時熔融的鋼水等澆注物從澆包底部的引流孔注入小車內,容易對準,且不容易發生鋼水噴濺,因此,既有利于安全生產,又能大幅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工人勞動強度,其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其只需采用一根澆注軟管就能對所有產品進行澆注,由于澆注軟管只有一根,所以澆注料在管道內也不會有太多的遺留堆積,降低浪費,節約了生產成本,澆注軟管在進行清理和清洗時也比較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車架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提升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澆注軟管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傳送帶結構示意圖。
圖中:1車架、2支腿、3滾輪、4車架滑軌、41滑塊、42第一連桿、5滑輪、51第二連桿、52擋板、53橫移電機、54橫移絲桿、6澆注座、61第三連桿、7澆包、8引流孔、9堵塞塊、10豎桿、11橫桿、111安裝孔、12提升裝置、121支座、122提升滑槽、123提升滑塊、124提升電機、125提升絲桿、13澆注軟管、131活動塊、132弧形槽、133滾珠、134固定塊、135液壓伸縮桿、136連接管道、137流量控制閥、138滑移密封墊、14傳送電機、15傳送帶、151主動軸、152從動軸、153放置槽、16小車、17轉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5,本發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發動機主軸承蓋的澆注裝置,包括車架1,車架1的底部兩端均設置有支腿2,支腿2的底部設置有滾輪3,車架1的頂部設置有車架滑軌4,車架滑軌4的頂部設置有四組滑輪5,車架1的底部設置有澆注座6,四組滑輪5分別設置在澆注座6的四角,澆注座6的內腔設置有澆包7,澆包7的底部設置有引流孔8,引流孔8的頂部設置有堵塞塊9,且堵塞塊9位于澆包7的內腔,堵塞塊9的頂部連接有豎桿10,豎桿10的頂端連接有橫桿11,車架滑軌4的頂部右側設置有提升裝置12,提升裝置12的左壁與橫桿11的右端連接,澆注座6的底部設置有澆注軟管13,澆注軟管13的頂部與引流孔8連接,澆注軟管13的底部設置有小車16,右側支腿2的右壁設置有傳送電機14,兩組支腿2之間設置有轉軸17,傳送電機14的動力輸出軸與轉軸17連接,轉軸17的外壁設置有傳送帶15,小車16設置在傳送帶15的頂部。
其中,左側兩組滑輪5和右側兩組滑輪5之間均設置有滑塊41,滑塊41與車架滑軌4配合連接,滑塊41的內壁設置有第一連桿42,滑塊41通過第一連桿42與澆包7連接,頂部兩組滑輪5之間設置有第二連桿51,澆注座6通過第二連桿51與滑輪5連接,兩組車架1之間設置有兩組擋板52,頂部擋板52的頂部設置有橫移電機53,橫移電機53的動力輸出端貫穿擋板52,橫移電機53的動力輸出端外壁設置有橫移絲桿54,第二連桿51的外壁設置有與橫移絲桿54相匹配的螺孔,橫移絲桿54通過螺孔與第二連桿51連接,橫桿11的外壁設置有安裝孔111,橫桿11通過安裝孔111與豎桿10連接,提升裝置12包括支座121,支座121的左壁設置有提升滑槽122,提升滑槽122的外壁設置有提升滑塊123,支座121的頂部設置有提升電機124,提升電機124的動力輸出端連接有提升絲桿125,提升滑塊123的內腔設置有與提升絲桿125相匹配的螺孔,提升絲桿125的底部設置有限位塊,橫桿11的右端與提升滑塊123的左壁連接,澆注座6的底部右側設置有第三連桿61,第三連桿61的左側設置有液壓伸縮桿135,液壓伸縮桿135的左端連接有活動塊131,活動塊131的頂部均勻設置有弧形槽132,弧形槽132的內腔頂部設置有滾珠133,活動塊131的頂部設置有固定塊134,活動塊131的頂部和固定塊134的底部貼合,活動塊131的頂部和固定塊134的底部之間設置有滑移密封墊138,澆注軟管13的頂端貫穿活動塊131的頂部,固定塊134的內腔設置有連接管道136,連接管道136的頂部與澆注座6連接,連接管道136的外壁設置有流量控制閥137,傳送電機14的動力輸出端連接有主動軸151,主動軸151的右側設置有從動軸152,傳送帶15設置在主動軸151的外壁,主動軸151通過傳送帶15與從動軸152連接,傳送帶15的外壁均勻設置有放置槽153。
工作原理:將承載有發動機主軸承蓋的小車16推至傳送帶15上,盛有鋼水的澆包7吊至澆注座6內定位,澆包7通過第一連桿42和滑塊41在車架滑軌4上移動,使澆包7的引流孔8與連接管道136對接,通過橫移電機53帶動橫移絲桿54的旋轉,并帶動第三連桿61兩端的滑輪5在車架滑軌4上移動,使得澆注座6與底部小車16對接,放出鋼水,注滿后通過提升電機124帶動提升絲桿125旋轉,并帶動提升滑塊123的上移,提升滑塊123與橫桿11連接,通過提升滑塊123的上下移動帶動堵塞塊9對引流孔8的開閉,澆注料從連接管道136進入,活動塊131通過液壓伸縮桿135進行橫向移動,并通過滾珠133進行定位,當液壓伸縮桿135將活動塊131推至澆注軟管13與連接管道136相對接時,使液壓伸縮桿135停止動作,流量控制閥137開始工作,使連接管道136內的澆注料進入產品,當澆注料達到澆注量要求時,流量控制閥137停止工作,并通過提升裝置12將堵塞塊9堵住引流孔8,傳送帶15通過主動軸151和從動軸152進行傳送,小車16頂部放置槽153可放置小車16,如此重復,實現下一個主軸承蓋的澆注。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