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小麥茶的制備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制備工藝,具體涉及一種小麥茶的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
小麥茶是西北地區民間長期飲用的傳統代用茶制品,目前,現有的小麥茶采用傳統的非固定的家庭式手工制作方法,步驟包括小麥的清洗,焙炒,壓碎,添加輔料,飲用。其缺點是焙炒時無固定時間及火候;壓碎時無固定粗細或顆粒太大或太粉末;添加輔料時無固定輔料品種,直接影響口感,生產效率低。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小麥茶的制備工藝,工藝技術完整、成熟,具有時間的固定性、火候的穩定性、顆粒的均勻性和口感的良好性的特點。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小麥茶的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一、分類清洗曬干:先將小麥篩選,取用顆粒飽滿的小麥,冼凈,除塵,曬干;二、焙炒:用文火均勻翻炒,直到直到表皮焦黃或表皮微裂看見白色內芯為止,使小麥粒中的水分均勻逐漸地蒸發,能夠壓碎就行;三、壓碎:將小麥和輔料壓碎;四、拌料混合:將小麥和輔料按9: I的比例混合;五、裝罐封口入味:裝入瓦罐封口,時間為20 30小時,以保證小麥和輔料間充分入味;六、啟封檢驗:以各項指標為標準檢驗達到合格標準。所述的輔料是核桃仁、茴香、花椒、芝麻、伏磚茶、食鹽、白砂糖。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發明采用了上述工藝步驟,因此具有以下的優點:小麥茶中的水分小于等于10%,灰分小于等于5.0%,蛋白質大于等于10%,鈣(以Ca計)大于等于600mg/kg,鋅(以Zn計)大于等于20mg/kg,膳食纖維大于等于5.0%,砷(以As計)小于等于0.3mg/kg,鉛(以Pb計)小于等于0.5mg/kg,黃曲霉素BI小于等于5.0 μ g/kg,菌落總數小于等于3000cfu/g,大腸菌群小于等于30MPN/100g,致病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不得檢出。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一種小麥茶的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一、分類清洗曬干:先將小麥篩選,取用顆粒飽滿的小麥冼凈,除塵,曬干;
二、焙炒:用文火均勻翻炒,直到表皮焦黃為止,使小麥粒中的水分均勻逐漸地蒸發,能夠壓碎就行;三、壓碎:將小麥粒和輔料壓碎;四、拌料混合:將小麥和輔料按9: I的比例混合; 五、裝罐封口入味:裝入瓦罐封口,時間為24小時,以保證小麥和輔料間充分入味;六、啟封檢驗:以各項指標為標準檢驗達到合格標準。所述的輔料是核桃仁、茴香、花椒、芝麻、伏磚茶、食鹽、白砂糖。本實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小麥茶中的水分小于等于9 %,灰分小于等于4.5 %,蛋白質大于等于11%,I丐(以Ca計)大于等于900mg/kg,鋅(以Zn計)大于等于25mg/kg,膳食纖維大于等于5.5%,砷(以As計)小于等于0.3mg/kg,鉛(以Pb計)小于等于
0.4mg/kg,黃曲霉素BI小于等于4.0 μ g/kg,菌落總數小于等于2500cfu/g,大腸菌群小于等于25MPN/100g,致病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不得檢出。
權利要求
1.一種小麥茶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一、分類清洗曬干:先將小麥篩選,取用顆粒飽滿的小麥冼凈,除塵,曬干; 二、焙炒:用文火均勻翻炒,直到直到表皮焦黃或表皮微裂看見白色內芯為止,使小麥粒中的水分均勻逐漸地蒸發,能夠壓碎就行; 三、壓碎:將小麥和輔料壓碎; 四、拌料混合:將小麥和輔料按9: I的比例混合; 五、裝罐封口入味:裝入瓦罐封口,時間為20 30小時,以保證小麥和輔料間充分入味; /K、啟封檢驗:以各項指標為標準檢驗達到合格標準。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小麥茶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輔料是核桃仁、茴香、花椒、芝麻、伏磚茶、食鹽、白砂糖。
全文摘要
一種小麥茶的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一、先將小麥篩選,取用顆粒飽滿的小麥冼凈,除塵,曬干;二、用文火均勻翻炒,直到表皮焦黃為止,能夠壓碎就行;三、將小麥和輔料壓碎;四、將小麥和輔料按比例混合;五、裝罐封口入味裝入瓦罐封口,以保證小麥和輔料間充分入味;六、啟封檢驗以各項指標為標準檢驗達到合格標準,具有簡單、科學、易操作、符合衛生要求、對設備要求低、節約成本的特點。
文檔編號A23F3/34GK103109950SQ20121001506
公開日2013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8日
發明者馬草牙 申請人:馬草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