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固定激光光纖的球囊導管。
背景技術:
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的破口位于左鎖骨下動脈以遠,此類型動脈夾層的治療目前基本以腔內治療為主,但有時夾層的破口離左鎖骨下動脈較近,甚至累及了左鎖骨下動脈,此時腔內治療時覆膜支架血管就需要覆蓋左鎖骨下動脈開口,影響左上肢及左側腦部的血流灌注。如果不恢復左鎖骨下動脈血流灌注,左上肢缺血及腦卒中的發生概率將明顯增加。在胸主動脈瘤的腔內治療中,覆蓋了左頸總及頭臂干動脈的后果將更加嚴重。目前重建血流的方法包括雜交手術行缺血動脈的搭橋,煙囪支架技術,覆膜支架的體外開窗,分支支架技術,導管直接穿刺技術及激光光纖原位開窗技術。
現有的重建血流的方法具有如下不足:
1、行雜交手術進行缺血動脈的搭橋手術對患者的創傷較大,且此手術對術者對于解剖結構的了解及血管吻合的操作要求較高;
2、煙囪支架技術操作方便,但存在I型內漏及煙囪支架血管遠期閉塞的可能;
3、覆膜支架在體內釋放前根據CT或造影影像的結果在覆膜支架血管上的相應部位預開窗,此種方式對支架釋放的精度要求很高,術中容易出現開窗部位與目標血管的開口不匹配,導致血流受限;
4、分支支架技術需要術前個性化訂制支架,且此類支架目前在國內仍未正式上市,即便上市,其價格也將很高,且訂制所需時間較長,如果是緊急情況下需要重建血流,此種方式無法滿足要求;
5、導管直接穿刺技術為使用一枚穿刺針通過導管到達覆膜支架血管的外膜,通過術者的手部力量穿刺,由于力量傳導的途徑太長且血管的走形并非直線,此方法的操作難度較高;
6、激光光纖原位開窗技術與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最接近,但激光光纖的點式燒灼由于光纖在X光透視下可視性差,在穿透覆膜支架壁進入支架內后,可能會進入太深而穿透對側血管壁,而且在光纖穿透后需退出光纖,由于燒灼出來的孔洞直徑較小,由此小孔徑中穿入導絲亦很困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激光燒灼時激光頭端穩定且導絲進入方便的固定激光光纖的球囊導管。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球囊導管,包括導管,所述導管包括導管頭端和導管尾端,所述導管內部設有填注通道和激光光纖,所述激光光纖均勻分布于所述導管的內壁上,所述激光光纖包括位于導管頭端的激光頭端,所述導管上距離導管頭端1-1.5cm處設有固定球囊,所述填注通道用于對固定球囊填注或抽取造影劑使球囊擴張或回縮,所述導管和固定球囊內設有用于導絲通過的通道。
進一步的,上述的球囊導管中,所述導管與固定球囊連接的部位設有顯影環。
進一步的,上述的球囊導管中,所述導管內設有4-8根激光光纖。
進一步的,上述的球囊導管中,所述固定球囊擴張時的直徑為4-12mm。
進一步的,上述的球囊導管中,所述固定球囊的材質為尼龍或聚醚嵌段酰胺。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的球囊導管設有填注通道填注顯影劑,使固定球囊及導管的X光下可視性好,且固定球囊在工作時可以擴張,起到穩定導管頭端的激光光纖的激光頭端的作用,同時可于導管內置入導絲,在激光光纖燒灼的過程中同時跟進導絲,避免導絲再次進入小孔洞的技術操作,導絲進入覆膜支架血管后,可收起固定球囊再進入已經燒灼的孔洞中,孔洞的直徑被擴大后退出導管留下導絲,即可沿導絲再送入一個血管支架到原覆膜支架血管內,并在血管擴大的孔洞位置釋放,使被覆膜支架覆蓋的血管重新恢復血流灌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的球囊導管的結構示意圖;
標號說明:
1、導管;11、導管頭端;12、固定球囊;2、激光光纖;3、顯影劑入口;4、激光光纖聚合部。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予以說明。
本實用新型最關鍵的構思在于:本實用新型球囊導管的固定球囊擴張后使導管頭端在血管腔內固定,在啟動激光燒灼時可穩定激光頭端。同時可于導管內置入導絲,在激光光纖燒灼的過程中同時跟進導絲。
請參照圖1,一種球囊導管,包括導管1,所述導管1包括導管頭端11和導管尾端,所述導管1內部設有填注通道和激光光纖2,所述激光光纖2均勻分布于所述導管的內壁上,所述激光光纖2包括位于導管頭端11的激光頭端,所述導管上距離導管頭端1-1.5cm處設有固定球囊12,所述填注通道用于對固定球囊12填注或抽取造影劑使球囊擴張或回縮,所述導管1和固定球囊12內設有用于導絲通過的通道。
上述的球囊導管中,所述導管1與固定球囊12連接的部位設有顯影環。所述顯影環和為鉑銥合金或鉑金或黃金制成的薄壁環,顯影環在X射線下可見,在手術中可標示出固定球囊12的位置。
上述的球囊導管中,所述導管1內設有4-8根激光光纖。所述4-8根激光光纖尾部聚合后在激光光纖聚合部4與激光治療儀連接。
上述的球囊導管中,所述固定球囊12擴張時的直徑為4-12mm。所述固定球囊12的材質為尼龍或聚醚嵌段酰胺。
上述的球囊導管的導管直徑為5F到8F,固定球囊與導管的材質可使用目前市面上已經使用的球囊導管的材質,固定球囊與導管尾端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進行連接,本實用新型的球囊導管可通過0.014英寸、0.018英寸和0.035英寸的導絲系統。固定球囊在本實用新型中主要有兩個作用,一是固定球囊擴張后使整個球囊導管在血管腔內固定,在啟動激光燒灼時穩定激光頭端;二是燒灼出孔洞后,固定球囊回縮后進入孔洞再次充盈顯影劑擴大孔洞。
上述的球囊導管的使用:
1、將球囊導管沿導絲經外周動脈途徑送入到目標血管開口(如經過左肱動脈送入到左鎖骨下動脈開口);
2、此時目標血管開口已經被覆膜血管支架覆蓋,當球囊導管的導管頭端觸及覆膜支架血管的外壁時,向球囊導管的顯影劑入口3內注入顯影劑使固定球囊膨脹,膨脹的固定球囊貼附于目標血管的內壁,使球囊導管固定。
3、啟動位于球囊導管導管頭端的激光光纖,激光燒灼覆膜支架血管外壁,并燒穿外壁。
4、在球囊導管內的導絲經燒穿的孔洞進入覆膜支架血管內,回抽球囊導管內的造影劑,使固定球囊回縮,再沿導絲將固定球囊送入孔洞中,再次向固定球囊內注入造影劑,使固定球囊擴張并將孔洞擴大。
5、回抽固定球囊導管內的造影劑使固定球囊回縮,保留導絲,退出本實用新型的球囊導管,沿導絲再送入一個血管支架到原覆膜支架血管內,到擴大的孔洞位置釋放,使被覆膜支架覆蓋的血管重新恢復血流灌注。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球囊導管設有填注通道填注顯影劑,使固定球囊及導管的X光下可視性好,且固定球囊在工作時可以擴張,起到穩定導管頭端的激光光纖的激光頭端的作用,同時可于導管內置入導絲,在激光光纖燒灼的過程中同時跟進導絲,避免導絲再次進入小孔洞的技術操作,導絲進入覆膜支架血管后,可收起固定球囊再進入已經燒灼的孔洞中,孔洞的直徑被擴大后退出導管留下導絲,即可沿導絲送入支架血管并在血管直接釋放,使被覆膜支架覆蓋的血管重新恢復血流灌注。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同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